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社会的一员,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方式,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在这个越变越小的世界,在这个更强调人与人相互依存的社会,学会与亲人共处、与友人共处、与他人共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你是否常让自己抽离,好好整理一下思绪,激荡出更多的想法?在人际交往中,你是否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在遇到问题时,你是否能冷静地思考,从新的角度去设想更佳的处理方式呢?亲情如歌。亲人间的交流,是无言的关爱、无私的奉献,是平淡的深沉、细微的伟大,是对理解的渴望、对误解的包容,是孟母的三迁、游子的吟唱……友情如诗,没有朋友的人注定一生孤独。人生旅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会有不同的朋友往还。莫逆之交、患难之交,人皆向往;相逢不曾相识的理解、萍水相逢的援手,又何尝不是美丽的境界?我们的心里都放着一些事,无论悲喜,随着时间流逝都会慢慢沉淀,偶尔想要开口倾诉却不知从何说起。当保留的心事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直到看见镜中的自己越来越陌生遥远,才惊觉我们失落了什么。于是,我们开始寻找一颗真心……  相似文献   

2.
【概述】“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落笔“与佳作交流”这几个字时,卞之琳《断章》里的这两句诗就跑入了我的脑海,我想做此题材的一个注解应不为过。顾名思义,佳作为好的作品,广义的是指一切艺术作品,狭义的应单指文学作品而言。我这里取其后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佳作还可称为经典。佳作也好,经典也罢,能让人注目,在于它以较好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后世难以超越。阅读,是与佳作交流的第一方式。有了阅读才有对文本作品的解读、欣赏、批评、商榷、创造乃至超越。…  相似文献   

3.
概述所谓山水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作者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写作对象,或描摹刻画,或抒发情怀,或表达意志,或寄托理想,或娱乐遣兴,使之成为对自然进行审美和评判的文化结晶。我国有着不可胜数的崇山峻岭、大江长河、怪石幽洞、飞瀑流泉以及许许多多的珍材佳木、奇花异草、健羽灵禽、良畜猛兽,加之春夏秋冬的点缀,风霜雨雪的烘托,从而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大慰朵颐。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进化,人们在这山水胜境中修建楼阁亭榭、佛刹道观、园圃居室、祠堂陵墓,并且编织出不少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隐逸趣闻、名人佳话,这又形成了与自然景观密不可分的人文景观,令人目不暇接,让人增广见闻。文人在游览或旅行中,将这些优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于笔端,铸于雅辞,于是也就有了山水文学的创作,使文艺百花园又多了一朵奇葩,引人入胜,历久不衰。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是以农村现实为背景的,反映农村生活并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学、艺术等形式的内容。它涉及到的对象有乡思之情、田园诗话、情系故乡、山乡素描,以及家乡巨变、四季乡韵、故乡礼赞等各式各样的载体。作者在创作中,往往通过对乡村细致、独特的描绘,精心动情的表达,勾勒出特有的风土人情画面,寄托自己对乡村的依恋、向往和深情。 乡村文化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这些作品始终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芳香,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时代信息。当然,乡村文化主题在音乐、美术等方面也体现出特有的魅力,田野村庄、男耕女织、丰硕果实、…  相似文献   

5.
概述 科技文化是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文化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创新活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当代科技文化日益活跃并呈现出如下特征:交叉性、复杂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创新、传播、转化、应用的空前快捷;知识、人才、环境、机制四位一体。这些特征几乎涉及天文地理、生态环境、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都给世界各个角落带来深刻的变化;瓦特发明蒸气机,开始了车轮的转动;电的发明,驱走了漫长的黑夜;大规模集成电路迎来了计算机的革命……到了现代,信息网络、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6.
概述从50年前诞生的第一台电脑,到今天由众多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因特网Internet,也称互联网,电脑这个“世纪明星”正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及思维方式,应该说,从In-ternet兴起的那天,网络文化便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应运而生,它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接收信息为核心,以加强联系为手段,让更多的人分享同一部分物质和信息,由此产生了文化。我们可以看看网络文化的具体表现:在科学研究领域,研究计算机及其网络发展的技术广受瞩目;在教育领域,教育从形式到手段都将发生大的变化,形式上出现了不受地域和师资限制的网络远程教育,手段上更重视师生间的互动而一改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在文学创作领域,网上文学更是带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光芒,流光溢彩,逐渐走向成熟,网上写手潇潇洒洒,一展风采,大有冲浪的感觉,真可谓是潇洒走一回,也避免了退稿之痛苦。由于网络的方便快捷,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频繁与之“亲密接触”:网上看新闻,网上购物,网上BBS,网上E-mail,网上炒股,网上玩电子游戏,甚至在网上交换MP3音乐……由此可见,网络文化的特质便是自由、信息、社交、隐私。  相似文献   

