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朋友已经知道,篇、段是由句子组成的,而句子呢,又是由词组成的。这就是说,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构成篇章  相似文献   

2.
把话说开     
历史往往是这样进行的人们用一些不易察觉的谬误纠正那些显而易见的谬误。  相似文献   

3.
把话说清楚     
把话说清楚,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因为只有能把话说清楚才谈得到把意思表达好,把文章写好。可惜,有同学对这个最起码、最重要的要求往往重视不够,作文中表达不清的毛病时有所见。这里,我们先来看看这方面的情况,然后再谈如何解决这  相似文献   

4.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凡是写作能力低下的学生,朗读时都磕磕巴巴的。原因何在?就是他们的语感差,不具备从一句话的开头预测整个语句的趋向的本领。因为语感差,所以无论他们自己说话、写话,还是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写的文章都很难发现其中的语病。如果课文读错了(或读破句,或读错字,或读丢了字、词),语感强的人,不等一句话读完,就会敏锐地发现不对头,不顺当。立即停下来重读。语感迟钝的人,则缺少这种感受力,觉察不出语势上的不顾,会不停地读下去。因此,要想使差生的作文写得通顺。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语感。语感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实践,即朗读和背诵。此外还有听——听人家说、读。这里当然指的是较规范的说和读。  相似文献   

5.
杨猛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邻居,他属于那种比较内秀的小男孩。一次,妈妈让杨猛把一件洗过的衣服晾到太阳底下,杨猛却把衣服晾在了树阴下。父亲看见了大声斥责:“你见过谁把衣服晾在树阴下啦,这样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6.
《古代笑话》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人宴请三位朋友,届时,有一个朋友未赴约,主人当着两位已到朋友的面说:“该来的没来。”在座的一位朋友站起来走了,嘴里叨念着:“这不是说我不该来吗?”主人一着急, 又说:“不该走的走了。”留下来的那位朋友心想:“这不是说我应该走吗?”于是,这位朋友也走了。  相似文献   

7.
8.
有一个家庭,父亲是下岗工人,一次父亲背着母亲给乡下患病的奶奶多寄了些钱,为此父母争吵开了。女儿很伤脑筋,就分别劝说:“妈,你能不能少说几句,吵得四邻不安,我可有意见啦!”“爸,你自己下岗了,还背着妈妈给奶奶多寄钱,怪不得妈骂你!”结果,女儿分别遭到父母的斥责。“你有意见,滚回自己的房间去提个够!”“原来你也是这么不懂事,孝顺老人有啥错呀!”女儿本来是好心相劝,由于没有好好考虑,反而连自己也被数落了一番。如果换一个说法,也许效果就会不同。———妈,爸下了岗,家里生活是苦了点(道出苦衷,表明理解)。…  相似文献   

9.
有些小学生做作文时,特别迷恋“美”的句子。他们有个错觉,仿佛只有句子美了,作文才是美的,才是高级的,才是成功的。于是,他们很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是“美”的而不是“准确”的,这样的句子就可能是病句,而一但出现了病句,作文也就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远离了成功。请看以下句子: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你们会说话吗?“会,当然会!我们每天都要说话哩!”同学们谁听了都会这样大声喊。王亮同学这样记载他与妈妈就试卷签字的一次不愉快的对话:我望着妈妈,终于鼓足勇气从书包里拿出那张考试卷:“妈妈,给您,帮我签签字。”妈妈竟连头都没抬一下。我只好把考卷展开在妈妈眼前。妈妈放下书,看了看:“考得不好,是不是?”“嗯。”我赶紧把想好的词儿一股脑儿倒了出来,“你看,我现在学习退步了,全都怪我们班上那个‘木头疙瘩’李刚。本来我工作就多,老师又分配我帮助他。这下可好……我不想干了!”王亮把一腔怒气、满腹怨恨都一字不漏地说出来…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中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对各年级的说话训练都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在初中阶段,着重训练学生掌握对活、讨论、报告、会议等说话方式的特点,能够合乎要求地说话;在高中,则着重指导学生提高说话的艺术水平,能够把话说得更好。《怎样把活说得老练》是从日本高中国语教材中选译的。作者荒垣秀雄是朝日新闻社的著名记者,经常在报刊和电视节目中发表和别人的谈话,深受读者和观众的欢迎。该文着重阐述了说话艺术的一般原则,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和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颇有帮助,现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把”字句,黎锦熙先生最早提出了“提宾说”,认为“把”字将动词的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王力先生则从“把”字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提出了“处置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把”字句,黎锦熙先生最早提出了“提宾说”,认为“把”字将动词的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王力先生则从“把”字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提出了“处置式”。“把”字在上古汉语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动词,《说文解字》:“把,握也。”大约在唐代虚化为介词,但仍保留动词用法。《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中称为“次动词”,《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中称为“前及物动词”,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把”字在“把”字句中不是谓语的主要成分,而成为一种“提宾”成分,另外有动词作为谓语的主要成分。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相似文献   

14.
把打乱的语言材料通顺地连结起来,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即段落知识和句群知识.从段落知识看,每个文段都有一个中心。有的段还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把握了这个中心句,再分析文章从哪几个角度或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和发挥,又怎样总结.把这些弄清楚了,打乱了的语言材料便能正确理顺.如无点明中心的句子,这就要仔细领会各句的意思,然后将各句连起来思考,找出中心意思,再按句码编排顺序。还有的文段在写法上采用总题分述的写法,这就更容易掌握句子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5.
16.
“把话说完整”,这是一句教师常说的课堂用语,尤其在低段年级,教师更是把“话”说完整与否作为评价学生语言表达优劣的重要标准。诚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不懈目标,课堂教学要关注培养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语言能力。然而,我们在把握这一教育方向的同时,却忽略了一个与之相辅相成的重要事实:既然语意完整的长句和句子成分不全的短语同是语言的组成部分,那么,运用短语和运用长句的能力自然同是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课堂教学不分语言背景地强调“把话说完整”并不利于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第一,…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交流中最常用的手段是谈话。很多教师发现,当学生犯错误后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自己那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诲往往收效甚微,或者说根本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怎么样才能把话说到学生心里,让自己的教育更有效呢?这是很多教师迫切需要寻求答案的问题。本期编发的《如何把话说到学生心里》一文,就是想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帮助,让师生沟通变得更和谐有效,让教育变得更顺畅自然。  相似文献   

18.
新编小语五册第8单元在读写训练上,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把句子写通顺”的能力。如何去做呢?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 1、注意句子的结构完整。 在《做风车的故事》的教学中,结合讲读课文,我们先告诉学生,什么是通顺的句子。如,教学课文第1句:“二百多年前,英国有位大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一、引导观察。 低年级学生思维比较直观形象,要使他们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把概念变成能够直觉可感的形象。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十分重视利用教材文图并茂的特点进行教学,经常引导学生对人物、景物、活动场面、事情经过等进行多顺序、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和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样说,既培养了儿童勤于思考的思维品  相似文献   

20.
在一堂老师没到的自习课上,不知道哪位同学突然放了一个响屁,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还有不少男生骂那位学生没修养,而女生们则用手掌在鼻子前扇动,整个教室一时像开了锅。在混乱时刻,班长站起来大声说:“安静,乱放屁的人也太没修养了嘛,污染空气真缺德,笑的人、打屁的人也没涵养,吃了五谷,哪个人又能不放屁呢?”班长的话更是如水投石,引得满堂议论,大家都说班长说话没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