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古宇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川南,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本文首先对古宇湖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其次,在分析目前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区域,对该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定量分析,并依据环境容量的量值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是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3,(1):26-34+50
“香火童子仪式文艺”一般指江淮地区以禳灾、治病、求福为目标的民间信仰活动中使用的仪式文本,其往往被认为是江淮地区所独有的一种仪式文艺。随着学术调查与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山东、东北等地的多种仪式文艺均与之同质同源。本文在已有丰富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各地共有的标志性仪式与文艺特征对“香火童子仪式文艺”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已有研究做学术性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梅丽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
核心竞争力理论已经跨越了工业企业的界限,广泛应用到旅游等各行业。研究风景名胜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可从资源特色吸引力、产品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制度管理能力和环境能力几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南通城南七公里的长江边,是国家旅游局审核评定的4A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5.12平方公里。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由于受到认识、交通、通讯、环保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旅游资源未能合理的开发利用。该文分析了狼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并对其开发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丽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34-36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美学形态主要是自然美和社会美两大类,其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山海呼应,体现开阔与雄伟相结合的美;自然山水与文学名著的结合,体现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美;历史遗存与现代港景的结合,体现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美。进一步开发该区旅游资源,应以花果山、海滨为建设重点,开发自然山水旅游;以海州景区为龙头,开发古迹文化旅游;以《西游记》文化和海洋文化为内涵,增加独特的文化主题景点,在游览中深化美感。 相似文献
8.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客源市场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巧雯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1):17-20
根据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对游客的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笔认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客源市场发展近年内首先应该要稳固发展目前的主要客源市场,即浙江、江苏和上海“两省一市”;其次则要积极开拓福建、台湾市场;第三要密切关注广东、港澳市场。 相似文献
9.
康养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新业态、新模式,是对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发展康养旅游,是构建宜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必然选择,对实现宜春文化旅游强市战略目标以及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发展康养旅游的优势,然后分析了目前康养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丽萍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1):35-37
根据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要求,提出了五项保护目标:保护风景名胜区景观环境中的自然地貌,使其不受破坏;保护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使之永续利用;保护景区内物种资源(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使其不致减少或灭绝;保护胜景和景观资源,使之不受破坏或废弃;在保护的前提下,立足于对自然景观保护和人类要求相协调、相统一.为实现上述目标,宜采取综合措施,从科学、生态、文化、美学四个方面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是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在把握课程资源内涵、外延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开发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六方面建议:1.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2.善于挖掘利用自身的课程资源;3.努力开发、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4.关注校内隐性课程资源;5.注重开发、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6.重视校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新闻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青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45-146
新闻档案是信息的一种记录形式,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设备开发和利用新闻档案资料,加强信息编研工作,收集和整理现有新闻信息,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实现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工业研学资源开发是利用工业企业的产品、园区和服务为广大研学旅行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提供的增加知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个人理想和国家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文旅和工业互融互利,培养新的消费热点,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教育国民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杭州工业研学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杭州一切可利用的工业研学资源,拓展杭州工业研学旅行市场,为杭州青少年教育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榛子是国际重要的坚果树种,在中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利用历史,定西市有一定数量的野生榛子资源,发展榛子产业有很多有利条件,榛子产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作者就榛子的栽培意义、生物学特性、野生资源等进行了概述,同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形理论,通过测算厦门市主要旅游景点之间的空间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探讨厦门旅游景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演化的分形特征以及交通网络关联度。研究发现,厦门市旅游景点存在多个聚集中心,且有向带状、聚集融合发展的趋势,空间结构具有自组织优化的趋势,总体交通通达性好;厦门市景区布局具有明显组团向带状演变趋势,可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多个聚集中心的景点组团区域,加强旅游资源要素关联度的空间优化。 相似文献
16.
李明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1)
本文对一些旅游景点译文实例进行评析,看译者主体性在应用翻译中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删减、增添的翻译策略。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译文明白晓畅、清晰易懂,创作出成功的译文,以达到宣传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浅析高校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志湘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9(12):33-36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导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和创新导游专业教学实践体系成为适应冬才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从导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构建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必超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1):132-135
本文对农村贫困地区中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学校层面来看,存在着教学手段落后、条件性课程资源“跟不上”、校外课程资源有限、学校经费紧张、学校领导的课程认识片面、应试评价机制的制约、学校现有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从教师层面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动力与能力不高,应试评价机制的制约,来自社会、家长、政策及舆论等方面的阻碍等等;从学生层面分析,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不浓、能力不强,学生的基础与能力相对较差、学习负担与压力较大、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等因素也对课程资源开发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试析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莹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0(3):46-48
在21世纪,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国际旅游市场将趋向散化,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发展,中、远程旅游将渐趋兴旺。 相似文献
20.
西部旅游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德彪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111-114
旅游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新兴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访景.在分析西部根游农业发展的条件时代要求及其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西部根游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