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文乃是"专门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理解,或者有所创造,或者解决了某个问题,当然也就反映了作者在该方面达到的认识高度。在评定职称时,它可以作为测定其学术水平、操作能力的参考因素之一。自古以来,写文章与考试就有"走捷径"的。如今,需要论文的人多了,在这上面动心思的人也就随  相似文献   

2.
马琳林 《东南传播》2011,(2):114-116
写文章要讲究修辞,口语也不例外.因为两者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语言实践.口头语言作为人们最重要、最直接也是使用最频繁的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只要说话就离不开口语修辞,所以口语修辞也是一种全民性的、生机勃勃的创造性语言活动.它对于每个人、尤其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是创造各种美好语言产口的必要手段.本文以访谈...  相似文献   

3.
简洁,指的是说话、写文章扼要、清楚。说话、写文章要做到既扼要又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把广播新闻写得简洁,就更困难。因为广播新闻是写给人听的,它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新闻事实讲明白,又要让人能够听清楚,不好好下一番功夫,就难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广播新闻该如何做到简洁呢? 首先是语言要简练,最好三言两语把事情讲清楚。这就要力戒空话、废话、套话,坚决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话。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样一条广播新闻,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4.
记者文摘     
毛主席谈如何写文章 毛主席起草的以彭德怀国防部长名义发布的《再告台湾同胞书》的文告登报的当天(1958年10月26日),毛主席找我和田家英谈话,除了要我们去河南调查人民公社的情况外,也谈到炮打金门、马祖。他还对我说,你们要善于抓动向。看来现在还不大懂。美国人想从金、马脱身,杜勒斯谈话就显露了这个动向,你们没有抓住。你们编辑部也不大会写文章。接着,他拿当日发表的《再告台湾同胞书》为例,谈了如何写文章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立意浅说     
一位年青的记者曾感慨地说;“天下最难的事,莫过于写文章;写文章最难的事,莫过于立意。”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写文章要说明什么问题,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事前必须有个明确的中心或主题。这在古文论中叫做立意。如果还没有立意就动笔写作,违背“意在笔先”的写作规律,那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七拼八凑,杂乱无章,就像唐代大文学家杜牧  相似文献   

6.
文章千古事     
王东京 《出版参考》2010,(11):11-11
人们所以写文章,大凡是有话要说;读者所以看书,通常是为了获取新知。如同说话需要听众,写文章也需要读者。但写文章与说话,毕竞又有不同。说话,可以哪说哪了;而文章一经面世,就如离弦之箭,不能回头。古人云“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故著书作文,须得十二分用心才行。  相似文献   

7.
以前有人说,把题目写得好,就等于把半篇文章写好了。这是极言题目的重要性。题目,顾名思义,象人的眼睛一样,题目写得好,就象画龙点睛一样。写文章的目的,是要发表意见、阐明观点,和读者交流思想。如果题目平淡、晦涩、公式化、概念化,那就吸引不了人,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虚拟世界     
阿成 《网络传播》2006,(6):86-86
虚者,空也。只是我没有查过字典,不知道新华字典上怎么讲,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说。其实这是写文章人的本份,也是写文章之人和做学问之人的区别。如果给“虚”字加一点好听的解释——当然也是大众的理解,大约是说,礼貌、客气,谓之虚,比如谦虚。“谦”字好理解,谦者,让也。那虚呢?是说点客气的礼貌的话吗?如果是这样的理解,谦字的“让”就有问题了,显得不真诚。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都是一样的方块汉字,有人用它写出的文章脍炙人口、美不胜收,有人用它拼凑的东西却废话连篇、枯燥无味呢?有诀窍吗?没有,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但是,写文章和其它工作一样,有方法,有技巧,有它自身的规律。为了具体地说明这些问题,我试从近几年来发表的图书馆学论文中选取一部分,就文章  相似文献   

10.
署名要严格     
写文章署名的问题,作为文坛上的一件事情,也颇有些讲究,它有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风方面的问题。旧社会的情况不谈。新中国成立后,写文章署名,都由作者自便,真名也行,笔名亦可,作者们都郑重其事,风气是好的。谁知到了“文化大革命”,文章署名上也来了一场靠大革命”。“四人帮”反对报刊文章由个人署名。他们有个奇特的逻辑:“工人造机器不署名,农民打粮食不署名,你们知识分子写文章还署个什么名?”连稿费也取消了。但见各  相似文献   

