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超越日常生活经验,通过对小说中看似违背“生活的真实”的情节设置的分析和还原,关注作家独运匠心去营造的“艺术的真实”,从而发现小说虚构内容背后的真实创作意图,即作家对更深广、更深刻和更普遍的“生活的真实”的认识与反映.本文以教材中具有代表意义和突出个性的古今中外若干篇小说为例,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艺术是真实的表现”。但这“真实”不是生活的模拟或机械地复制。而“是象画家那样艺术地再现全部生潘的真实”,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如恩格斯所说:“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俄国著名讽刺作家果戈理正是按照这一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在生活土壤中孕育、提炼题材,于1836年创作了反映现代生活的喜剧《钦差大臣》。他在《论戏剧》中说:一部真正的喜剧,应是“这个  相似文献   

3.
对一部写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读者总要首先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结果去检验它的真伪:“生活中真有其事吗?”莫言的《红高粱》写了“活剥人皮”,就曾被人指责为“虚假”,原因是“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中国人被中国人剥了皮”?这就是作品题材的可证伪性,即题材能被人们已有的经验和观察所否证。或许有人说,这是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活剥人皮”之类可以理解为比生活真实更集中的艺术真实、本质真实。这样解释当然是很省力的。然而,被  相似文献   

4.
衡量一部电影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生活真实”能否与艺术真实完美交融,就是观众对艺术家所描绘的生活的肯定态度。“所描绘的生活”契合观众的心理积淀,能产生共鸣,艺术的目的就达到了,艺术作品所生成的“艺术真实”也就实现了,反之亦然。《牛棚》这部影片,从整体的构成质数上分析,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故导致艺术真实的缺席,本人以为这是一次艺术上的遗憾,同时也是另一种意义上艺术航行的起点:从《牛棚》的艺术失败中寻找实现“艺术真实”的可操作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报·初中版》第159、165期分别刊登了甘人的《小说中的人物、事件能作论据吗》以及王延学的《论据虚假》。两篇文章一致认为“小说中的人物、事件是不能用作论据的,因为它们是虚构的,而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应该是真实的……”对此,本人不敢苟同。因为在论据的“真实性”问题上.他俩过分强调了“生活真实”,却排除了“艺术真实”。殊不知,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艺术真实……从更高的意义上说,它比生活真实是更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作是作家认识生活、反映生活、评价生活的一种手段。在人类社会里,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因此,文学创作,特别是叙事性的文学作品,要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对社会生活作出一定的评价,就不能不以表现人的活动为其中心任务。茅盾是一位“为人生、为社会、为大众”而创作的伟大作家,他不仅一直把“人”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写小说的第一个目标”(《谈我的研究》),而且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些具有独特个性和富有永久魅力的人物形象,对丰富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学习和继承茅盾绘制人物图象的艺术经验,本文拟就其长篇小说《子夜》中的人物描写,谈一点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就是小说的深刻蕴含——读王蒙评《红楼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红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典型形象、主题等方面,论述《红楼梦》真实的深刻蕴含问题,旨在肯定《红楼梦》的不朽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艺术的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没有生活的真实,就没有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是以广泛的社会事实为基础的。鲁迅说:“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叶紫作《丰收》序)文艺要真实地反映生活,首先在于认识生活。纵观中外的艺术史,任何一个想像丰富的纵横恣肆的艺术家,他的想像也不能离开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贴近生活,关注生活,考场作文要求我们抒真情,但为什么学生贴近了生活,关注了生活,写出的记叙文很多却是千人一面、乏味无比、泛泛而谈的流水账呢?这里涉及到一个"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问题。生活的真实并不完全等同于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可以虚构。"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  相似文献   

10.
积累     
一滴水固然渺小,但成千上万滴水凝聚成的力量却可以“穿”石。这一现象告诉我们要学会日积月累,积累看似渺小的力量,日后将会化做巨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11.
未完成的金批《史记》的最大贡献,在于金圣叹看到这部作品的传人本质,抓住了中国文学发展中史传文学与小说、戏曲的关系这个重要链结,在三者的横向比较中,宏观地研究了三类文本在创作方法上的异同。这集中表现于在对《史记》与《水浒传》的比较批评中,他提出了“文”与“事”这一对概念,表达了对历史真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关系的认识。他认为,史家必须同时是文学家,述史必须与文学创作同步;修史者处理“文”与“事”的关系,应当以“文”为主,作为历史真实的“事”,不过是提供了创造艺术形象的材料-这就是《史记》已作出典范的“为文计,不为事计”。对于小说创作,上述原则更是题中之义。那么,可否轻视“事”呢?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在史传与小说的创作中,情形并不一样:《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一“运”一“生”之间,史传文学在艺术创造上的局限性与小说的自在性已经了然,故从传承性看,小说之于史传,是青山于蓝而胜于蓝。在《史记》与《西厢记》的比较批评中,金圣叹认为其共同处是都纯熟地运用了戛然而止法和狮子滚球法。金批《史记》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在《才子必读古文》中以知人论世的态度,对九十余篇论赞进行评点。  相似文献   

