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节俭则昌 淫佚则亡──重读《甲申三百年祭》张幼林一九四四年王月郭沫若蘸着泣血的史料写下了《甲申三百年祭》这篇著名史论,分析说明:明王朝灭亡是因为执政者腐败。这在当时很自然地会使人联想到,日寇的侵略以及民族的灾难完全是由于国民党统治者腐败引起的。文章还...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3月5日,北风大起,坐于屋内读书,很巧合地读到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篇是周作人的《甲申怀古》。这才猛然想起今年又是甲申年,眨眼间,明亡三百六十年了。其实,农民起义,外族入侵,改朝换代是历史上的常事,毫不足怪的。但甲申年却一再被说起,跟上吊的崇祯皇帝有莫大关系。因为一般人的一般印象或者说是一般逻辑就是开国的是明君,丧国的是昏君。而作为明王朝末代皇帝的崇祯却有着上述两重因素。他既诛杀魏忠贤,又枉杀袁崇焕;有人说他励精图治,颇有才干,能做一番事业,只可惜生不逢时,无力回天;有人却认为他色厉内…  相似文献   

3.
“天也不覆找,地也不载我,错!错!错!迎闯王变成了四面楚歌,千古恨,沦落了大好山河……”这是祁剧《甲申祭》中,李自成走投无路时发出的绝望哀叹。根据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改编的祁剧《甲申祭》在北京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今年是甲申(即李自成进京)350周年,也是郭沫若写作《甲申三百年祭》50周年。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周自强教授,他详细介绍了郭沫若写作《甲申三百年祭》的前前后后,及这篇文章对于今天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键词     
《甲申三百年祭》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提到了60年前的《甲申三百年祭》和毛主席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明王朝覆灭300周年之际,郭沫若发表的著名史论。它剖析了明王朝走向覆灭的种种原因,也揭示了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后立足未稳即遭败亡的历史教训。毛泽东主席把《甲申三百年祭》的主要思想加以概括:明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积重难返的腐败;而农民军的失败,主因在于得胜忘忧的骄傲。今年又是甲申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建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形势越好,越不能骄傲自满。随着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由甲申年联想到360年前李自成由胜利走向失败的悲剧和66年前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历史功绩,指出从1644年到1944年300年前后的两个“甲申”年,形成了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以及它在当前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44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写给郭沫若同志的一封信中说:“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一篇太平军的经验,会是很有益的。”总结太平军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是近代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大家若能把它解决好,就能如《甲申三百年祭》一样,有益于整顿我们的党风,使我们的革命工作避免“一次又一次吃亏”。  相似文献   

7.
明代仕宦曾鉴一生任职于京师而从外放,其交游对象主要是在京师的同僚,尤其是一道登天顺八年(甲申年)进士榜的同年.其同年进士不少在明孝宗弘治年间成为朝廷重臣.他们在政务之暇经常举行诗会,不止是增进了友谊,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相互鞭策鼓励.当时画师所绘《甲申十同年会图》及李东阳所撰之《甲申十同年图诗序》,传播当时,流传后世,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8.
本以《闯王进京》、《闯王旗》、《甲申祭》三个不同时期同一题材的历史剧为例,分析了现代戏曲历史剧在艺术追求和审美倾向上的发展轨迹,并以《甲申祭》为个案着重讨论了当前历史剧对历史人物隐蔽的心灵空间进行探寻的人观照倾向,以及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这一问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愚公移山》这篇寓言故事是从《列子》的《汤问篇》节选的,现编入九年义务教材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一篇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教材。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注意从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解决疑点三方面入手,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四十多年前,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以其敏锐的触觉、深邃的思想和通俗的文字总结了明末农民战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被作为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件,同时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的模文范章。亦正是由于《甲申三百年祭》涉及到历史研究与时代需要的关系问题,使这篇文章落下了“反科学”的把柄,成为郭沫若的著作中最具争论性的文章。今日重读《甲申三酉年祭》,拟就学术价值和政治意义两方面谈谈看法。一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农民战争都有文字记录。但是,不管是钦定正史的编撰者还是俾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简引了报载《安徽阜阳旧官场群丑图》与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介绍了毛泽东同志对郭文的高度评价与有关论断.论述了“两个务必”的提出.引用了党中央历届领导对“两个务必”的重要指示;然后,论述了“两个务必”的重大作用及其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系;最后,论述了惩治腐败与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文中还阐述了关注甲申同弘扬民族精神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脱稿于一九四四年三月十日,旋即由《新华日报》刊出。此文后来编入文集时,作者在文章后面写了“附识”如下:“此文以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九日重庆《新华日报》上刊出,连载四日。二十四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对我攻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尴尬相是很可悯笑的。”对于“附识”中所提到的“国民党《中央日报》专门写一社论”攻击《甲申三百年祭》一事,历来  相似文献   

