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图书的价值要回归图书本身,这是对的。现在很多人出书,不一定是为了要传播自己的思想或精神,而是为了出书而出书。这样的书看上去装帧得很豪华、很漂亮,但是没有有分量、有价值的内容。对这样的书,我认为就没什么出版意义。出版一本图书是否有意义,要看这本书有没有真正很充实、很内在的思想,有没有值得传播的价值。所谓“开卷有益”,我们必须保证读者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获益的。  相似文献   

2.
图书的“新闻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袁隽 《编辑学刊》2021,(6):112-115
小众图书作为一种重要的图书门类,受到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的重视.文章从小众图书的概念、特征入手,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传承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和能够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探析小众图书出版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图书作为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产生并不断衍化发展的文化物化形式,是人类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合体,承载着人类传递信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图书价值的核心体现即图书品质和品位,品质即书的质量和水平,品味即书的品格和内涵。出版高质量、高水平、高品格、内涵丰富的精品图书,是出版人神圣的使命、职责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出版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与世界上一些出版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事业的总体水平还不高,我们的发展还主要表现为外延的扩张和生产要素的增加,基本上还是走的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路.这种广种薄收的产业结构导致的结果是:选题品种的低层次重复,同样内容的图书几十种上百种地出,而相当多的学术著作却出版困难,等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体制,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家新闻出版署不失时机地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以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和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优化选题结构.如何优化呢?笔者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突出选题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6.
黄志斌 《出版参考》2006,(2S):22-22
这种形式的“跟风”主要体现在图书:书名上,通过增删更改个别字词或采用相同的句式达到与“被跟风”图书题目相同或相近的效果,以引起好奇心强的读者的兴趣。或混淆读者耳目,甚至以假乱真,搭“顺风车”扩大发行量。而实际上,书的内容与“被跟风”者大相径庭。这种“跟风”方式不被人认同,但发行量却往往不俗。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编审庄庸在《出版广角》撰文说:图书出版和阅读的“黏性”正在消失。何谓“黏性”?就是单本图书“黏住”读者注意力,并将其转化成购买力,进而将其再度转化成阅读力(阅读)、传播力(共享)和第二度原创力(表达)的潜能。把单本书的读者转化成系列读者,把系列读者培养成某一个出版品牌或出版社的综合、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创新是图书出版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当前,传统出版业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迫切需要创新的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创新不仅是方法,而且是精神;创新不仅是要求,而且是责任。无论是出版方还是作者,对图书的锐意创新都代表了一种态度,这是在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担当,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着眼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如何“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国瑛 《出版参考》2005,(3S):34-34
我国出版物的出口,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在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借此机会,笔者主要想谈一谈我国图书“走出去”过程中的进一步发展问题,仅是与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让学术图书“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学术图书难,卖学术图书亦难,出版学术图书更难”,这是中国书界的一大怪现象。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学术图书往往受专业读者群的限制,市场容量小,流通渠道窄,因此要出版显得特别困难;即使能够出版,其印数也多不超过3 000册,有时甚至连 1000册都不到。一家书店,若没有一些特别有效的营销方法或措施,学术图书的销售量最终都逃脱不了“曲高和寡”的效果。 一、原因初探 学术图书出版困难,流通不畅,有主观因素,亦有客观条件。 1.国内许多学术书在内容新颖性和体系完整性方面把不了关,达不到高质量的要求。这是一个最…  相似文献   

14.
本主要从图书的出版形态来着重论述新书的选题策划、选题质量以及选题实用性.同时阐述图书的化价值、历史价值和交流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当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DP的比值为3.48%,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作为占据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主力军——新闻出版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产业部门和重要力量。文章利用2006—2012年图书出版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对图书出版产业的总量、结构与速度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得出近些年来,特别是"十二五"初期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为图书出版产业乃至整个新闻出版产业的又好又快的平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出版社的出版管理工作一直依靠手工列卡、列表、手工检索,工作效率极低,且出错率较高。为适应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最近由上海市出版局组织力量,开发出一套图书出版管理系统软件(以下简称“TSGL”),这套软件系统由出版计划管理、出版过程管理和出版统计等三个部分组成,基本覆盖了从列入选题到图书进栈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张凤杰 《出版参考》2005,(9X):21-21
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98~2003年,农村地区图书零售比重逐年下降(由1998年的28%下降到24%),并且同比下降速度不断加大(由5.57%上升到4%)。占我国人口约80%的农村人口,相关的农村图书选题不到4%,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忧心。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的纸质图书定价到底贵不贵?此问题一出,可谓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读者认为偏贵了,出版业者则认为还是便宜了,彼此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各有各的观点。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一般商品所有的属性;但是图书作为精神文化产品,与其他商品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物质产品生产,图书出版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市场供求规律的调节,市场供求规律的  相似文献   

19.
ISBN,你陌生、不陌生的伴侣 身份证及其编号对今天的中国公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它不仅使用在外出住宿、乘坐航空客机等场合以及办理房产、储蓄、邮政等业务,而且延展到商业抽奖活动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图书出版行业,假如把图书在版编目(CIP)、书号和条码的组成称为图书的"身份证",那么书号就是这张特别"身份证"的号码.一个人只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证号码,同样,一本书也只有一个有效合法的书号.  相似文献   

20.
沈强  杜都 《出版广角》2015,(1):31-33
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互联网环境,传统出版企业应该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对图书内容在互联网经济中的价值进行思考,然后在数字出版市场中为图书重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