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主要叙述了“我”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我”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在这两种评价中健康成长。教学此课的目的是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重点和难点也是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教学理念从让学生有所感悟的句子入手,以读为媒,假托作者召开与读者见面会的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与文本及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从而了解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教…  相似文献   

2.
中职语文新教材在每一篇课文后,都设置了“感悟”、“品读”、“探究”、“积累”四个题干并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题,并在编写说明中指出:“重视语文感悟是本套教材的亮点……感悟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也是最隐性的能力……这里所倡导的语文感悟,是指包括语言感悟、内容感悟、意境感悟、情感感悟在内的广义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一则“教育感悟”在《山东教育》上发表了,这让我兴奋不已,也给一个刚踏上三尺讲台的年轻教师莫大的鼓励。 那一则“教育感悟”是由一个同事的鼓励开始的。她在看《山东教育》时说:“你看这‘教育感悟’写得真好,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的,他们体会得很到位,很深刻。”我接过来,认真看起来。这些“教育感悟”都是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认识的升华,读后确有启发。我说:“我们能写出这么好的感悟吗?”  相似文献   

4.
本课理解关键词语的内涵是一个难点,突破了这个难点,学生就能更好地把握朗诵的基调,感情朗诵这一重点也就突破了。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可采取以下措施:一、引入综合性学习,为感悟奠基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毛泽东的资料,对他的经历、成就、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专题探究;还要搜集梅花的图片、古今诗人咏梅的作品以及1961年国内外社会背景的资料,进行“走近毛泽东,走近1961,走近梅花”的专题交流活动,为学生结合背景材料感悟词作内涵埋下伏笔。二、合作学习,了解词意,为感悟清障这首词的表层含义比较容易理解,让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5.
付绍姬 《考试周刊》2012,(80):47-47
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来,纵观学生平时的作文乃至考场作文,优秀者不计其数,亮点也异彩纷呈。但不够成功的作文也不在少数,究其原因,大都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凌乱表意不知所云;抑或是三言两语骨瘦如柴……他们的通病就是作文通篇没有一处亮点——细节描写。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应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经典课文细节进行指导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细腻语言文字背后所蕴涵的“味”.从而关注细节描写,将个性化的细节这一微末技艺做成顶上功夫,打造出精美作文。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考查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亮点。纵观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理解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概括景物特点。展开联想想象描述名句中的画面;三、赏析诗词句子的表达技巧及效果。我认为把握住作者寄托于诗词的情感,是其中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诗言志”,只有准确感受作者在诗词中的情感,才能从更高层面品味、鉴赏诗词,那么,学生该如何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7.
这篇课文介绍的“世纪宝鼎”,创意基于中国传统鼎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小学生对此接触很少。因此,引导学生了解“世纪宝鼎”的样子以及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当是教学的重点,而感悟那些专业性的词语和结构复杂的句子则是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在把握宝鼎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文化内涵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一、自读感悟,体会特点1.同学们,当一篇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文章摆在面前的时候,我的心中就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冲动,一种迫切的愿望……不知大家是否也有这种感觉?谁愿意谈谈你是…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苏教版初中语六册书中。共设立了“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十个专题.这在语教材的编排中是一种十分大胆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是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编排中的具体体现,是苏教版课标教材“亮点”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以谜语、故事导入。学生很喜欢猜谜,也愿意听故事,以谜语或故事做“诱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好理解,如何让学生感悟“叶子”和“人”的相似之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我在教学时采用谜语导入:老师这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猜,“小时四条腿走路,大时两条幄走路,老时三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10.
《难忘的一课》(人教版 )是一篇讲读课文。文中共三处出现“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一中心句。最后一次出现于文章结尾处的反问句中 ,使文章嘎然而止 ,那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如火山爆发 ,那种撼人心魄的气势使读者为之一震。教学时 ,我尝试通过扣住教学的难点、学生的疑点、文章的矛盾点——“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这句最简单的话激活课堂 ,寓朗读、探究、感悟为一体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一、插图引入 ,见矛盾这课的插图主要描绘的是在一群热情洋溢的孩子中间 ,“我”与台湾教师两手紧握 ,含笑道别的情景。在他们的背后 ,黑板上…  相似文献   

11.
丁春红 《广西教育》2011,(34):32-32
目前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多数教师都会对第一课时“避道而驰”,因为他们认为上不出亮点。但最近聆听了朱金华老师执教的《石榴》第一课时教学,我对“夯实基础,打造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下面我截取朱老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将其他课程融入到语文课程中,通过对多种学习方法、内容的整合,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学习”中获得新的体验、感悟与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相对陌生的领域,也是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苏教版初中语文六册书中,共设立了“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文”等十个“专题”,这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中是一种十分大胆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是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编排中的具体体现,是苏教版课标教材“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出师表》是一篇著名的文言文,是课内自读课文,部分文字比较生僻,但文章辞情恳切,感人肺腑。从教材背后的习题揣摩编者用意后,我决定“淡化”字词处理,重背诵,重“入情”感悟。由此我确定了“以背促读”法,以“背诵”切入,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进入情景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难点是引领学生感悟母爱,学会孝敬。文中,“我”两次抱了母亲。起先是随意一抱,发现母亲竟如此的轻,发现自己竟如此的不了解母亲……这一抱,抱出了万般感慨。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一抱,好好地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这一抱,抱出了动人的世间亲情。  相似文献   

16.
<正>好的数学课,在难点的突破上一定很精妙,往往是一节课众多"亮点"中最亮的环节。教学难点的突破,需要在充分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反复揣摩,一番"痛苦挣扎"后才会"豁然开朗",这对学生思维的参与要求极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呢?笔者以  相似文献   

17.
本期“我的摘抄本”栏目为大家奉上的是张玲和焦美琦同学的“摘抄本”。他们或摘抄名人名言,或摘抄精美文段.表达自己对才学、美丽、人生、母爱等的感悟。同学们在读了这些“摘抄本”以后,一定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吧?不妨将你的“摘抄本”也展示出来和大家一同欣赏吧。欢迎集体投稿;对于单独投稿的同学,我们也不会忽视哟!你们的作品将在被整理后分专题刊登。  相似文献   

18.
一、专题式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1.专题式评品作文训练:即由“品”而“评”,有感而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从自我的认识水平、生活体验与内心感受出发,去审视、评点、欣赏周围的事物与现实问题,这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说写训练,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旨在培养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弥补现行作文教学忽视议论性习作之缺憾。评品作文具有鲜明的主观个性色彩。“评品”的基础是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好眼力”;学会如何用心去体验生活,培养感受力;学会如何去“化平淡为神奇”,培养认识力;学会如何抓住瞬间即逝的现象,培养“捕捉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但它同时又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这是因为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在方法上有明显的差异,尤其在教学材料的组织上也需要有所创新,要体现“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和“联系性”。笔者从一个经典的数学趣题谈起,结合高三数学教材中的一个例题及其延伸,找到了一个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不错的案例,写出来供同行评议。  相似文献   

20.
问题教学的积极倡导者波利亚对“好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思维源于疑问。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难点,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