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一天与几个女性同乘一部电梯。听她们聊天,知道她们的孩子在这个楼里上课外班,她们刚刚给孩子买了午饭回来。这几位妈妈聊的话题自然都是自己的孩子,诉的更多的是孩子的不听话。有个母亲甚至说孩子气得自己有时候"真想一脚踹死他(自己的儿子)"。想那位母亲一定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对自己生气时情绪的描述也一定是真实  相似文献   

2.
疼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在一次旅途中,我与一位母亲聊天,她谈起了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和欺负别人时她的不同感受。她告诉我:在她的儿子3岁时,有一次玩滑梯,被一个比他大的  相似文献   

3.
【精彩片断1】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今日中学生》2023,(8):12-13
<正>1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  相似文献   

5.
严阳 《家教指南》2003,(7):43-45
严阳儿子已经15岁了,个头儿早已超过了我。看我也因此总是居高临下,俯视更多。这,曾经令我十分感叹与欣慰:儿子终于长大了。那一天,全家人吃过了晚饭,儿子照往常一样,要看一会儿电视,而后才会做作业。他母亲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便让他关了电视,尽快投入学习。儿子借机跟她幽默了一把:“学什么?我就是这样的智商,学不学还不是一样,将来扫大街、站柜台。”他母亲正色道:“扫大街、站柜台能有什么出息?只能让人瞧不起,女朋友也甭想找到。”儿子又说:“那你就给我找关系,进电信、供电这些人家瞧得起的行业吧。”他母亲说:…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母爱?刘祖巨同志在他的微型小说《换肾》中作了最好的诠释。所谓母爱,就是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倾其所有的爱——一切为了儿子,为了儿子的一切。小说中的母亲,为了让儿子刘强不受委屈,虽然丈夫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但是她却一直守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承担起养育儿女的重担。为了儿子,这位母亲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耗费在儿子的培养上。试想,如果母亲改嫁,遇到一个虐待刘强的继父,势必对他的童年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形成孤僻的性格,成年后的他就不可能走上通畅的仕途。这位疼爱儿子的母亲,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熬干…  相似文献   

7.
一个年轻的姑娘在她刚结婚不久的时候,丈夫死了,留下了一个遗腹子。她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大,对儿子倾尽所有,总是满足儿子的一切要求。后来儿子大了,娶媳妇了,然而这个儿媳妇看婆婆极不顺眼,想尽一切办法虐待婆婆。终于有一次,儿媳妇挑拨丈夫要婆婆的心,儿子早已习惯对母亲予求予得,于是,他向母亲提出要她的心。可怜的母亲毅然开膛捧出自己的心。满心高兴的儿子捧着母亲的心一心想拿回去给媳妇,不料一块石头拌住了他,他重重地摔倒了。这时,传来了一个焦急而心疼的声音“孩子,你没摔疼吧!”原来是母亲那颗热平乎的心…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常常撕咬着我的内心。  相似文献   

8.
妈妈     
一天晚上,我到朋友家去串门。我们坐在沙发上,天南海北地闲聊起来。突然房门大开,我那位朋友的小儿子站在门口,哭喊着:“妈妈!妈妈!……”“妈妈不在,”朋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妈妈上班去了。你怎么啦?摔了一跤?自己摔的是不是?那还哭什么。”他给儿子擦干眼泪说:“好啦,玩去吧!”儿子走后,朋友抱怨开了:“总是这样!一张嘴就喊‘妈妈、妈妈’。你知道,有时我心里真不好受,好像我不如妻子疼爱他,好像我们这些当父亲的除了处罚孩子什么也不会干,其实我常常给他买玩具,疼爱他……你说,为什么小孩子都这样?”我耸耸肩说,如果家里没有母亲,那孩…  相似文献   

9.
中午在教学楼二楼下楼梯的时候,遇到一位母亲和她十一二岁的儿子。男孩一副什么都无所谓的神情,母亲则是很懊恼,有一种倾诉的欲望,非常想找人谈谈的样子。果然,她看到我,往下走了一个楼梯,又转头看了我一眼,并稍稍的停了一下,等我和她走到了同一级楼梯上。我向她笑笑,打了声招呼:“嗨!你好!”一边和她一起往楼下走,她问:“你是五年级的老师吗?”我说:“不是的,二年级的。“她有些失望的噢了一声,然后手很无奈地摆了两下:“李老师说他不做作业,其实我每天连电视也不看,都陪着他做的,不可能不做,只能说少做了作业。哎,怎么说呢?只能埋怨自己的儿子不争气。”说话的功夫,就到了楼下,听那位母亲没头没脑的说了这么几句,我们两个就各自走各自的路了。  相似文献   

