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传媒产业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功的传媒产业地域性定位非常重要,本地区报业往往因为贴近受众生活而比异地报纸具有更多的优势。历史地考察,长江三角洲曾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地位重要、影响巨大的一个区域。长三角一些主要城市在近代大多是通商口岸,集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乍浦港和南京港、镇江港、南  相似文献   

2.
由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2005年浙江台州加入长三角城市群之后,长三角为16个城市)的经济电台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中国长三角经济广播联播节目"2003年8月17日在宁波隆重开播,揭开了长江三角洲电台跨行政区域合作的序幕。3年来该节目共播出近150小时,专题稿件300多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兵 《新闻实践》2007,(6):15-17
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陈兵撰写的文章。以实证方法对长江三角洲传媒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长三角地区传媒当前最重要的经营战略,即跨区域扩张、跨传媒经营与资本运作。该文对长三角经济圈传媒业的发展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均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具有相似的区域经济地位和经济发展基础。在国际经济、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它们都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力求成为我国及世界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心。电子信息产业逐步成为推动两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对珠三角、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优劣势进行比较研究,可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图书馆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探索世界级城市圈图书馆合作发展新模式,构建长三角城市图书馆共同发展平台,江苏省图书馆学会与上海市图书馆学会、浙江省图书馆学会倡导发起、并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长江三角洲城市图书馆发展论坛"于2004年12月21  相似文献   

6.
沪杭甬高速公路横亘于长江三角洲南翼,贯通杭州湾两岸诸区域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市县,连接上海、宁波两个大港,是全国12条国道主干线的组成部分。沪杭甬高速公路浙江段全长248公里,起于与上海交界的枫泾,终于宁波大朱家,与同三线宁波段接壤,全线采用高速公路平原微丘区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先生认为:“一百多年来,这样一群十分特别的上海人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呢?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与报纸有关,上海在很长时间内是全中国读报最多的一座城市。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传媒化的族群。 一个世纪过去,现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已传媒化了。上海要重建自己的传媒优势,必须认真谋划。” 如今,由读报读出来的上海人,在20世纪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刻,打响了新一轮的报业竞争大战。可以想见他们会在下一个百年中,以新的读法,构成一种现代的集体文化态度,塑造全新的上海人群体人格,以重新安顿城市。  相似文献   

8.
《群文论苑》2003,(3):1-1
10月19日。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主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长宁区人民政府、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首届“长江三角洲文化合作与发展论坛”在上海万豪虹桥大酒店成功举行。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16城市的文化领导者.全国各省市宣传部长、文化厅(局)长和长三角15城市驻沪办事处负责人等180余位代表会聚一堂。  相似文献   

