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夜读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诗人陆放翁先生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滋味,千载之后读之仍觉亲切温馨。  相似文献   

2.
读文时代,图书出版注重书的文字内容,对于封面、插图的关注便会少一些。读图时代则与之相反。民国时期恰处于读文时期,所出版的图书以内容取胜,读者买书更在意作者、内容,封面设计则竭尽简约  相似文献   

3.
读序的发现     
当编辑,肯定要读书。怎样读更好,却是很有技巧的。笔者因工作关系和职业习惯,有幸接触数以万计的图书。由于时间所限,为了快读、多读,经常是先抽阅图书的序言。以求对全书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再决定要不要通读或精读。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大家写的序言各擅胜场,有许多独到之处,其中有不少精彩之作,为此萌发了编写本文的想法,将我们阅读中的点滴心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并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4.
《图书怎样分类》是新中国初期开一代新风之作。通过作者的知识基础和时代的呼唤的论述,提出了开一代新风的4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古代私家藏书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脉络。论述了古代私家藏书的文化意义:更好地保存了文化典籍,以补官方藏书之不足;传承衍生文化;校勘补正图书内容;搜访集全残缺图书;发展了图书保护技术。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6.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2):7
图书封面"撞脸"谁之耻?《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近日,出版界再次因图书"撞脸"而互相指责。一家图书制作单位刚刚发表完公开信强烈谴责古吴轩出版社抄袭年度畅销书《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的封面设计,其后,读客图书董事长华楠在微博上怒指磨铁图书涉嫌抄袭读客制作的图书《卑鄙的圣人:曹操》"脸谱"形式的封面设计。一时间,互相指责图书封面设计抄袭之风猛烈刮起,专家纷纷呼吁理性面对封面设计相似的问题,不要把图书出版做成了"卖封面"  相似文献   

7.
正儿童阶段的亲子阅读是推动儿童阅读的最佳途径,父母作为孩子智慧的摆渡人,可以在共读中将图书中的思想精华传承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阅读之美,在孩子身上感受到新的创意与活力,并进一步反作用于塑造子女的人格。主要以儿童为读者的图画书,蕴涵着现代的教育理念,契合儿童的心理和欣赏趣味,在培养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儿童多元智能等方面,具有特别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院图书馆自1992年起开始引进手指架,手指架的引进大大方便了读,读可以透过手指架,一览架上所有的图书,扩大视野,为读充分选择图书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当读选好图书后·只要轻轻一推书脊,工作人员就可迅速而准确地为读办理借阅手续.减少了工作人员不必要的跑库劳动。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什么书啊?——读书的带头大哥子仲兄十多年前,我刚当图书编辑的时候,每天上午,在文科编辑室埋头看稿子。编辑室主任龙子仲时常从书城(书稿堆砌的办公桌)后探出头问:最近读什么书啊?于是,以最近读什么书为由头,编辑室同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本写给那些穷于公务,却又自以为喜爱藏书和读书的朋友看的,作者力图把它写成一部可以“风吹哪页读哪页”的图书。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历史上最丰厚的收藏传统当首推藏书。所谓藏书,实际上是人类以阅读、保存、鉴赏、研究和利用为目的,将对人类图书事业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所价值、有所贡献的图书内容与图书载体存世与传世的一种形式。“在历史中国,特指皇家、私家、寺观、书院等的典藏图书的收藏,其概念不仅仅指藏书,而且还包括与之有关的购置、鉴别、校勘、装治、典藏、钞补、传录、  相似文献   

