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自媒体时代,公众打破了传统媒介对话语资源的绝对掌握,在"手表哥"、"房叔"、雷政富不雅视频等事件中,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作用受到了挑战,公众逐步引导着传统媒介的议题和大众的舆论走向,成为新的媒介话语权的领袖。  相似文献   

2.
“议程设置”是政府通过传媒进行宣传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其中心思想是:大众传媒经过连续的新闻选择与发布,影响着公众对什么是当前重要问题或事件的感觉;在媒体的议程和公众的议程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即经过一段时间,媒介的优先议题将成为公众的优先议题。而各级政府往往通过引导各级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和宣传,来实现对人民群众的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3.
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伴随着紧急性和未知性,面对该类事件公众具有强烈的信息获知需求。大众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解读缺乏专业权威性,学术期刊的社会职责与公众的信息需求是医学学术期刊发挥媒体议程的基础。医学学术期刊公信力高,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内容资源和客观理性的媒介调性,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媒体议程设置中能发挥优势。医学学术期刊通过科普传播的路径参与议题设置,以社交媒体矩阵建立、推动媒体间共振是大众传播基础,以医学知识服务和科学专业内容传播定位实现对公众的长效引导。提升学术期刊的大众化传播能力,从而影响社会议题,通过回应社会关切、快速出版等方式实现公众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3,(7):14-18
公共舆论的焦点问题被大众传播媒介关注,变成媒介议题,媒介议题与公共舆论不断互动,促使这个议题进入公共政策关注视野。外压模式是通过焦点事件引发社会关注,给权力机构以直接压力导致其重视该议题。本文提出媒体呈现、舆论领袖、冲突现场和议题属性等四个研究假设作为研究框架和案例分析的角度,以广州市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事件及保卫粤语行动为案例进行分析,期望能给以往的政治学社会学角度的相关研究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死亡日记》:一个媒介事件的构建和伦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施喆 《现代传播》2001,(2):7-15
媒体能够通过持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报道,使原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事件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媒介构建<死亡日记>事件过程中,媒介间议题设置、赋予事件意义、争夺报道的话语权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媒介事件不可避免地涉及媒体的伦理问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价值观和作为普通人对他人私人生活的尊重是该事件中两种起主要作用的价值观,也正是由于两者的冲突,使对事件的评判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论.作者认为,最高原则应该是尊重陆幼青本人的私人生活;媒体应该如实地报道陆的生活,在巨大的新闻诱惑面前保持克制,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及其私人空间.<死亡日记>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媒介事件,更是一个现代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事件.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已经不止于有关媒体伦理,更多是对大众文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国民参政议政和民主意识的提高,政府与媒体及公众之间的关系更加敏感。目前,少数领导干部在重大的突发性社会事件发生后引导媒体舆论能力较弱,表现不佳,在媒介素养方面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应对媒体,加强公众对政府领导形象认同和决策理解的舆论引导,提高政府在公众中的美誉度,促进事态的平息与社会的稳定和谐,已成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和新闻发言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介通过提供有关国际冲突的信息与评论,为公众设置议程、引导公众舆论,甚至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本文以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媒体报道的呈现方式、议题结构、消息来源等方面探讨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以期呈现其报道模式并发现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在一段时间与范围内引起公众舆论高度关注的某一社会现象、新闻人物或事件等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报道,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对其关注程度的介入,并通过介入将舆论引导至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公共危机下的舆论引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功能是一个传统议题。然而随着近年来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公共危机事件报道的政策界限日益淡化、宽松,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以及公开、公正、公平的新闻惯例和操作方法得到社会公认,都为媒介在公共危机中进行行之有效的舆论引导增加了许多可以引证的实例,从而为深入思考和探讨传统议题拓展了广度和深度。媒体应行使社会守望职能,充分满足受众知情权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公众知情权,尤其是在诸如新型急性瘟疫、生化危机、恐怖危机等这样的公共危机中,保障社会和公众的知情权是现代媒体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0.
媒体是危机传播过程中的议题设置者,起着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媒体用议程设置控制报道的内容和角度,进而影响着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评判。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需要媒体,公众更需要媒体。媒体的危机报道对于疏导公众心理和塑造国家形象、化解社会危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构成威胁,已成为公众关注的敏感话题。媒介是社会的守望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报道中媒介却出现一些负向作用。本文力图探讨媒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责任与担当,以期媒介能够积极引导舆论、彰显人文关怀,有效发挥媒介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特点,对公众的公共健康观念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自杀是一个争议较大且研究意义显著的问题。现有研究指出:面对自杀这样的敏感议题,媒介在进行新闻生产时,应该加强对舆论和公众观念的引导,将自杀行为当作一种公众健康问题来进行报道。本文以2019年12月南方周末关于北大女生自杀事件报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框架理论视角分析该报道自杀议题的媒体呈现方式,并提出两点规范性建议:在概念系统层次构建理性同情、以人为本的新闻框架,在文本结构层次构建融入结构性问题和权力因素的新闻框架。  相似文献   