9.
刘逸帆 《中国广播》2013,(6):25-29,I0005
上海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产业中的地位自不待言。作为长三角地区文化最重要的传播载体,上海广电传媒所呈现的开放、创新、包容与活力,无疑令其成为海内外观察中国社会、文化及传媒发展极重要的风向标。这是本刊一直关注上海广电发展的原因,也是记者专访裘新台长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报刊产业集群的现状及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长三角区域报刊产业集群与经济社会发展1.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概况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含1个直辖市和15个地级以上城市(上海市:上海;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常州、镇江、扬州、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台州),1445个镇,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面积约为99600平方公里),人口占全国的5.8%(人口约7500万),沪宁杭公路、铁路和大运河沿线的9个城市基本连接成片,形成了完整的都市群。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闻传媒重要机构之一的通讯社,在中国的出现仅次于近代报刊。由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中国的通讯社同近代报刊一样,是由外国人引进的。上海是中国通讯社的发祥地。上海通讯社的产生、发展与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旧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作用、特点及规律等,无疑应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想在这方面提供一些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九十年代沪港传媒的异同、长短、特征和趋向,以期拓展中国大众传播事业的新局面。沪港传媒原有许多共同点,五十年代以来的隔绝,造成并拉大了双方的差距。八十年代以降,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在经济快速增长和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上海传媒急起直追,迅速缩小了与香港同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11月15日,一份新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正式创刊,该报在北京、天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同步面世。这份报纸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三方共同投资、联合主办,是中国第一张跨地区、跨媒体运作的报纸。该报的创刊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及其全资公司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财经"公司)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传媒业的一个重要事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1843年上海的开埠,打破了长期凝固的封建地方经济结构,各种新产业陆续从外部世界撞来,落户于此.近代工业就是最早进来的这样一个新产业.由于黄浦江港阔地宽,具有水运优势和丰富的水资源,故首先接纳了新工业的来临,并且两岸沿江成为承载上海大工业的一个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5.
汤卫玲 《新闻传播》2013,(12):183-184
相信只要一提起海派文化,几乎所有的国人都会立即将她与上海这座城市联系起来。的确,上海历来就是一座中西汇合、别有风格、富有韵味的城市;她代表着"洋气"、"时尚"和"活力",而且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她必将与"京派文化"南北呼应、携手并肩,屹立于世界之巅。而作为海派文化背后的助推器,上海本土文化传媒机构和工作者们的辛勤耕耘功不可没,其中最为可圈可点的莫过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SMG")。作为一家地方性传媒集团,SMG一直领跑于中国的传媒产业,在广播及电视业界的地位始终保持前列,连年稳定高速发展。在2011年,上海SMG传媒集团创造了将近152亿元的总体经营收入,并实现了5年增幅近198%的可喜成绩,备受观众和广告商的青睐。上海SMG传媒集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自己的文化和品牌特色,在上海海派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海海派文化的历史性、传承性和群众性又赋予了上海SMG传媒集团新的历史使命和不断创新的动力。笔者将尝试从上海SMG传媒集团媒介运营管理的视角出发,运用大众传播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领先优势及先进理念,全方位地分析、探讨其媒介运营管理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6.
吕仁仲 《中国广播》2007,(11):35-36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的苏浙沪问经济互动日趋频繁,目前这一地区已经成为举世瞩臼的“第六城市群”,也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建直一个服务于本地经济成长的广播平台,从而为长三角的经济和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成为长三角地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此,2003年由尢锡经济台率先倡议,同时得到上海第一财经、浙江经济台、南京经济台、宁波经济台的积极响应,作为五家发起单位倡议成立“长三角经济广播网”。  相似文献   

17.
黎霞 《浙江档案》2005,(5):28-29,39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外通大洋、内联腹地的战略枢纽点,世界第六大城市带.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决策.但因历史原因,长三角文化处于市场分割状态,难以符合建设长三角区域经济共荣圈的需要.今天,在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分头并进,共促经济繁荣的情况下,档案部门怎么做也值得探讨.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中国城市的变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是窥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在以政治史、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近代中国报刊史研究中,城市与报刊的关系被"需要与被需要"的框架所束缚。本文认为可以在近代城市史的视角下,重视近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对报刊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需要与被需要"的解释框架,构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互动的城市与报刊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陆小华 《新闻实践》2003,(12):22-25
一、历史回顾:传媒为什么会区域聚集区域聚集,是诸多产业在特定阶段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因而在一些相对狭小的区域可能聚集着这个产业的诸多知名或领先企业,这个区域也往往成为这个产业的代名词,如华尔街与金融业,如硅谷与IT业。在传媒领域,也有类似现象。从世界范围看,先是纸介传媒,后是其它传媒形态,其总部确曾大规模聚集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比如,英国报纸曾大规模聚集在舰队街。今天,北京、上海等地方都有人在多方面努力,希望在某个区域推动类似聚集现象重现。值得研究的是,传媒为什么要相对聚集在一个区域?这样的区域聚集与传媒产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21世纪是城市之间的大竞争时代,中国城市经济模式从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发展到今天创意产业的崛起,以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为首的大城市已经加快了创意产业的发展脚步和力度,人们迫切的意识到,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创意才是推动城市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