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传统的高中语文课文,以往教学目标停留在认识阶级对立上。为了提升它作为新课改背景下范文的意义,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对于别里科夫的死,组织学生立案调查,学生扮演专案组人员的角色,以ppt形式展示主要信息。在学生整体感知、局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析探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预习检测,初步感知形象师: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经典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已经提前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谁来说说,通过预习了解了哪些内容?生:……(限于篇幅,编者对学生发言做了大量删减,下文省略号均同此。)师:通过讨论,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对别里科夫的性格以及性格形成的原因有了大致了解。这些都是我们在预习中自己读出来的。当然,如果我们预习得更充分一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内容《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传统的高中语文课文,以往教学目标停留在认识阶级对立上。为了提升它作为新课改背景下范文的意义,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对于别里科夫的死,组织学生立案调查,学生扮演专案组人员的角色,以ppt形式  相似文献   

4.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课文编者在注①中说:“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节。”删节后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两个优点: (一) 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显得更集中、鲜明、突出,有利于了解俄国的旧制度是造成套中人的根源。 (二) 有利于了解契诃夫塑造套中人所使用的讽刺手法。近来,笔者将删节后的课文,同原文对照并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家的创作意图后,认为删节后  相似文献   

5.
我曾听过两位老师执教《草船借箭》,在总结课文时,均设计了一个问题。 第一位老师问:“《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说明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课堂里仅有几位学生举手,所答也  相似文献   

6.
师:小朋友,课文我们已经会背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稍过片刻,有两三个学生举手) 生:为什么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呢?在海洋里睡觉行吗? 生:为什么不在小溪里奔跑呢? 师:对呀,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能互相交换吗? 生:老师,我知道,海洋里  相似文献   

7.
吴永顺 《学语文》2011,(5):19-20
【设计意图】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了一遍。作为新授课再学时。已觉得兴味索然,但对于小说的内容及主题,却并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因此,我在教这篇课文时。采用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力求创新.特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8.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与本单元其他两篇小说不同,本文既是一篇外国短篇小说,又是体现作者契诃夫幽默讽刺风格的一篇范例。作为高二文科班的学生,他们已经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探究能力,在一些问题上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本课的鉴赏不能仅停留在对已知知识的回顾上,而应让学生从中获取一些鉴赏小说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一篇小说.有人说,读《装在套子里的人》,犹如欣赏一部充满怪诞的悲喜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却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苘香豆.“怪”字犹如调料,“怪”出了一个经典的漫画式人物,“怪”出了沙皇专制制度的毒害,“怪”出了作品所揭示的现实问题……我从“怪”字入手,设计了问题链,进行了教学预设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必修五小说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通过预习,学生不难把握情节脉络,即别里科夫“套中人”的全方位介绍以及骑自行车事件、漫画事件、恋爱事件和最后的死亡,简洁明了。而学生也很容易受课文注解的影响,得出文章抨击沙皇黑暗统治的主题。但是,学生对于小说情节的安排以及揭示的主题有没有疑问的地方呢?有没有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选入了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的主人公由于生活上与思想上处处身陷“套子”不可自拔,最终在“套子”中结束了人间生活,由此我想到了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少青年教师朋友正一步步走向一个个“套子”,成为名符其名的“套中人”。 “套子”— 课本 古人云:“要想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学亦然。要想教好一篇课文,深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既应钻进去,也应走出来,不能单单去死究课本。因为,语文  相似文献   

12.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齐读课题《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学生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1: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怎么上的?上了哪些内容?生2: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在什么地方上的?有哪些人参加?生3: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在什么情况下上的?……师:你们很爱动脑筋。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我相信只要你们认真地读课文,就一定会搞明白这些问题的。[点评:问题入手,话题引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愿望,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文本,为学习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  相似文献   

13.
一、听——感受寓言特点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轻声读. 2.听完了课文录音,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故事里的鹿和人一样会说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学会清楚地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一、不该删掉的精彩之笔《装在套子里的人》全文一万余字,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借中学教师布尔金之口讲述有关别里科夫的故事。课文直接截取了与别里科夫有关的内容。姑且不论这种删节是否会偏离契诃夫原作的主旨,就直接截取的与别里科夫有关的内容而言,笔者以为,课文删掉了几  相似文献   

16.
[预习课文] 一、读一读、想一想: 1、“我们”乘坐的汽车在怎样的公路上行进? 2、汽车陷进泥坑里去了,司机怎么说?这时遇上了什么人?什么物? 3、课文里哪些地方是描写美丽景色的?请把它画出来。 二、查一查,弄清下面生字、词的读法、词意。 坑 司 叹 悦 妇 招 绕 鼻 聪 示 感 睐 喷 乖 赞 三、通读课文,说一说: 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样的事情经过?通过这件事赞叹什么?颂扬了什么人的什么优秀品质? [初读课文] 一、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①汽车是怎样陷进泥坑里去的?司机他们能把汽车拉出来吗,为什么? ②课文里哪些地方写车难行,路难走?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8自然段)。 ①谁指挥小象把汽车拉出泥坑的,又怎样把汽车冲洗干净?  相似文献   

17.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当时的俄国被白色恐怖笼罩,沙皇政府实行专制统治,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民的自由,人们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小说塑造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顽固维持旧制度、旧生活、极端恐惧和反对生活中任何发展变化的“套中人”形象——别里科夫。这篇课文属讲读课文,在师生共同完成疏通字词的任务后,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能找出别里科夫生活中有形的套子和无形的套子,并准确划分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教师通过时代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性格,从而明确本文的主旨。通过…  相似文献   

18.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整个课堂策划为一次妙趣横生的游戏。一、我从激发兴趣入手,观看了全国的政区图,带领学生一起踏上去新疆的旅程。知道了自己所在的方位和新疆的地理位置,逐渐让学生进入到新疆的情境之中。二、看到课题后,学生读题、质疑,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一条主线:葡萄沟在哪里?这里为什么要叫葡萄沟?葡萄沟里的葡萄多吗?那里的葡萄是什么样的?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带着问题浏览了课文,自己初步就所提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概括性的回答,理清了课文主线,抓住了统领全…  相似文献   

19.
《群鸟学艺》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 ,可紧扣“学”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   一、抓住“学”字理清课文思路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读课题 ,并带着下面的问题听课文朗读录音 :①课文写谁向谁学什么 ?②它们怎样学 ?③学的结果怎样 ?通过阅读和思考 ,促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 ,勾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抓住“学”字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学”的内容。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 ,可提出下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谁向谁学什么技艺 ?通过讨论 ,使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人教版语文必修5选录了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笔者为了加深学生对"套子"的理解,在PPT中制作了"套子"的基本词义解释:1.做成一定形状、套在外面的东西;2.应酬的话;3.被子里棉絮;4.绳子绕成的活套;5.固定的格式、办法;6、美国新近发明的一种防弹的隐身战服(Ricardo)。在完成分析别里科夫形象等教学环节之后,笔者让学生在上面六个选项中作出合乎课文"套子"含义的选择。学生大多选择了第5项。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