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同事小宋送我一本书。我接过一看,在书的深蓝封面的底色上有个坐在轮椅上的微笑的女孩,身后有一对展开的白色翅膀的淡影。书名叫《不屈的天使》。很明显,作者是个残疾人。她的乐观的微笑,流露了她对生活的信心,书中写的一定是她的动人的事迹吧。  相似文献   

2.
一本书,如果能真正让读者手不释卷——看了就放不下,或者是看完了还想再看其中若干部分,并且认为这本书对自己很有帮助,很有参考价值,很有保存价值,那么,可以说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最近,看了一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的邢方群同志著的《温故集》,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字数虽不多(26万字),但内容却很丰富——这可能和邢方群同志的经历有关系。解放前,邢方群在北甲做地下工作时,就  相似文献   

3.
当我拿到《三毛不在撒哈拉》的样书时,时而颠来倒去地翻看,时而捧在手心久久凝视,心中更是百种滋味。既为这个叫嘉倩的女孩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感到开心,又为自己在这其中付出的辛苦而感慨。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这个初出茅庐的编辑做得最耗心力的一本书,因为我把自己的一腔热情也带到了其中。打开电脑,看着办公桌上的《三毛不在撒哈拉》,开始回忆我的这段拾光之旅。其实当我接到《三毛不在撒哈拉》这本书的初稿时,也开启了我自己的一段拾光之旅。在这段旅程中有不快、有感动、有欢笑,但更多的是幸福。  相似文献   

4.
成功经验:认真一点 作为《谁动了我的奶酪》(以下简称《奶酪》)简体中文版的策划人之一,我听到了太多的关于这本书的评论,有几种说法最为常见。一是说《奶酪》这本书做得太好了,从各个方面讲都无懈可击;二是认为《奶酪》书的策划者运气太好,谁拿到这本书都能做好;三是只要投入大,什么样的书都能做出一个好结果。对这三种说法我基本持不同的看法,因为在《奶酪》书的策划及运作过程中,老实地说,我们没有感到这本书做得太好,  相似文献   

5.
三石 《中国编辑》2003,(5):86-87
三十多年前,我那金陵女大毕业的外祖母,每天晚上坐在我床边给我讲许多精彩的故事,耶和华、大卫、保罗……她告诉我说有一本书叫《圣经》,这些故事都是  相似文献   

6.
在出版《走近中医》这本书之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已经出版了《思考中医》一书,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销售业绩。把中医做成文化,把中医做得浅显易懂,是这两本书最明显的特征。如果说这两本书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思考中医》偏重于传统文化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用脚写的。”这是在全世界新闻同行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至理名言。有一个记者,用他采写的震动了全世界的一本书,为这句至理名言做了最好的诠释。这个记者就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这本书就是《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  相似文献   

8.
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在做每一本书时,首先想到的是这本书我会不会拿给我的孩子去看?他看了对他的成长是不是有帮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算了吧!  相似文献   

9.
因考虑我做副刊的缘故,不久前,皖籍台湾《联合报》老记者吴心白先生特意邮寄一本书托人带给我,这本书是台湾副刊界老前辈、时年95岁高龄的孙如陵先生2008年在台湾出版的新书《副刊论》。孙老前辈把自己半生做副刊的经历和编辑体会写成书出版,让我们副刊晚辈看了不免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期刊为何难以做大做强?--说传媒之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凯雄 《传媒》2001,(9):21-21
在“说传媒之八”中谈到了新近一些期刊“殊途同归”的现象,即因其“一号多刊”或“擅自改变办刊宗旨”而受到管理部门的通报批评。其实,对这些期刊而言,“殊途同归”者又绝不止于“一号多刊”或“擅自改变办刊宗旨”这两点,就说“擅自改变办刊宗旨”吧,往哪改?许多期刊何尝又不是“殊途同归”——一古脑儿地往中小学生读物上靠,什么《青春校园》啦、《阳光男女生》啦、《女生》啦、《女孩男孩》啦、《花季》啦、《男生女生》啦、《网络美少女》啦、《青春果》啦、《花季先锋》、《美文少年版》……单看这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中华书局编辑祝安顺同志,把中华书局近期出版的两本书送交我,说:“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提到您,因此交给您,请看看。”我一看,原来是陈星同志所著的《说不尽的李叔同》和《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陈星同志是一位中年学者,现任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教授,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他在这两本书的后记中提及,祝安顺同志曾约他为中华书局写一本关于弘一大师与丰子恺交往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12.
一个美国人,花四五年时间在东莞做调查,写了本书给美国人看,却在中国火了,这是华裔女记者张彤禾的《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一时间作者被邀请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巡回演讲,评论报道遍布各大媒体.也有人不买账,而且这些人是国内劳工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劳工研究学者,跟张彤禾笔下主人公关系最为密切.学者吕途读完此书后,写了题为《文化的战场:评<打工女孩>》的评论,分析张彤禾的逻辑.她说:"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当这个社会积累财富的时候,绝对不是哪一个人和哪一个群体的贡献,是参与其中的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社会中的人与人本来就是相互合作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当少数人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的时候,就不会把人作为社会发展和财富增长的目标,而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分裂人与人的关系,一定要贬低一部分人.这就是为什么劳动者的价值被贬低,而资本家成了养活工人的大恩人."言下之意,张彤禾把美国资本家和中产阶级看成了养活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恩人.  相似文献   

