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腐败与公共权力没有必然的联系,腐败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腐败只能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因此,反对腐败必须强化对化共权力主体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权力作为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历来为统计所重视,然而不加制约的权力最终将会丧失权力,因此,对权力的制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阶级社会里对权力的制约是不同的,审视自己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对权力进行制约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国策。而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其突破口就是要实现权力制约。因为权力制约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又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学术权力概念及学术权力主体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学校的学开展学术活动的自由是法律赋予的学术权利;学术权力是对学术活动中产生的学术事物的管理权力;学术权威和学术魅力只有和正式的学术职务结合才能起到学术权力的作用;现代高等学校存在学和行政官员两元学术权力主体;学术权力的主体和行政权力的主体存在交叉,使高等学校学术管理产生矛盾与冲突,加强民主决策是解决学术权力冲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完善监督法制是对干部有效监督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地监督制约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使权力监督制约法制化,目前我国虽已初步建立起权力监督制约体制,但还存在不少缺陷,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权力制约是对权力资源、权力主体和权力运行等加以约束、监督、规范,以防止权力滥用。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和表现形式之一,依法治国是权力制约根本条件和存在背景,法律与国家权力相互依存,权力制约是法治本身的重要构成条件,实现对权力制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讲 ,公民及社会的权利是公共权力的来源 ,公共权力是公民及社会权利的衍生。公共权力应服从、受制于公民权利。由于公共权力的特性 ,往往使其无限膨胀和扩张而成为侵害公民权利的工具 ,要以权利制约权力 ,必须确认公民的应有民主权利 ,扩大公民的现有民主权利 ,而能够达此目的的唯有法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及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对大学权力运行制约与监控提出了挑战。从财经权力的视角分析上海交通大学财经权力运行,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制度固化财经权力层级性、层级制约和横向制约并重、加强信息公开和民主监督、完善评价反馈和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9.
不同历史文化时期存在不同的大学权力主体,其结构和地位也在发生变化。中世纪时期表现为大学的工具性、权力主体的单一及其垂直结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表现为大学的世俗化、权力主体的多元化及其三角结构;民族国家兴起和科技革命时期表现为大学的服务性、权力主体的复杂化及其扁平化结构。目前大学主体的权力系统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历史视角审视大学权力主体及其结构的变化,对于构建由多元权力主体参与的现代大学权力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拥有7300多万党员,普通党员的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普通党员的主体权力如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普通党员在党内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和主体权力面临的状况,提出了落实普通党员主体权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实行的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地方行使一定的立法权,是当代中国立法权限划分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和一个显著的进步.当代中国立法权限的划分及地方立法权限的扩展,有其内在的国情根据,也需要加以相应完善.该研究对一般地方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经济特区地方立法的完善作出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完善化建言.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权力道德法律化问题即权力道德法律化的多层次性、没有形成法律制度性的保障、泛道德化倾向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权力道德法律化的途径即法律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及对权力道德法律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3.
公共权力是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产生。从价值层面看,这将要求公共权力主体在工作中发挥道德因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最终实现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理性选择,本质上要求权力主体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公平、正义,行最大的善业。然而人的道德理性认识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某种程度上是有限的,权力主体有着法律身份和行为目标的二重性,为权力异化埋下了不可根除的隐患,势必突显了加强公共权力道德立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道法传统与立法宽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传统刑事政策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之一,也是人定法的根据.立法宽简是道法传统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立法影响深远.立法宽简应成为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立法取向.  相似文献   

15.
浅谈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见义勇为的界定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呼吁社会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从而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立法技术和理念对立法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文字技术的出现是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化的关键,立法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法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现代立法机构技术、程序技术和文本技术的运用使法之"真、善、美"成为可能。然而,仅靠立法技术难以摆平各种社会关系,立法还须坚持正义立法、符合社会现实立法和以人为本立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晚清法律移植打破了中华法系的固有传统,古老的中国开始了法律近代化的艰辛历程.然而,法律近代化并非仅仅是纸面规则的近代化,它必须是当时社会的深刻而真实的反映.从政治权力结构而言,晚清的社会并没有产生政治民主化的土壤,法律近代化与传统的皇权政治实际上成了一对悖论.  相似文献   

18.
国家权力是国家教育权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国家教育权是在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又是一个教育立法的过程,德、法、英、美四国的实践表明,教育立法在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发展区域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力措施,这不仅要求经济领域中各种要素实现一体化,同时也要求实现区域法治的一体化。适当的区域发展立法模式是实现区域法治一体化的首要条件。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必须坚持以国家立法为主、地方立法为辅的区域发展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客观上讲,有前人探索留下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从主观上讲得益于毛泽东具有的优良素质:较强的认识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对农民和农民运动有深刻认识和特殊情感;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养;正确的国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