7.
概述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正愈来愈紧地联系在一起,科技,是我们眼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视野,研究和掌握新规律,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这些,都是科学文化的特征。然而,重要的是:科学文化中孕藏着一种理性的思想方法。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疑问,科学的最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评。一部科学文化史,就是一部科学在对自身的否定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亚历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物理科学的集大成者,他们也都是在对前人理论否定的基础上开创科学的新纪元的。科学的发展正像这三位科学家走过的路程——在曲折前行中不断逼近终极真理。今天,信息时代的科技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爱因斯坦及其同时代科学家的贡献之上。我们享受着科学给我们带来的物质文明,同时,我们还应久久回味,科学文化中人类思想的精华带给我们的启迪和美妙享受。科学作为工具时,总显得有些冷冰冰而不近人情,我们用文化来反观科技,却又不能不感到心灵的震撼。也许我们不是大师,不能完全领会科技中的精妙之处,然而欣赏科技文化中的智慧之光,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着去做的。  相似文献   

8.
概述 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接收信息为核心,以加强联系为手段,影响人类生活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文化形式。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文化是从国际网全面商业化之后由于上网的个人和机构迅速增加,涉及的领域日益广泛,才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出现的,并逐渐渗透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在今天,你选择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天天守候在那只小小的铁皮信箱旁,等着邮递员送来远方亲友几天前就发出的信,还是轻轻点击一下“收件箱”,一封精美的E-mail…  相似文献   

9.
概述中外文化因历史、时间、空间、民俗的不同而有着众多的异同,从近代以来就有许多中外人士着眼于中外文化的比较。文化的比较主要是文化特征的比较,所谓文化特征,主要有:民族性与相似性,时代性与稳定性,继承性与创造性等。所以文化比较应注意个性与共性,暂时与久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文化的比较可求同,可存异;可评其优劣,亦可只辨其异同,没有绝对的目的标准。比较的内容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深可浅。比如:崇尚追求创新的民族精神比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民族性格更有优势,吸毒之类的文化现象即属糟粕,这样的文化我们称为评比性文化。也有非评比性文化,比如:吃饭用筷子或用刀叉,只是形式或工具上的差异,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此外,庆典、赠礼、玩笑、拜访以及礼仪、禁忌、姿态、发式、服饰等,都属非评比性文化,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但是这些往往是民族分野的重要标志,是比较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0.
概述 人类拥有文化,已有漫长历史。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形成体系且传统悠久的主要有三家,即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印度文化虽历史悠久且极有个性,但毕竟除宗教之外,可值称道的东西不多。也就是说,人类文明几千年,最具光辉的实则只有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两家。因而,若要将中外文化加以比较,那么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无疑是颇具代表性的。 西方文化起源于地中海,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得以发展。中国文化则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对人类和世界的伟大贡献,它形成于秦王朝统一中国之后,至西汉王朝,文…  相似文献   

11.
概述  传媒文化是指与传播媒介密切相关的种种文化现象,传播媒介可以大体分为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和互动媒介。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传播媒介的诞生,都相应地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 例如,当人类发明了文字并把它刻在泥板、龟甲、竹片、木片等介质上或写在树叶、羊皮、帛、纸上的时候,就意味着人类从此拥有了一种稳定的、易于保存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工具,随之也就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脱离了蒙昧,走向自我觉醒的时代的文化。而广播媒介、影视媒介,尤其是将电脑、声像、通讯技术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概述“街市”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街,城市大道;市,集中做买卖的场所。”而“街市文化”的内涵显然比之要宽泛许多,它应该是一种建立在经济商业基础上包容了文化、历史、政治、艺术、建筑等概念的地域人文精神的象征。因此,在我们阅读或写作同内容文本的时候,就特别要注重内涵的深广度,如能将眼光与心灵放入一个大的范畴之中,那么所得一定是空前丰富的。举例来说,萧红在《呼兰河传》我们在小学中曾学过节选自这部小说的《火烧云》中介绍呼兰河这小城时说,它“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店,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东二道街,一条叫西二条街,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长,这两条街上没有什么好记载的,有几座庙,有几家烧饼店,有几家粮栈”。这就是街市文化代表性的语言文字,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典型的30年代的北方城镇。根据她的描写,我们知道,从地理上街市呈一个“卅”字型,几乎使我们想到祖先实行的“井”田制。不经意间,整个小城升腾起一种古老的气息,人与人的一切关系也如这街市的南北、东西走向一般,都要按规矩来,就像棋盘上的  相似文献   