11.
我嗜好读书看报,也最爱订购报刊、书籍,尤其是订阅报刊。我订阅的报刊种类繁多,有《新闻爱好者》、《湖南科技报》、《湘西科技》、《蔬菜报》等10余种。读报刊常有“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独读之以当友”之感。读到有实用价值的资料,就把它剪贴起来,装订成册。久而久之,习以成癖,剪剪贴贴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12.
编辑思想是编辑出版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体系,决定着编辑活动的成效及编辑成果的品质。在图书出版活动中,编辑思想主导图书内容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的传承价值和市场影响力。一、编辑思维与实践之关系:能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声音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诵”与“读”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引起过许多研究者的关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处于剧变期,各种思想和文化碰撞出激荡的历史,“诵”与“读”的实践与学术研究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活跃。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探查20世纪上半叶期刊、图书、报纸等公开出版物中对于“诵”与“读”的认知与解读,对当下的声音表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由高国庆整理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诵读史料点校与研究》一书近日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4.
建立读者个人信用档案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静 《档案天地》2005,(1):30-30
1读使用图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读个人信用缺失 目前,在图书借阅中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读信用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有些读信用意识淡薄,图书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图书馆借阅中的对象是广大读,对图书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读的自觉,有些读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达不到较高水平,对借阅图书中所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理解和认识不够,信用意识良莠不齐,如有的图书馆内部工作人员可以长期占有某些献;  相似文献   

15.
编辑子仲     
十多年前,我刚当图书编辑的时候,埋头在文科编辑室看稿子。编辑室主任龙子仲时常从香烟袅袅的"书城"(形容办公桌三面堆砌书稿,像书城)里探出头问:"最近读什么书啊?"于是,以"最近读什么书"为由头,编辑室同人放下手头的书稿闲谈编书之余读的旧书新书。印象最深的是子仲谈到几本孙犁写的读书小品  相似文献   

16.
南宋著名藏书家、诗人尤袤嗜书成癖,他广收博采,家中有丰富的藏书,并“汇而目之”编成《遂初堂书目》。友人陆游曾光临其藏书室写下《遂初堂诗》,盛赞其藏书之富:“异书名刻堆满屋,欠伸欲起遭书围。” 尤袤读书更是如饥似渴,每日公退便闭门谢客,躲进书房专心攻读。他曾谈自己的读书体会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遂初堂书目序》)这段话成为文人嗜书的格言。清人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感叹此事,写下“饥当肉兮寒当裘,足消孤寂遣幽忧”的诗句。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章钰曾以此为座右铭,将自己的书斋名为“四当斋”。  相似文献   

17.
现代出版与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旦学报》一九九三年第三期发表陈思和的文章,指出,出版乃是知识分子实现自身价值的安身立命之地。从文化的角度看,知识分子所依附的“皮”并不是社会上某一阶级或阶层,更不是统治集团,而是中国的学术文化传统。在“君臣模式”的社会机制里,知识分子的自身价值是靠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借助政治来实现的。只有当知识分子的学术传统被排斥在政治领域之外时,才会考虑通过招生讲学和整理古籍去传播学术。由孔子建立起来的学术传统,正是通过无数图书一代一代相传而保存,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根本。于是中国知识分子与出版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8.
图书修订对出版单位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通过修订,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一次又一次的修订中,图书一代传一代积淀下来,形成品牌并得以延续。很多经典、长版的医学专著部头大、定价  相似文献   

19.
记编辑子仲     
子仲博览群书,看似散淡的人生态度背后,有着对人生世相,对学术文化的深切关怀,有着作为编辑的文化使命感。十多年前,我刚当图书编辑的时候,埋头在文科编辑室看稿子。编辑室主任龙子仲时常从香烟袅袅的"书城"(书稿堆砌的办公桌)后探出头问:"最近读什么书啊?"于是,以"最近读什么书"为由头,编辑室同仁放下手头的书稿闲谈编书之余读的旧书新书。  相似文献   

20.
“三校一读”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为加强图书生产流程中校对环节的管理,确保图书编校质量而作出的规定。从这一量化了的规定中,我们不难看出,校对的次数被视为保证图书质量的关键之一。应该说,“三校”之规定综合考虑了图书编校质量、出版周期与成本以及市场等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三校”是可行的。但是,对于“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这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三校”之规定所作的补充,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校对次数不能简单地以“三”为限,应以质量论校对。遗憾的是,在执行上述规定过程中,不少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