12.
人们谈论最多的东西,却每每知道的很少。人们总是以“真实”与否作为评价艺术作品成败的重要尺度。但何谓艺术的真?仅管学术界进行过长期热烈的讨论,但至今观点各异,莫衷一是。总结过去的争论概括起来有三种流行观点:一种观点把生活真实与生活事实概念等同起来,认为“所谓生活的真实,是指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和事”。①陆贵山《艺术真实论》专著也持这种认识。②另一种观点则把艺术真实与生活事实相等同,把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强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结合”、“坚持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加强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尽可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科学、学习科学”。  相似文献   

14.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问世以来,关于它的意蕴,一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作品发表伊始,就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称赞《边城》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杰作”,“是一首诗,是二老唱给翠翠的情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其所表现的思想,便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而神往于过去的一部人的生活意识的艺术反映”“与现实的状况和要求不合适,所以这又伤害了小说《边城》之社会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金瓶梅》这部中国最早的长篇世情小说,张竹坡充分肯定了其艺术虚构的价值,指出它是一部为“泄愤”而创作的“寓言”,对小说创作中的情感取向与价值取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而又探讨了虚构中的艺术真实性问题,强调真实的生活体验在创作中的意义,指出艺术真实既来源于生活又不是对生活的机械照搬.所论已初步涉及文学的典型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现行学制内的戏剧教学是依《艺术教育法》(1997),在《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1998)、《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纲要》(2003)中,正式纳入于国民教育“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之内;高级中学(含高职)则设于《普通高级中学艺术生活科课程纲要》(2008)“艺术生活”科内的“表演艺术”类课程中。这些法令确立了戏剧课程为新增的一门通识艺术教育。依表演艺术教学的法令规章与学理内涵的探讨可知,这种表演艺术的核心是在“表演学”(Acting)的学习。其教学以创作性戏剧、教育戏剧、教育剧场、儿童剧场、青少年剧场等方式实施,以避免表演艺术成为专业职业的训练导向之教学。在实施方面,建议对学校排课、师资、辅导员职责与奖励制度、课程系统化以及培养表演艺术高级人方面做考虑。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人们传统的观念、生存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而当今人们普遍地感受到生活的重压,并产生了无奈、迷蒙与绝望。作家余华用《活着》给予芸芸众生体恤、安抚、关怀与爱。他指出“苦难是生活的意义”,“人”本来是渺小的,不仅受着社会、自然的制约,还受着命运的摆布,因而自然生命是“柔弱”的,但“柔弱”的自然生命是“人”的一切的意义之源与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对生命的持守与执着。他呼吁人们面对生活的苦难时,应该能忍耐、坚强地“活着”,从而实现人的“社会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用写实和象征的艺术手法处理病症药方人难免要患病,也难免要就医诊治,按方服药;有的治愈了,有的未见效。这是人们生活的一项内容。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写人的,因此难免要写到这个方面。但是象《红楼梦》那样不惜花那么多笔墨写病症、诊治、药方等,却是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所不及的。然而曹雪芹并非畜意炫耀他在病理医药方面的广博知识,并没有因此给他的作品带来医书药典之嫌。作者把病症药方作为生活的浪花、思想的“电荷”、艺术的花环放入整个生活反映、形象塑造和艺术构思的“反应堆”加以化裁熔铸,通过写实和象征、真假虚实的艺术手法的处理,已经脱却它在自然科学上的性质,成为文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有了它,则能更增强生活的真实,形象的丰满,思想的深刻,艺术的完美。  相似文献   

19.
《史记》人物传记具有非常高超的艺术成就,在介绍人物出场时,作者采取了不同的出场艺术描写方法,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一幕幕历史画面,将人物出场的艺术手法与人物性格、命运,甚至结局等相互映照,并在论赞中画龙点睛,巧妙地构成了“随物赋形,首尾相应”的逻辑关系,在看似松散的历史故事叙述中,表现出了前呼后应、环环相扣的严密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电影艺术》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叶楠针对电影《巴山夜雨》引起的争论所写的《杂感》,作者对一些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有人说,剧本不符合生活真实,是虚假的。作者指出,近来对文学作品的指责,莫过于“生活是这样子吗?”这已成为某些人的法宝了,是口头禅。我说,生活不是这个样子!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作品和生活完全逼真,没有艺术赋于的思想、感情、神韵,它是失败的作品。其实,这样指责的人,多半并不是谈真实性问题,而是对某些作品的调子,感到不是惯常那样,看作是异端,而又有难言之隐,只好说“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