10.
母亲节快到了,你准备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给疼爱自己的母亲呢?是送春天的鲜花,夏天的冰棒,秋天的红叶,还是冬天的暖阳?其实,不管你送什么,母亲都会很感动的。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只需花一块钱就能给母亲送上一份好礼物。A.打个电话,向母亲诉说一份心情,一种想念,还有一句感恩的话语:“妈,谢谢您!”B.写一封信,告诉远方的母亲,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感受与困惑,重新拉近我们已逐渐与母亲疏远的心。C.买一枝玫瑰花给母亲,告诉母亲,你爱她。D.买些植物的种子,和母亲一起播种,一起等待它们的成长。E.扫描一张母亲的…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还不会系鞋带,因为妻子对他从吃饭到穿衣,事无大小,一包到底。一天,我到学校去接他放学,体育老师对我说:“你儿子今天上体育课,跑步时因为鞋带开了就不跑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不会系,怕绊倒。希望家长回去教教他。”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提醒她要多给儿子一些劳动锻炼的机会。妻子却不以为然“:系鞋带算不了什么大事,老师也向家长告状。儿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把学习搞好了,就是好样的。鞋带开了,老师给系上,不就行了!”我惊讶道“:你可真敢想。要是老师也像你这样溺爱学生,那么,孩子到时不都成了高分低能的蠢材…  相似文献   

12.
近日我读了一则题为《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的小故事,对我很有启发,相信也会给教师们启迪: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教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教师都说了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然而,  相似文献   

13.
洪玲 《青年教师》2006,(7):51-51
有一天,一个两岁的小孩子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呀!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  相似文献   

14.
某市的心理咨询中心,曾接待过这样一位母亲:她有一个20岁在大学读书的男孩,因过不惯集体生活,屡屡回家要求与母亲同床而眠。一直与儿子同床睡觉的母亲本认为孩子读大学后自然会与她分床的,谁想现状依然如此,无奈的母亲只得向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求助。专家认为这对母子的状态是典型的亲子关系异常。这位母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和丈夫离婚了,为了补偿儿子失去的父爱,她给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甚至晚上同床共眠,结果使孩子产生了过分依赖心理。专家指出:类似这位母亲做法的父母屡见不鲜。这种亲子关系异常者多发于母亲与儿子之间…  相似文献   

15.
打开窗,让我看见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迟帅的微博里卧底了一星期后,加了他的QQ。当然,那QQ号是潜伏得更深的迟帅妈妈写在小纸条上塞给我的。她眼泪汪汪地看着我,一个母亲没办法跟儿子交流,不知道儿子想什么的痛苦明明白白写在她的脸上。  相似文献   

16.
我在迟帅的微博里卧底了一星期后,加了他的QQ。当然,那QQ号是潜伏得更深的迟帅妈妈写在小纸条上塞给我的。她眼泪汪汪地看着我,一个母亲没办法跟儿子交流,不知道儿子想什么的痛苦明明白白写在她的脸上。  相似文献   

17.
母亲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  相似文献   

18.
一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没想出来。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儿时,日子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会给我煮两个鸡蛋。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时我问她,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不寻常的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  相似文献   

19.
因被翻飞的小小剪刀理出的各种发型迷住,在一次作文课上,10多岁的小郭刚螂重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做一个理发师。这个理想和同学们当“科学家”“航天员”“文学家’的理想比起来,实在太朴实、太寒碜了,老师说他“有点没志气”。而同学们一下课就笑话他:“郭师傅!没出息的郭师傅!”郭刚红着眼睛回到家,他嗫嚅着问母亲:“妈妈,我会不会比别人傻一些?”母亲笑着告诉他:“我的儿子是最聪明的。”“那……理发的人是不是没出息呢?”母亲没什么文化,她想了想肯定地说:“理发也会有出息。”“可是,他们为什么会笑话我……”正俯身从芝麻里拣出杂物的母亲,从儿子的叙述里明白了令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原因,她不知道该怎么来安慰他。突然,一粒长长的、透亮的米粒出现在灰黑的芝麻中。母亲没有立刻把那粒米拣出来扔掉,她拉过儿子,让他看芝麻中那一粒饱满出众的米。“好儿子,你和他们是不一样的——喏,就像这粒米,虽然它很平常,但是我们缺不了它。不管你以后做什么,只要你自己喜欢、对别人有用处,那就不是没出息的。”  相似文献   

20.
那一天与几个女性同乘一部电梯。听她们聊天,知道她们的孩子在这个楼里上课外班,她们刚刚给孩子买了午饭回来。这几位妈妈聊的话题自然都是自己的孩子,诉的更多的是孩子的不听话。有个母亲甚至说孩子气得自己有时候“真想一脚踹死他”。想那位母亲一定很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对自己生气时情绪的描述也一定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