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科学发展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全国没有一所体育科学研究专门机构。1954年中央体育学院成立研究部,招收研究生,开始培养体育科研人才。1956年中央体育学院第一次召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与此同时,中央、华东、中南、东北、西北、西南六所体育学院相继制定了科研课题计划,提出了体育教育理论、运动技术训练、生物科学、体育史、体育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本质下降问题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上下的高度重视。上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体质,2007年1月7目的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批示,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及国家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中间各省市与中央相配套的政策文件颁布实施,社会各界知名院士、教育专家、社会科学专家献计献策,各级各类相关部门进行了反思和行动;下到每一个体育教师、家长乃至学生的态度。笔者从一个从事二十年的中学体育教学的中学体育教师的角度,对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持续下降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去探索下降原因,探索促进学生体质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回归身体——竞技体育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对竞技体育文化形态的建构起着积极作用。伴随工具理性的高扬、价值理性的失落,科技日益成为一种体育异化的本质力量。科技的僭越给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众多困境。回归身体,是当代竞技体育的呼唤,同时也是消解当前发展困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生命体验在体育教育中的失语原因进行了分析,失语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体育课程理念的缺失;课程价值导向的偏离;实践课堂教学的僵化。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当中应该树立生命体验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确立以人为本为重点的价值取向;建立以生命体验为宗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校体育呼唤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叶 《体育学刊》2005,12(1):132-134
回顾了中西方人文精神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体育中的价值体现,分析了我国学校体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特殊原因,阐述了在新时期学校体育要向人文精神回归,提出了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体育科学 :研究体育的现象及规律的学科群。研究和揭示利用体育的手段和方法 ,全面发展、改善和提高人类身体、心理和运动水平及其对社会影响关系的规律。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上的综合性 (多学科的综合 )、交叉性 (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交叉 )极强的专业技术科学。其生物科学基础有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等 ,社会科学基础有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体育科学体系 :体育众多学科间内在的、本质的关联所形成的有序的结构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管理科学类等门…  相似文献   

7.
体育科学 :研究体育的现象及规律的学科群。研究和揭示利用体育的手段和方法 ,全面发展、改善和提高人类身体、心理和运动水平及其对社会影响关系的规律。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上的综合性 (多学科的综合 )、交叉性 (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交叉 )极强的专业技术科学。其生物科学基础有遗传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等 ,社会科学基础有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体育科学体系 :体育众多学科间内在的、本质的关联所形成的有序的结构体系。包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人文科学类、管理科学类等门类的数 1 0门体育学科。自然科学类的学科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学、人体测量学、运动营养学等。社会科学类的学科有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体育伦理学、体育史学、体育法学、体育美学等。人文科学类的学科有体育理论、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学校体育学、群众体育学等。管理科学类的学科有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情报学、体育人才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未来学、比较体育、体育系统工程学等体育科学与体育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体育科学和科学体育是同领域的两个不同概念,前者是一门综合科学,并包含后者,而后者是一种体育思想,具有丰富前者的作用。两者均有相对独立的体系,体育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体育专业技术等60余种学科,科学体育则侧重于学校体育相关的诸方面内容,日常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离不开科学体育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5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小学,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堂体育课。"总理日理万机,前两天还看到他在日本等地出访,今天就跟孩子们一起认真地上  相似文献   

10.
“成功体育”的呼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我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已经走过十五个年头了。学校体育要为培养21世纪人材服务,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已经成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十五年的改革,我们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使我国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是确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愈来愈明显的专业化趋势所引发的问题引发了课程教育改革中人们对于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人文精神和体育之间关系甚为密切,人文精神是体育教育的思想基础和指导精神,体育教育则是人文精神的形象体现。在对于传统体育教育问题反省的基础上,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强调了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人文精神贯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种强调不仅要求对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而且还要求这种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其目标的设计和任务的确立中内含对于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弗洛姆指出:“人诞生在那本能的顺应能力已退化到最低限度的进化点上,就这个意义上说,人是一切动物中最无能的,但这种动物上的弱点恰是人显示伟大力量的基础,是人发展自己独特人类特性的大前提。”我们祖先赖以谋生的本体技能——跑、跳、攀、投等在动物界里是微不足道的,比人类跑得快、跳得高、力气大的动物比比皆是。人类利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创造工具,创造文明,最终主宰了这个世界。在人类的文化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盛极一时的文化现象。然而伴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及那个特定社会时代的告终,这些文化现…  相似文献   

13.
知识传授方式的操作性、教学环境的不定性、组织教学的动态性以及身体练习后引起的生理反应是体育教学最鲜明的特点。体育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直观的互动过程,也是教与学的矛盾表露最为明显、处理最为棘手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人精神缺失的现象常有发生。随着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人性回归的角度诠释生命和体育的含义,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在其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内部师生关系中人性关怀缺乏的现象,呼唤学校体育教育应被还以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技能传授的实践性、教学环境的不确定性、组织教学的动态性以及身体练习后引起的生理反应等是体育教学最鲜明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最直接、最直观,教与学的矛盾表现最明显,处理也最棘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失缺人文精神的现象常有发生。 主要表现在:教学态度:教师形象生硬、语言呆板,作风专制,尤其是教师心境不好时学生的行为更容易受到粗暴的干涉,甚至强行贯彻某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教学模式:承袭军事式、运动训练式、师徒传习式的一套,强调教学时的整齐划一,一味以运动量的大小来评定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育呼唤主体性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的基本理论是体育教育的基石。关注教育的基本理论是体育教育顺利发展的前提。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中央《关于当前积  相似文献   

17.
东方 《体育教学》2008,(6):40-41
随着江苏省农村学校四配套工程(音体美和自然科学实验器材)的完成,以及教育部向西部农村学校配备10亿元的体育器材,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紧缺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缓解。但随之而来的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又摆到了大家面前。  相似文献   

18.
近五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教育界的工商管理硕士培养,简称MBA,成为大热门。在国内一流高校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的综合性院校都开设了这个项目,一时间MBA风行中国大地。随着市场的成熟,MBA教育也终于迈出了专业细分化的一步,其中体育MBA也于2001年浮出水面。这是由复旦大学在中国奥委会的支持下推出的中国首个体育MBA项目。尽管当时中国能否取得2008年奥运会申办的最后成功,仍是未知数,但是中国体育商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势头已是再明显不过。国内外有识之士提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当严重地受制于体育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匮乏。  相似文献   

19.
体育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卢元镇编者按:《体育百科》是个知识性栏目,主要介绍体育科学知识。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介绍体育学科知识。如果说,80年代结束了一本《体育理论》包打天下的局面;那么,90年代体育学科则经历了学科知识的更新与体系的重构。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人文体育思想体现出时代发展对“人”的呼唤。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和筹办北京奥运会,通过倡导人文体育理念,旨在实现体育自身的完善,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这一社会文化活动中来,推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