13.
传媒视点     
媒介融合需兼顾政治、商业和公共利益
  媒介融合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既是舆论引导能力如何加强的政治问题,也是如何寻求新型产业模式的经济问题,还是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和内容品质提升的行业问题,需要兼顾和平衡政治利益、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
  具体来说,国家利益需要媒体在多元化的舆论场中彰显引导力,这关系到社会的团结、稳定;商业利益需要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具优势,这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发展;公众利益需要媒体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小情上发出民众呼声,履行社会守望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人类处于风险社会之中。任何国度都可能发生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此类事件成为风险社会中相当一部分风险的来源。处置风险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在另一维度上,人类社会又已进入媒介化社会。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用媒介化治理方式和其他方式一起进行社会治理,这是已有的实践。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有着深厚背景。在重大突发风险事件中媒介化治理能力存在短板。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有自己的表征,出现了新变,使人们遇到了严峻挑战。而媒介化治理也有其特点、精髓,治理中须把握好尺度。中国媒介化治理的主要精髓有:在还原事实真相过程中体现公信力,在鞭挞丑恶现象过程中体现监督力,在形成国民共识过程中体现凝聚力,在实现技术赋权过程中体现扩张力。中国媒介化治理,须掌握好与依法治理的关系尺度、对舆论舆情的管控尺度、对自身作用的把握尺度。在处理重大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与媒介化治理关系时,要严格遵循媒介化治理的客观规律:通过披露事件信息满足公众由事件激发的信息需求,通过设置舆论议题引起公众关注从而协调社会生活,通过舆论舆情作用于公众心灵世界发挥治理的效用。媒介化治理能力,是相关主体在进行媒介化治理的过程中所具备和...  相似文献   

15.
肖伟 《新闻界》2012,(2):7-10,14
本文通过对“小悦悦事件”新闻报道的框架透视,思考大众传媒在道德共识建构中承担的角色.通过对广东五家日报的实证分析发现,媒体设置的“冷漠”框架与社会深层框架共振,唤起公众对道德议题的普遍关注;媒体通过多维框架设置、多元主体参与及多种显意手法表达,初步在新闻话语中建构起社会成员一定的道德共识;与“天涯社区”民间发贴的框架对比显示,媒介与民众对道德议题存在认知差异,媒体应予重视并通过长期互动来弥合分岐.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期间,我国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类公共事件在社会上被广泛讨论。虽然气候变化主题进入我国公众视野不过十几年,但是媒介已经成为呈现气候变化议题和进行气候传播的重要力量。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媒介对气候变化全方位、立体化、深入的报道将为气候传播研究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撑。气候传播是将气候变化信息及其相关科学知识为社会与公众所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公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解决气候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期间,我国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类公共事件在社会上被广泛讨论。虽然气候变化主题进入我国公众视野不过十几年,但是媒介已经成为呈现气候变化议题和进行气候传播的重要力量。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媒介对气候变化全方位、立体化、深入的报道将为气候传播研究提供丰富的内容支撑。气候传播是将气候变化信息及其相关科学知识为社会与公众所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公众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解决气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多元公共领域理论作为出发点,基于个案研究法,聚焦于欢案在网络空间的传播过程,从媒体和公众两个角度探寻于欢案何以能够从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成为众人关注的公共事件,并最终实现舆论与法律之间的良性互动。分析结果显示,社交媒体有助于提高新闻事件的"可见度",而大众传媒则在引导和凝聚舆论方面作用显著。围绕事件议题而形成的事件公众,通过诉求多元、情绪与理性交叠的讨论和互动,有助于获得司法机关的正面回应,推动事件进入政策议程,并最终在人性伦理和法律公正之间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9.
胡衬春 《中国出版》2012,(16):58-60
转型期新闻报道中公众的自我赋权现象应引起关注,其形式主要表现为,表演式抗争,吸引媒体关注;借力舆论,形成焦点性事件;重设议程,改变新闻报道方向;网友成为报道主角。但媒介在报道相关事件时要警惕负面影响,注重自身责任,应为健全社会制度、改善公共生活、扶持弱势群体、培养公众意识、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郝雅立  温志强 《传媒》2021,(9):91-93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媒体以发布震撼性强、关注度高、共识性强的新闻成为影响公共冲突的重要因素,公共冲突治理需要关注媒体新闻议题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对与公共冲突相关的新闻议题进行持续追踪,发现冲突新闻议题管理面临着社会表层稳定与深层稳定、媒体功能消解与公众知情权实现、信息认知引导与事实假象建构、议题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不平衡的矛盾,试图在导向明确、意识转变、层次推进、管理深入等方面为公共冲突新闻议题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