13.
概述乡村文化是指随着乡村的社会、历史发展而积淀起来的、带有明显的乡间农村固有的特征的诸种文化现象。从严格意义上讲,乡村文化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的全部外延都与其它的文化概念相交,因此,乡村文化可以包括:乡村民俗文化、乡村建筑文化、乡村服饰文化、乡村餐饮文化、乡村校园文化等等。我国是农业大国,由此而孕生的文化必然打上乡村的深刻而厚重的烙印。首先,我国乡村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域的某种文化现象有着相当大的差别,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乡村,只能是我国林林总总的乡村中的“这一个”。这是农村相对闭塞、农业人口较少流动造成的。其次,我国乡村文化大多具有旧时代的记印。改革正在起步,而那少变甚至不变的过去却是漫长的,何况,某些文化的变革往往滞后于经济变革,某些文化需要保护它的旧貌以适应现代人怀旧的心理和传统的审美眼光。第三,我国的乡村文化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农民质朴、淡泊的群体人格中。一座村头小庙,一首乡村民谣,一个迎亲的场面,一场年终的祭祀,当我们去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的时候,我们的眼前似乎总会出现一个站在黄土地上、满脸皱纹、眼神里充满艰辛与期待的“父亲”。乡村文化从历史中走来,读懂乡村文化,才能读懂乡村的历史,从而才会理解今天或者明天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15.
概述  文化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审美创造的典范之作。这些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有的在艺术上有创新之举,有的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有的推动了人类前进的理想,都具有时代意义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都曾在某个时期、某个地区、某种形式的文学创作中产生过重大影响。对我们来说,虽然这些作者的生命不能延续到今天,但他们为人类进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永恒的,是大师们深邃不朽的思想使他们的生命在书籍中得到延续,并且不断地同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进行交谈。 有人对作文大赛中获奖的同学做过调查统计,他们都十分爱读“闲书”…  相似文献   

16.
17.
概述文化名著评赏,这是一个含义颇宽的概念。可以这样说,凡是与文化相关的各类著作——比如山水、服饰、建筑、宗教……的各类著作,只要它得到社会的承认,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都可对它进行分析、探讨、鉴赏。可以说,只要是对与文化相关的各类名著进行评析、鉴赏的文章,都可称为文化名著评赏。每一部文化名著,都蕴藏着或艺术、或科学、或审美的魅力,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地玩味、咀嚼。在对文化名著的开掘评赏中,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思考能力,还能陶冶情操,丰富充实我们的生活情趣,提升我们的审美品味,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中学生写文化名著评赏,一般不是为了评论作者写作的得失或总结写作经验、规律,而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这部名著,表达自己对这部作品的认识感悟,提升自己和读者的阅读鉴赏能力。因此,评赏的角度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抽象。  相似文献   

18.
概述文化名人评介,就是把与文化相关联,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作为写作对象并对他们进行介绍评论。评介文化名人,可以以个别人物也可以若干有关联的人物作为评介对象。既可以综合人物的一生加以评介,也可以选择人物的某些方面,如言行、贡献、性格、影响等来评介。评介文章一般要有“介”与“评”两部分的内容,“介”是“评”的依据,“评”是“介”的目的。评介文化名人时,可以是概括介绍,将许多反映个性特征的事例集中起来;也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的介绍,使评介对象丰满、栩栩如生;还可以针对评介对象的某一特点,用杂感式的方式,进行联想并抒发自己的感受。因为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民俗、建筑、艺术、网络……中都有文化,所以可以评介的文化名人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9.
概述 校园文化温笔,看这个专题名称我们就应该把范围首先定格在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中去。如果将校园的教育设施、校舍结构布局和一切对学生具有直接或间接教育感染作用的因素,如操场、国旗、图书馆、健身房、宣传橱窗、黑板报、名人挂像等等育人环境称之为校园“静态文化”,那么诸如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就可称之为校园的“动态文化”。但不论怎么分类,我想凡是能够体现校园特有的紧张、活跃、和谐、备发等气息,围绕学生特有的情感成长体验等方方面面的文章,只要内容健康积极、反映的思想真实而带有独特的见解,都可涉…  相似文献   

20.
概述校园文化,是一个特定范围内的文化现象,一种与校园中的人、事、物有关的文化现象。信息时代也要求中学生们能够“走出书斋,走进社会”,他们与社会的接触越多,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就越大,而这些影响又都反馈在中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校园不是一个封闭的真空,它可以说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中学生们接受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成长历程,体味着人生最初的喜、怒、哀、乐。而所有这些内心感受、思想意识的反馈,就形成了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