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用好批评这?一教育方式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学生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要求教师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批评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教育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学生接受了批评,自觉地反省,努力地改正,才会更好地成长起来。小学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而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与学生心理相融、感情相通,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采取恰当的批评方式和方法。这几年,我做小学班主任工作,在批评学生时,注意做到以下“五要”。一、要以事实为根据批评学生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有的学生为了避免批评,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老师没有事实做根据就批评学生,就收不到教育的效果。例如,我任教的五年级2班有…  相似文献   

4.
<正>批评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常见方法,是教育学生,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经常提倡和肯定的是赞扬教育,但学生有了不对的行为,犯了错,批评教育是难免的,也是必要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转化为  相似文献   

5.
批评是一种通过老师善意地给学生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或所犯错误,让学生认识到长此下去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后果,从而促使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或所犯错误的教育手段。但如果老师的批评运用不当,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学生的抗拒心理,甚至会给整个班级带来不良影响。因为学生的心灵犹如二月的春芽,幼小而娇嫩。老师的批评中哪  相似文献   

6.
表扬和批评是教师常用的两种教育教学手段,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改正缺点和不足,但要记住:我们的学生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和赞许,所以我们要敞开表扬的口袋,捂紧批评的口袋.但是,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并非易事,我们的教师应认真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赵金燕 《成才之路》2009,(34):71-71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老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错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因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恰当使用批评,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相似文献   

8.
批评是一种通过老师善意地给学生指出其存在的缺点或所犯错误,让学生认识到长此下去会造成怎样的不良后果,从而促使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或所犯错误的教育手段。但如果老师的批评运用不当,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学生的抗拒心理,甚至会给整个班级带来不良影响。因为学生的心灵犹如二月的春芽,幼小而娇嫩。老师的批评中哪怕有一丁...  相似文献   

9.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用好批评这一教育方式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要使批评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要同学生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要求教师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批评的艺术     
批评,是教师通过语言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行为的方法。有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虽然是有根有据,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却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什么?关键是没有掌握学生的心理,没有掌握批评的决窍,教师一厢情愿,措词又过于激烈,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因此,教师要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就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做到师生间的感情沟通,使教师批评学生的忠言由逆耳变为顺耳,从而使学生通晓其理,自觉地改正自己存在的缺点。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忌讲气话在教学中,有时学生顶撞教师,与教师发生争吵是难免的,当学生一时脑热…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注意,促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对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批评方法如果过于简单、粗暴,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的良性互动。特别是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批评教育的艺术,后果就不堪设想。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掌握对学生的批评艺术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批评的艺术总结为“三部曲”。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会时常批评违纪学生,可是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如果不注意场合,不掌握好分寸,不运用恰当的形式,不运用正确的方法,也就是不讲究批评的方式和艺术,不仅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服和反感,学生也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如何让学生欣然接受老师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呢?我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批评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方法。俗话说“忠言逆耳”,人们总是不愿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但若老师能掌握批评的艺术,做到以真诚感人、以公正服人、以赞美赢人、以幽默动人。就定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教育感化学生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也是层出不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只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把握住学生的心理,掌握好批评的火候,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教育、引导、感化、挽救学生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面对天真活泼但心理承受能力又很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如果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学生最终会领悟到老师的用意。善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从而少犯错误。然而俗话说“忠言逆耳”,人们总是不愿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但若老师能掌握一定的批评艺术,做到以真诚感人、以公正服人、以赞美赢人、以幽默动人,就定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曹中原 《湖北教育》2002,(23):15-15
常听见一些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学生,批评一百次也是枉然。”其无奈的神情令人痛心,也发人深省。 批评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完善自我。换句话说,有效的批评应该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自我教育”行为。感叹批评失灵的教师,恰恰是在“转化”上显得无能为力。 笃信“严师出高徒”的教师,常以一种暴风骤雨式的批评来对待学生的错误。其结果,教师自己消耗了无谓的精力,受批评的学生身心说  相似文献   

18.
<正>一、客观性与原则性。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批评是一种必要手段,正确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但由于批评具有负面性,在使用批评这个手段时,我们要格外注意,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者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20.
糖衣批评     
批评可以是甜甜的,甜甜的批评就像甜甜的甘露,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因为甜甜的批评里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善意。当学生意识到这种真情善意时,他们就会欣然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感谢式”批评周一升旗仪式上,学生们都在操场上站队,晓明没戴红领巾,班长要他戴上,他却说等老师来了戴也是一样的。班长把情况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老师来到晓明跟前,摸摸他的头,笑眯眯地说:“谢谢你啊!这么尊重我,在老师来时就戴红领巾。如果今后你能牢记自己是一个少先队员,自觉地佩戴红领巾,我会更感谢你的!”这个总是不愿意戴红领巾的孩子惊讶地望着老师,飞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