11.
写文章有“三要”:一要事实清楚,二要观点清楚,三要文字清楚。 写文章有“三怕”:一怕不新鲜,老生常谈惹人嫌;二怕平又淡;索然无味催人眠;三怕不精炼,拖泥带水叠罗汉。 写文章有“三味”:一要有“色”,写文章先要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的报纸经常宣传反对“一哄而起”。“一哄而起”是“文革”的后遗症,历史上我们就吃过它的不少苦头,应该反对。但,反躬自问,我们自己在宣传中是不是也有“一哄而起”的问题呢?不能说没有。3月6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里,就有人写文章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说:“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贴心的朋友能灵犀相通”。提起《编辑之友》,我就有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友爱和默契的感觉。在众多出版业务或学术刊物中,我似乎特别喜欢《编辑之友》,喜欢读它的文章,也喜欢给它写文章。局收发室的同志,因我常常来问《编辑之友》到了没有,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编辑之友》一到,就首先给了我……  相似文献   

14.
提起新闻语言,不少人总爱把它与干巴、死板、陈词滥调、枯燥乏味联系起来。难道新闻语言真的就与生动无缘吗?不是的。近些年来,我们在报纸上、广播中、电视里看到、听到的有些新闻作品,编写得就很不错。不论用什么文体写文章,总是要给人看的。因而,你要吸引读者(听众),就不能不注意语言的艺术。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千真万确的。语言艺术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所重  相似文献   

15.
通常许多人把新闻工作叫作文字工作。如果只就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而言,可以说新闻工作是文字工作。但是这种说法并不能表明新闻工作的本质。从本质上来看,应当说新闻工作是严肃的细致的思想工作。刚刚开始做新闻工作的人,常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有的人把新闻工作看得很容易,似乎新闻工作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也有的人看得过于难,甚至难于上青天。把新产闻工作看得过于轻而易举的人,很可能把它看成单纯的文字工作。在他们看来,新闻工作无非就是编编写写,特别是能够写出几条消息几篇文章,在某些缺乏严格要求、马马虎虎的编辑手下漏过而见报之后,就有点得意忘形,“哼,新闻工作有什么难处,我才干了三个月,就能写消息写文章,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篇文章都得有标题.人们常说题好文一半,也就说明了标题在文章中的重要性.绘画有画龙点睛之说,其实,就写文章而言,标题通常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对真实性问题也是逐步认识的。起初,我也以为无谎不成书,写稿子多少带点水分,把它和文学作品等同起来,认为写文章不带点夸张就不生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刚开始写作时,也搞些合理想象,添枝加叶。1980年,我写了近湖砖瓦厂勤杂工杨根晨乐意做份外事的小通讯,稿件中反映的窑厂北头的厕所  相似文献   

18.
世上最苦的事是什么?有人回答说:写文章.世上最愉快的事是什么?有人回答说:写文章.是的,我们确实能举出许多被写文章、作诗弄得苦不堪言的例子.这样的例子,甚而不必到古代的书塾里去找,就是在当代中学的作文课上也能发现.老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随即就会看到许多皱起的眉,许多沮丧的脸,还可能会听到很有苦意的唏嘘声.  相似文献   

19.
以前有人说,把题目写得好,就等于把半篇文章写好了。这是极言题目的重要性。题目,顾名思义,象人的眼睛一样,题目写得好,就象画龙点睛一样。写文章的目的,是要发表意见阐明观点,和读者交  相似文献   

20.
我知道这话说出来近于无知,谁不知道没有一二三的框架,也能把文章写得很好。然而,作为编辑却经常面对着这样一个现实,即许多来稿的行文动辄就来个一二三,不仅如此,有的还在大一二三里套中一二三,中一二三里套小一二三。似乎离开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三是什么,第一如何、第二如何、第三如何,首先、其次、再次……就不会写文章了。面对这一情况,我想任何一个对写文章还讲点技法的人,都不可能不生出一点感慨。对于文法问题先人多有著述。三国时代曹丕就说:“文本周而末异。”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