13.
《甲申三百年祭》,曾在重要的历史年代发生过重大影响,为人所熟知。然而,用一篇典范议论文的标准来衡量,其论证是不够严密的;从高中语文教材的节选部分看,论点还是不能自圆其说的。教材的论点很明显:“后来李自成的失败,自成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七年五月五日至五月八日,河南省首次古代文学研讨会在河南师范大学召开。这次研讨会是由河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新乡市语言文学学会联合筹备召开的。出席会议的代表三十八人,收到学术论文二十八篇。河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栾星先生向与会代表赠送了他的新著《李岩之谜——甲申史商》。会议期间,代表们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月7日《人民网》特别策划了《甲申年中国教育:九大阵痛、变革与发展》一文。其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甲申三百年祭(节选)一题答:作者根据《甲申传信录》和《北略》这些历史资料,认为李自成为人宽厚,目光深远。注意到分化统治者,以稳定形势,征服人心。如“在未入北京前,诸王归顺者多  相似文献   

17.
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稿》中指出,唐传奇诸作者中“所作不多而影响甚大,名亦甚盛者”是元稹。虽然他的传奇只有《莺莺传》一篇,但无论当时或后世,取材于它而创作的诗词及戏曲,只有李朝威的《柳毅传》可以与之比敌。元稹的《莺莺传》产生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末至二十一年初。在《莺莺传》的篇末,元稹已明确地作了交待:“贞元(甲申)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宿予于静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初中《语》第五册新选了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先生1936年生于美国,在台湾长大,是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美国华裔物理学家。1991年10月18日,《瞭望》周刊为他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情系中华》征颁奖大会,丁先生便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题,向与会的中国青年学生发表了这篇演讲。  相似文献   

19.
甲申遐想     
公元2004年向人类走来了。按中国传统纪年法,这一年属甲申年,因十二生肖以申为猴,故又称猴年。甲申轮回,神猴降临,遐想联翩。“甲”,居天干之首,最显贵的住宅和科举的头筹均称“甲第”,又因甲属木,木主仁,于是,“甲”成为中华文化中挺讨人喜欢的一个字。“甲”出头为“申”,地支中排行第九位,“九”的一个含义为“多”,故“申”也成为东方文化中颇为吉祥的字眼。两个好兆头的字联起来,甲申当是上好的年景了。若以史为鉴,不妨回想前一个甲申年——公元1944年。这年3月,著名文化人郭沫若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为公元1644年那个黑色的甲申年…  相似文献   

20.
鲁伟政 《学语文》2004,(3):0-11
2003年12月25日,本校某青年教师(教龄未满3年)上了一堂汇报课,授课内容是高二语文读本第三册第27课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授课班级是高二文科重点班。学生在早自习阅读了一些资料,如介绍季羡林的《顽强的生命,超然的人生》一文,还有介绍生命力顽强的三篇短文——《临风之草》《迎霜之菊》《竭泽之鱼》。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教者的教学简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