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尉缭子》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学界多有讨论。战国古本《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以及后世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以及宋代元丰年间编印时为了保留和突出兵家内容而进行的挑选与删减,形成了现在所见的《尉缭子》。今本《尉缭子》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与尉缭所提出的建议也不是秦王政时期秦国的情况,未能反映出秦始皇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故而作者当非秦始皇时期的尉缭。通过对全书进行综合分析考察,认为今本《尉缭子》是梁惠王(魏惠王)时的尉缭所著。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去西北边塞游历。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举进士。一生中只做过校书郎、汜水尉、江宁丞、龙标尉这样一些小官,还曾两  相似文献   

3.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大中初(850年左右)应进士,不第。黜为方城(今属河南)尉,改隋县(今属湖北)尉,后为国子助教。卒于咸通八年左右。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惟《花间  相似文献   

4.
先秦古籍《尉缭子》。现存篇数最多的是北宋元丰年间成书的《武经七书》中收入的《尉缭子》五卷本,明、清两代又曾重刻,无论是明、清刊本的《武经七书》,还是《子书百家》等丛书中所收入的《尉缭子》,都是五卷二十四篇。其实今本《尉缭子》中《兵令》分成上、下两篇,并非原貌。在《群书治要》所节录的《尉缭子》中,原只是《兵令》一篇;1972年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竹书《尉缭子》中,《兵令》也是一篇,不分上、下。又今本《尉缭子》中的《兵教》上、下两篇,情况同《兵令》极为相似,很可能原本也是一篇。这样算来,今本《尉缭子》只有二十二篇。《群书治要》成书于唐代,《尉缭子》竹书写成于汉  相似文献   

5.
《尉缭子》的著录问题,即杂家、兵家《尉缭》的关系问题,古今学者多有讨论,但是有些观点仍然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今本《尉缭子》即《汉志》著录的兵家三十一篇,并且保存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主要内容。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以及后世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以及宋代元丰年间编印时为了保留和突出兵家内容的挑选与删减,今本由此定型,形成了现今所见的《尉缭子》兵书。而杂家二十九篇的著者或是秦始皇时的国尉缭,继兵家广泛流传后,杂家《尉缭》由是为世人所忽视,或因北宋末年战乱而至其书亡佚。  相似文献   

6.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影响很大。而其《观猎》诗,一向被人所称道。然而人们对《观猎》诗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北宋杰出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生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黄庭坚一生正直不阿,落拓而不得志。二十二岁乡试第一,登进士第,始涉宦海。先后任汝州叶县尉、北京国子监祭酒、吉州太和知县、秘书省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郎等职。由于得罪当朝宰相赵挺之、从四十九岁起,被朝廷一再贬谪,先后徙四川,转湖北,崇宁二年(1103)十一月在鄂州被除  相似文献   

8.
《尉缭子》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兵书《尉缭子》,内容宏富,思想精辟,是研究先秦哲学和军事学的重要典籍之一。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成书和流传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以致影响到对它的整理和研究。本文试图结合近几年的考古发掘资料,谈谈个人浅见。一、今《尉缭子》是两部古代残书的合编本在文献中,《尉缭子》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杂家“《尉缭》二十九篇;”兵家“《尉缭》三十一篇”。似乎班固所记为两本书,但都与今本二十四篇的篇数不合。《隋书·经籍志》列有杂家《尉缭子》五卷,不见兵家书。新旧《唐书》亦同。从北宋景祐年间编纂的《崇文书目》始,复见  相似文献   

9.
兵家《尉缭》与杂家《尉缭》的关系,学界多有探讨,但是观点仍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汉志》著录的杂家《尉缭》与兵家《尉缭》同源于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形成了杂家与兵家两种本子,这两种本子的共同之处就是保留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基本内容。在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中,兵家《尉缭》亡失,杂家《尉缭》存世,这就是《隋志》、《唐志》著录的杂家《尉缭子》五卷、六卷。宋神宗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本《尉缭》删去了杂家的内容,保留和突出了兵家内容,此后之目录著作均把《尉缭》著录在兵家类,今本《尉缭》由此定型。  相似文献   

10.
《庄暴见孟子》是高中语文课本长期保留的名篇。文中一共6次使用了“今”字,现摘引如下: ①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今王田猎于此 ④今王鼓乐于此 ⑤今王田猎于此 ⑥今王与百姓同乐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三年(1066),他两次以第一名贡于乡。次年,神宗即位,又以进士登第。历任叶县(今河南省)尉、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受到当时元老重臣文彦博的器重,并与大文豪苏轼结成了文字之交,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外三人是秦观、张耒、晃补之),由于新、旧党争,决定了他一生的政治进退。元丰三年(1080),改官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德平)。元丰八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修《神宗实  相似文献   

12.
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王建(约766-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晚年为陕州司马。擅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字子厚,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祖上世代为官,定居在长安,唐代宗大历八年,他出生在长安家里.二十一岁登进士第,二十六岁考取博学鸿词科,做集贤殿正字,后调任蓝田县尉。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时,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是王叔文革新集团的主要成员。革  相似文献   

14.
读史一得     
近读中华书局1982年1月出版的《竹简帛书论文集》,发现郑良树先生所著的《<尉缭子>和<孙子>》一文中也谈到:“总结前贤的说法……今本《尉缭子》是后人所依托的。”(郑先生所举的“前贤”,据他自己的注释包括明代宋濂)记得不久前,我在《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5.
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大历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县尉,晚年为陕州司马。他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还著有《宫词》百首,当时“尤传诵人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几处“今”字,用法颇为特殊。现列举如下:①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则)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今两虎共斗,(则)其势不俱生。(同上)③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毛之美,(则)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庄暴见孟子》④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同上)对于上述四例中的“今”字,课本均未作注释;而现行高中语文教  相似文献   

17.
溪上遥闻精合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郎士元《柏林寺南望》此诗作者郎士元,字君胃,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七五六年)擢进士第,唐代宗宝应初年,选畿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历右拾遗,官至郢州刺史。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齐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诗人中上过华山而游览的人是很多的,除李白、韩愈等大诗人登华山而留有佳话外,中唐著名诗人李益(748—827)也上过华山,并留下了几首诗。他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大历四年(公元七六九年)进士。他曾任郑县(今陕西华县)尉,久不升迁,颇不得意,便弃官而去,客游燕赵。后为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唐宪宗闻其诗名,任为秘书少监,官玉礼部尚书。他虽名列“大历十才子”,而诗风明快豪放,和钱起等  相似文献   

19.
<正>张旭(675—约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  相似文献   

20.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间任虢州参军,先后两次因事革职,一生处于下位。后来到海南探父,因溺水惊吓而死,年仅27岁。他少年时期就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初唐四杰”。《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当时诗人正在京城长安,他的朋友杜某要到蜀地去就任县尉(唐时称“少府)的官职,诗人便以此诗相赠,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赠别佳作。首联以雄健的笔法勾勒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