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假如你问到初中学段中任何一名同学,关于鲁迅,那么一定会得到上述回答。可见,关于鲁迅以及他的作品同学们太熟悉了。  相似文献   

2.
读出自己:新课标下鲁迅小说教学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中学语文教材把鲁迅小说当做政治读本,是文学教育的一个盲点。为此,笔者提出,把鲁迅小说当做真正的文学作品来教学: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002年刚结束使命的1991年版的中学语文教材,对鲁迅小说的分析存在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真搞不懂学校为什么要让我们磨锤子,那么一项重复一个动作的机械劳动,铣出来多好,又省事又省时间。小猪到底是以前就磨过,磨得很快看起来也很好。我在那儿盯着虎钳上的钢块只是恨,明明两个面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天,我把手上要写的东西停了,像一个读者那样认真拜读了自己的小说。我还是第一次这么大面积地看自己的东西。有些体会。在说体会之前,我有必要说明一点,《操》这本小说不是我小说的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说今天的语文教师不好做,这是事实,不然的话,学生不会“总结”出如此令人伤心又精辟的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当年教书与此相反,是“一喜文言文,二喜写作文,三喜周树人”。为什么呢?教文言文时有大量的历史和语言知识可以教给学生;学生写了作  相似文献   

7.
商友敬 《云南教育》2007,(9Z):12-12
大家都说今天的语文教师不好做,这是事实,不然的话,学生不会“总结”出如此令人伤心又精辟的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我们当年教书与此相反,是“一喜文言文,二喜写作文,三喜周树人”。为什么呢?教文言文时有大量的历史和语言知识可以教给学生;学生写了作文,在评讲课上可以很自然地与学生交流写作方法,彼此都得益;至于“周树人”,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宝贵遗产,其中小说三十三篇。他的小说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座纪念碑,在中外文坛上影响深广。究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并且从不满足,一生中坚持探索、坚持实践,不断地开拓新的生活领域,扩充新的题材,  相似文献   

9.
但我也不想那些不理解他的人用另一种方式伤害他的名誉,更不想那些唤不醒的人无知无畏地侮辱他、我不需要鲁迅。突然觉得说这话时浑身冒冷汗。  相似文献   

10.
鲁迅谈读书     
关于读书,鲁迅发表过许多新颖、富于独创性的意见,显示了这位哲人博大、深邃的智慧。然而,这些精采的议论散见于鲁迅的各类作品(主要是杂文)中,为便利同好者,特将它们连缀、整理如后。  相似文献   

11.
李海燕 《陕西教育》2001,(10):40-41
鲁迅先生的生平表明,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活动家和教育思想家。就鲁迅一生所从事的工作来看,除了最后十年在上海做职业文学家外,自1909年7月从日本回国后到1927年秋定居上海之前的19个春秋,一直从事教育为主的职业。在他战斗的一生中,他始终把希望寄托在新生一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35)
南京艺术学院08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11月24日在该校举行,100多家单位进校招聘,1700多名毕业生通过汇报演  相似文献   

13.
《悦读》刊登一篇文章说.鲁迅在与台静农通信时谈到了诺贝尔奖。鲁迅说: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有许多,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相似文献   

14.
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管理学生、培养学生呢?我的体会是:一、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初中生正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转化的时期,思维方法也由小学阶段的一切是老师说了算的“唯命是从”,开始向独立思考、爱提出异议甚至独行其事发展.他们已不满足别人说他们是小孩天真活泼,而是要求别人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别人认为他们会思想,有能力,会办事,这才感到满足和高兴.这种心理上的“成人感”,使他们已经不乐意只听老师的,而要求老师也能听一下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学习、工作.如其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大学教育发轫于京师大学堂,在辛亥革命前,发展很缓慢。就我国建立近代大学首次提出系统设想的是康有为。他在其名著《大同书》中,阐述了大学的性质、任务、分科、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的问题,很有些精彩的见解。然而,清末的大学教育基本上贯彻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成绩甚微。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教育家蔡元培倡导“大学改革”,施行“教授治校”、“兼容并包”的方针,推广欧美的选科制、学分制,使大学教育多少有点起色。但是,由于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翔实的材料,从“不喜交际”、“疾恶如仇”、“生活俭朴”和“极少娱乐”四个方面,论述了鲁迅的思想、性格特点,从一个侧面勾画出鲁迅的伟大人格和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万佳 《现代企业教育》2009,(12):128-128
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创作动机,但归根到底都是三个创作动机引起的,那就是表层动机、深层动机、灵感触发动机。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国人的精神疗救师,他的创作动机是多方面的,但是也离不开这三个动机。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文学史,使用笔名最多的作家,当首推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一生中使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特别是在他创作后期,几乎每发表一篇文章都要换一个笔名。有人说这是个人“嗜好”,也有人说是当时社会的文人习惯使然。但我们只要留心看一下《鲁迅全集》就会明白,他之所以这样如此频繁  相似文献   

1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有这样一段话: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学生提出了问题:作者写三味书屋时为什么要特别介绍这幅画?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探究了学生提出的问题。画中有鹿,有古树,鹿与禄谐音,伏与福谐音,鹿之肥大则预兆福禄满盈,古树含有常青之意。那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当寓意家人世代将受福禄的庇荫。匾下的画含蓄地为孩子们提出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同时,还有一些作品与鲁迅有关。因此,在语文复习课中,通过作品探寻鲁迅的心路历程,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鲁迅其文、其人,进而感受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无疑是具有教育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