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监阿丑     
宪庙时(明帝朱见深,庙号宪宗,年号成化),太监阿丑善诙谐,每于上前作院本,颇有方朔谲谏之风。……成化末年,刑政颇弛,丑于上前作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总称)差遣状,命精择之。既得一人,问其姓名,曰:『公论。』主者曰:『「公论」如今无用。』次一人,问其姓名,曰:『公道。』主者曰:『「公道」亦难行。』最后一人曰:『糊涂。』主者首肯,曰:『「糊涂」如今尽去得。』宪宗微哂而已。  相似文献   

2.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因谏(jian)阻宪宗皇帝奉迎佛骨,被贬至广东潮州。潮州当时还是蛮荒之地,有一天,他坐在书房批阅公文,得知各地灾情频发,心中焦急而又无能为力,不禁心生辞官之意,于是信手写下半副对联:  相似文献   

3.
中唐宰相李绛的《文集》二十卷早已失传,唐史官蒋偕将其论谏奏议之文集结成《李相国论事集》七卷。今天我们看到的《李相国论事集》或《李深之文集》大多仅存六卷,部分传本在六卷之外有《补遗》一卷。笔者在《补遗》卷外今又辑得遗文十一篇。  相似文献   

4.
韩愈在潮州事略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是在唐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因上《谏迎佛骨表》,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广东潮州当刺史的。此时韩愈年巳五十二岁,官至刑部侍郎,在这样的晚年,贬到当时被认为是“远恶之滨”“蛮夷之地”的潮州,对韩愈来说,当是一个不幸的遭遇。正如他在去潮州路上写给韩湘的诗中所说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饱尝了宦海浮沉的忧患。  相似文献   

5.
蒙恬是大秦的忠臣、名将,他为秦朝建立的功业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抗击匈奴、修筑长城、修筑直道,镇守边关十多年。关于其过失,蒙恬解剖为“绝地脉”,司马迁批评为“不强谏”。可以认为,蒙恬“绝地脉”是在当时情境下一种无可奈何的自责,而司马迁“不强谏”的批评,未免有点强人所难的味道。即使“绝地脉”和“不强谏”成立,蒙恬也罪不至死。其悲剧在于他无意中卷入了秦朝宫廷争夺皇位继承人的政治斗争中。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部分青少年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表现为:冷漠,孤僻,行为散漫,听不进批评意见;竞争意识差,承受压力的能力差,心理失衡;情绪多变,易急躁、好动,时而暴跳如雷,时而沉默寡言,时而不顾场合地忘乎所以。这些心理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据调查统计,每1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就有7名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摆在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人生如梦     
"梦是虚幻的,人生也是吗?"我在纸上草草地写下几笔. 成长,是每一个人一生里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人们众口一词地说它像一座陡峭的山崖,时而平坦,时而崎岖,等着我们去攀登;像一片茫茫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澎湃,等待我们去乘风破浪……  相似文献   

8.
历来治唐史者论述宪宗的元和中兴,都侧重从削平藩镇割据等方面进行探讨,而宪宗是如何处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以及地方民族政权的关系的,却往往被忽略。本文对元和时期的回鹘、沙陀、南诏、吐蕃与唐朝的关系等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元和中兴与唐宪宗采取的边防措施有关;认为较为安定的外部环境,是宪宗实现元和中兴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教育学生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批评是一门艺术,要想获得最佳批评效果,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实际,因人、因事、因时而异,选择最佳的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3):1-1,15
万章问日:“或日:‘百里奚自鬻①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②秦穆公。’信乎?”孟子日:“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  相似文献   

11.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作于元和十一年春)左迁至蓝关求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于元和十四年春)一背景扫描 唐宪宗永贞元年(805年)十一月,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而被贬永州,至元和十年(815年)才被召回京城。然刚至长安,柳宗元即遭权贵毁谤,宪宗偏听,下谕将其远谪柳州。元和十一年(816年)初春,专程探望柳宗元的堂弟柳宗一,将要离开柳州,前往湖北江陵做事,柳宗元挥泪写下《别舍弟宗一》一诗赠别。其诗悲咏离愁别情,蕴藉哀怨不平,沉郁精警,触目惊心,历久传诵。 也许是"自古骚人多磨难",在柳宗元被贬柳州的三年之时,即元和十四年(819年)春,韩愈因上书谏迎佛骨,激怒宪宗,几定死罪,幸得臣请,方才免劫,由朝中刑部侍郎贬谪潮州刺史。年届五旬的韩愈冒迎料峭  相似文献   

12.
美刺     
儒家对诗歌社会职能的要求。语见《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美”,是指对统治者“盛德”的歌颂。“刺“,指对统治者政治失当的讽刺与批评。其间虽渗透着浓厚的封建主义倾向性,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但它要求诗人密切注意社会政治,用诗歌进行颂扬和批评;不少批评家、作家又强调以规讽为主,遂使后世很多诗人常以此为武器,勇敢地揭露封建社会现实的积  相似文献   

13.
一位教师在教学《田寡妇看瓜》第三段(从“快收完秋的时候”到篇末)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田寡妇为什么连家也不回就往园里跑,而跑到半路又停下来,无心再去看她的南瓜呢?问题一出,只见学生时而轻声读书,时而蹙眉思考;时而捉笔而划,时而又喁喁而语。几分钟以后,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听听几位学生的发言,答案是令人满意的:田  相似文献   

14.
挤票     
岁月里流淌着真情,言行中饱含着真情,内心里蕴藏着真情,眼光里诉说着真情……人间处处有真情。她时而显现,时而隐晦,时而温馨,时而奔放。让我们去捕捉,去体验,去感悟这种种人间真情吧。  相似文献   

15.
那些花儿     
岁月里流淌着真情,言行中饱含着真情,内心里蕴藏着真情,眼光里诉说着真情……人间处处有真情。她时而显现,时而隐晦,时而温馨,时而奔放。让我们去捕捉,去体验,去感悟这种种人间真情吧。  相似文献   

16.
岁月里流淌着真情,言行中饱含着真情,内心里蕴藏着真情,眼光里诉说着真情……人间处处有真情。她时而显现,时而隐晦,时而温馨,时而奔放。让我们去捕捉,去体验,去感悟这种种人间真情吧。  相似文献   

17.
马素萍 《现代语文》2013,(8):99-10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认为要使学生主动地、紧张而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寓知于乐,以趣激情。在长期的观察中,我们常常看到,热气腾腾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智力情绪的高涨,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他们时而瞪大眼睛,专注地静听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时而殚精竭思,全神地思索着课文的疑点和难处;时而成竹在胸,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创见;时而咀嚼推敲、  相似文献   

18.
岁月里流淌着真情,言行中饱含着真情,内心里蕴藏着真情,眼光里诉说着真情……人间处处有真情。她时而显现,时而隐晦,时而温馨,时而奔放。让我们去捕捉,去体验,去感悟这种种人间真情吧。  相似文献   

19.
岁月里流淌着真情,言行中饱含着真情,内心里蕴藏着真情,眼光里诉说着真情……人间处处有真情。她时而显现,时而隐晦,时而温馨,时而奔放。让我们去捕捉,去体验,去感悟这种种人间真情吧。  相似文献   

20.
心祭     
岁月里流淌着真情,言行中饱含着真情,内心里蕴藏着真情,眼光里诉说着真情……人间处处有真情。她时而显现,时而隐晦,时而温馨,时而奔放。让我们去捕捉,去体验,去感悟这种种人间真情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