13.
初看到山东人民出版社新出版的两本书《因为好》《很滋润》,书名真是古怪,翻了书才知道,“因为好”其实就是一个两岁半的小女孩的创造。她做了什么事情,无论是对是错,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就使出自创的怪招,说,“因为好。”  相似文献   

14.
本书译者王东亮在《译后记》中说,“《符号学原理》不是一部经典”,“《符号学原理》是一本符号学入门读物”,其价值就在于“它的启蒙性、入门性”。但是,我想说的是,它虽然是“一本符号学入门读物”,却是一本最值得选择和最值得信赖的“符号学入门读物”。 《符号学原理》用简洁的语言,条理清楚地梳理了源于索绪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风筝艺术》(下文简称《风筝》)以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装帧设计整体上体现着当代中国图书出版的成就,它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风筝》主要策划者之一,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社长陈宗贵说:他们以三年功夫精心编印这本书的动机就是想编一本  相似文献   

16.
优秀的富有趣味的科普读物 ,有时候会影响青少年一生的生活道路。北京大学数学系马希文教授 ,常说自己是读科普读物成长起来的。他多次提到读初中时看过的一本《数学万花镜》(波兰史泰因豪斯著 ,裘光明译 ) ,说这本书对他的启迪和帮助很大 ,尽管当时还没全部看懂。他说 :“看数  相似文献   

17.
冯小军的5卷本的《转型期笔迹》近日分别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和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由报告文学集《别忘记这片树林》,散文集《打着水漂过河》、诗集《坐在后门槛子上好好想想》、新闻作品集《谁说鲜桃不能过江》和论文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5本书合成,这是作者多年来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和写生,也是作者心灵轨迹的回望和写真.  相似文献   

18.
日前看到两篇报道,一篇是《青岛晚报》关于倪萍的,倪萍对记者说,每期连轴转,已使她艰于补充自己。另一篇是《新闻出版报》关于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于宁的,于宁“觉得某些知识严重滞后,想做一些补救工作,但受时间精力诸方面的限制,力不从心”。的确,如今新闻界的朋友见面,常有的一种感叹就是“忙”。有的说,成天连轴转,想抽出点时间看点书也不成,一年没看一本书了。这也不怪,新闻是一种讲“时效”的工作,原本就忙,更重要的是现在搞市场经济,搞竞争,整个社会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在加快,新闻界自然是要忙上加忙了。  相似文献   

19.
杨嘉 《出版参考》2007,(1S):20-20,16
从《哈佛女孩刘亦婷》起,出版界掀起了成功教育类图书的热潮,《哈佛女孩刘亦婷》自2001年问世以来,发行量近200万册,堪称成功教育类畅销书之王。如今,一本与《哈佛女孩刘亦婷》一样卓具特色的成功教育新作——《亚裔学生为何出色》即将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与读者见面。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花大力气引进和出版这本书?与《哈佛女孩刘亦婷》相比,该书有何特色?该书的市场表现会出色吗?带着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读《说园》     
从《说园》这本书的书名看,好像并不能引起对它阅读的兴趣。《说园》,顾名思义无非是向人们介绍园林之美,以诱导人们去游览而已;或者是一本学术著作,非此行中人,是难以看得懂的。可是,这本很不起眼薄薄的书的作者,却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说园》,确实说的是园林建筑方而的事。对于园林建筑,我自然是一窍不通。可是,当我慕作者之名读了这本书之后,深深感到自己经历了一次实实在在的美文享受。因为,陈先生的这本书,既不是一般园林导游之作,也不是园林建筑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文笔很美的散文集。朱自清先生把散文分为广义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