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诗:唐代中叶,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  相似文献   

2.
方渔 《语文知识》2003,(9):12-12
我国古代的诗歌,题材、格式繁多,其中最奇特的当数宝塔诗和枣核诗。宝塔诗是杂言体诗的一种,常以一个字开头,接着每句或每两句增加一两个字,诗的排列格式如同宝塔,故称宝塔诗。通常从一字句递增至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如令狐楚的宝塔诗《山》:  相似文献   

3.
宝塔诗趣赏     
在我国诗歌的百花园里,曾经开放过一朵娇艳的奇葩——“一七体”诗,它首句一字,末句七字,中间五行字数依次递增;每行对仗,讲究平仄;韵依题目,一韵到底。全诗55字或56字。诗的外观,俨然一座方块字堆垒而成的七层宝塔,故而有“宝塔诗”的雅称。奇特的宝塔诗,整齐匀称的造型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曾经诱发了不少诗人的创作雅趣。  相似文献   

4.
闲话宝塔诗     
宝塔诗,顾名思义,即宝塔形状的诗。诗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宝塔诗对仗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唐代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宝塔诗《茶》:  相似文献   

5.
茶诗:唐代中叶,诗人元稹曾写过一苜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茶香味,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相似文献   

6.
快乐嘉年华     
巧妙的诗陈爱红苏轼接到信后,思索了一会宋代诗人苏轼与暮赏儿,便体会出了信中的情趣,原秦观是好朋友。一次,已花时来,这是一首诗:秦观外出游玩归来,醒归赏花归去马如飞,苏轼写信并派人送去微去去马如飞酒力微。问安,秦观在回信中力马______________,介绍了他游玩的情酒飞如___  相似文献   

7.
杂体诗趣谈     
杂体诗是另类特殊的诗体,形式种种,各具情趣。兹举几例,以共赏读。一是宝塔诗。以“一字至七字诗”为基本形式,因形如宝塔,故称“宝塔诗”。例如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三月,白居易被罢免了刑部侍郎之职,任命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临行前,他的老朋友裴度等人为他置酒送别。席间,有人提议在座每人写一首一字至七字诗。白居易即以“诗”为题、为韵,写下了下面这首诗: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这首诗以“诗”为题,以题为韵,…  相似文献   

8.
宝塔诗品美     
诗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声韵和谐,节奏明快,有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之感。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如果把全诗横写,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底宽上尖,中间逐层收缩如等腰三角形。这种宝塔形的诗称为“宝塔诗”。  相似文献   

9.
读了贵刊一九八九年第五期《古代诗词拾趣》一文后,颇受启发,为了使广大读者对我国丰富多彩的诗词形式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特作补辑。一、宝塔诗它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渐排列,除一字句外,其它都各自成对,指物为题,以题为韵,一韵到底。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故称为“宝塔诗”。关于这种诗体,《沧浪诗话》《全唐诗》等都把它归入诗,近人胡才甫《诗体释例》也把它归入“一字至七字诗”,而清人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却把它归入词,算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人秦观写了一首回环诗,全诗共14个不同的字。读出来有4句,每句7个字。把诗句排列在圆周上(如下图),你能按顺时方向把这首诗读出来吗?试试看。你能读出来吗?@刘艳  相似文献   

11.
学问一直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以学问为诗”却是在宋代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杜甫首先以赋笔写诗和以议论入诗,从而打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体系,开始关注诗歌中的学问典故、字词韵律。韩愈、李商隐为唐人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两位诗人,他们的创作、诗学观直接影响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形成,“以学问为诗”便在西昆派(以典故为诗)、欧阳修(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等诗人努力下,到苏轼、黄庭坚达到成熟。特别是黄庭坚的诗学理论的提出,从而使“以学问为诗”从一种单纯的诗歌技巧上升为诗歌创作观。  相似文献   

12.
“宝塔诗”是我国诗歌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因诗的外观似宝塔状而得名,也叫“塔形诗”。一般情况下,宝塔诗是按照排列顺序从上往下读,诗行依次组合而成诗意。但有些构思奇特的宝塔诗,往往打破了宝塔诗的常规读法。读者如果不能正确去读,便会感到一头雾水,不明就里。例如:  相似文献   

13.
王飞 《学语文》2008,(5):32-33
诗歌是诗人人格的逼真传达,诗歌是诗人气节的生动显现,诗歌是诗人人性的婉曲诉说,诗歌是诗人志向的执着坚守。正因如此,故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诗者.持也,持人性情”。诗人海子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3点至4点创作出《春天,十个海子》(见卷首),12天后即卧轨山海关,“诗人之死”可谓人清志高,笔者细读此诗,追念诗人,笔不由己,思不由己,恳请同仁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司有雪 《山东教育》2002,(26):28-28
现代著名诗人兼学者朱自清先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是在徐志摩还没有逝世前就这么说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确实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从徐的全部诗歌创作看,他的诗是以浪漫主义为特点的。而真正构成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和独到贡献的,是他的一部分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这类诗可以说代表了徐诗的主体。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最能表现诗人性灵的诗,大概要算《再别康桥》了。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新诗…  相似文献   

15.
陈怡 《考试周刊》2010,(5):30-31
韩愈《和席八十二韵》中的诗句“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曾被北宋欧阳修理解为“尝以诗为文章末事”,这给韩愈研究带来了重文轻诗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图从韩愈诗歌文本入手,对“余事作诗人”作全面的解读,并借此对韩愈的文学思想和诗歌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理解诗句,勾画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诗人不同,诗风也不同,例如李白和杜甫,一个浪漫主义,一个  相似文献   

17.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很多学生在论述的时候都引用了这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出自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这就是一首哲理诗。   哲理诗现在有,古代也有;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诗歌中生命力最强的不是那些优美的诗歌和诗句,而是那些蕴含人生感悟与哲理的诗歌和诗句。君若不信,我们就来看几个例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诗句,不但给…  相似文献   

18.
将前人之旧语陈言稍加改造,化为自己的诗句,这是古代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点化”手法。点,微触也;化,变化也。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为古代诗歌推陈出新之法。宋代诗人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咏梅诗最为奇丽,而这两句诗是袭用了江为的诗歌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瑰宝。诗歌中有许多诗句已成为众人相传的名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歌中的优秀篇目往往能把读者带入一种诗歌的特有境界,因为它是诗人情感的凝结。  相似文献   

20.
雁是中国古诗中吟咏较多的物象之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便有咏雁的诗句:“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三国时魏国诗人应场的《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则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一首较早的以较大篇幅咏雁的诗。雁为候鸟之一,秋凉之后往南飞,春暖时节向北归,《吕氏春秋》便有“季秋之月”“候雁来”,“孟春之月”“候雁北”的说法。唐代诗人韩愈的《鸣雁》诗也有“嗷嗷鸣雁呜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的诗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