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0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49)和冠心病组(n=154),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n=40),双支病变组(n=46),三支病变组(n=68).测定患者空腹血浆LP(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LP(a)水平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Lp(a)水平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心病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差异越明显.Gensini评分与血浆LP(a)水平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Lp(a)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临床上对血浆LP(a)水平高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早给予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及其他脂类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血浆高脂蛋白(a)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脂蛋白(a)的检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心肌梗塞、心绞痛、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a)、LDL-C、HDL-C、TG、TC含量.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LDL-C、HDL-C、TG、TC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p(a)是独立于其他血脂指标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及其他脂类的关系,进一步阐明血浆高脂蛋白(a)水平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脂蛋白(a)的检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酶法分别测定心肌梗塞、心绞痛、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a)、LDL-C、HDL-C、TG、TC含量.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LDL-C、HDL-C、TG、TC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p(a)是独立于其他血脂指标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实验研究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复制数量(mtDNACN)和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变化和其相关性。创新点:探讨了老年(50~80岁)膝骨关节炎患者白细胞mtDNACN和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二者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膝骨关节炎组和对照组血液样本并对膝关节评分(Kellgren-Lawren grading)。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相对mtDNACN;使用多重免疫分析(multiplex immunoassay)测定血浆中10种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应用线性相关、Logistic回归和主成分分析(PCA)揭示骨关节炎白细胞mtDNACN和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论:血浆中白介素4(IL-4)、IL-6和全血白细胞mtDNACN可能是膝骨关节炎有效的生物标志物;IL-5则对mtDNACN减少具有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高FIB(纤维蛋白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盲给药。治疗组: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舒血宁针20ml静脉点滴,每天一次,持续10天;同时用低分子肝素钙针4100u腹部皮下注射,每天两次,持续10天;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 l静脉点滴,每天一次,持续10天。治疗前后进行CSS、B I评分及FIB测定并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CSS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14、d28、d90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d28及d90的B I,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间血浆FI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3、d7、d14治疗组血浆FIB含量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d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X2=7.743,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伴有血浆FIB含量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伴有血浆FIB含量增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6,(2):116-118
该文研究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心力衰竭(HF)的意义及与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HF患者及NYHAⅠ级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浆GDF-15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HF组患者血浆GDF-1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结论:HF患者血浆GDF-15水平明显升高,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血浆GDF-15水平是判断心衰严重程度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脑梗死发生的原因和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从无症状、外伤性、小儿外伤和进展性脑梗死等方面分析了发病的原因;利用CT或核磁共振等措施进行诊断;提出了药物、手术、高压氧疗、低温治疗、细胞移植等多种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为延长脑梗死患者的生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综合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平均减少积分为(9.33±4.4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4%、(8.50±4.60)分(P<0.05);在降低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血宁做为急性脑梗死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有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消化科门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进行分析,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的关系.方法:将随机入组的75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75例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测定.结果:不稳定斑块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患者斑块不稳定性高于Hp阴性组患者的不稳定性,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患者Lp-PLA2浓度高于Hp阴性组患者Lp-PLA2浓度,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否影响斑块的稳定性;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否影响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  相似文献   

11.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颅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脑梗死复发原因.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颅内外动脉检测,并对随访期间复发患者进行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结果:136例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42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12例.随访期内脑梗死复发26例,其中颈动脉中、重度狭窄10例.结论:急性脑梗死与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者密切相关,复发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50例CHF患者血浆IL-1β、IL-6水平,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L-1β在LVEF≤5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VEF>50%组、E/A≤1组明显高于E/A>1、冠脉病变Ⅲ、Ⅳ型明显高于冠脉病变Ⅰ、Ⅱ型组,在不同年龄分组、NYHA分组和血脂分组中无明显差别;IL-6在LVEF≤5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VEF>50%组、E/A≤1组明显高于E/A>1、冠脉病变Ⅲ、Ⅳ型明显高于冠脉病变Ⅰ、Ⅱ型组,血脂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检测CHF患者血浆IL-1β、IL-6的变化可以评估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络磺钠联合奥美拉唑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2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42例。第一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第二组采用常规剂量的奥美拉唑联合卡络磺钠治疗,第三组采用大剂量的奥美拉唑联合卡络磺钠治疗,三组均进行连续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止血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浆FIB和血清PLT、Hb水平,血浆APTT、PT、TT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 d,对照组与第二组、第三组患者的临床总效率分别为76.19%、88.09%、95.23%,与对照组相比,后两组显著升高;第二组患者的24 h止血率和48 h止血率分别为61.90%、78.57%,第三组患者的24 h止血率和48 h止血率分别为71.43%、90.48%,两组均高于对照组50.00%、66.67%;后两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三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降低,血清(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升高,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 (a)水平与纤溶活性的关系 ,探讨脂蛋白 (a)促血栓形成和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方法 :分别测定 4 2例心肌梗塞患者、4 2例心绞痛患者、4 4例脑梗塞患者及 38名健康对照者的脂蛋白 (a)浓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lj1])及其抑制物 (PAI)活性 ,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各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脂蛋白 (a)浓度和PAI活性明显升高 ,tPA活性明显降低 ;各组脂蛋白 (a)与PAI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浆高脂蛋白 (a)浓度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脂蛋白 (a)水平的升高与纤溶活性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COPD的发病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8-iso-PGF2α及血清CRP水平.结果:COPD患者血浆8-iso-PGF2α及血清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患者存在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并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AMI患者PCI术后BNP相关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PCI术对AMI患者血浆中BNP的水平变化,探讨PCI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测定法对50例AMI患者PCI治疗前、治疗后7d内每日同一时间取静脉血进行BNP的测定和50例对照组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MI患者血浆BNP在行PCI术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治疗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AMI患者经PCI治疗血浆BNP水平变化说明PCI术对改善A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拟总结2020年1月22日至3月5日在中国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34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创新点:本研究比较了COVID-19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组(IMV)与无创氧疗组(NIV)的临床和化验室特征,并探讨了两组患者间化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的差异。方法:纳入研究期间入住我院ICU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和化验室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将患者分为IMV组和NIV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参数,并动态观察两组化验室指标的变化。结论:NIV组患者急性肝、心、肾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出现淋巴细胞减少,但随着病情进展IMV组出现更严重的淋巴细胞减少症。与B淋巴细胞相比,两组T淋巴细胞计数均更明显低于正常值下限。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血浆白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上限。随着时间的推移,NIV组患者的IL-6水平下降更多。住院期间IMV组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和IL-6水平均高于NIV患者。  相似文献   

18.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凝血机制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时对凝血机制和血脂的影响及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的复发率。方法:将入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和灯盏花素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4d分别进行血凝和血脂等血液相关指标检测并进行对比,同时追踪观察一年,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时间(TT)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临床意义;血脂两组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奥扎格雷钠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时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延长凝血时间,对血脂无明显影响,可以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急性胰腺炎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的前瞻性研究,共观察患者24例,入院时病情按 Ranson 指标分为轻、重二组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加用中药清下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各自血浆中的内毒素含量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对比,并以5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病例血浆内毒素含量为:0.174±0.123Eu/mL;正常对照为:0.0785±0.027Eu/mL,二者差异显著(P<0.05)。按病情分型,轻型组内毒素含量为:0.160±0.099Eu/mL,而重型组则达:0.261±0.169Eu/mL,两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减少(P<0.05).但常规治疗前后的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时可使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其含量与病情的轻重程度关系密切。在常规治疗中加用中药清下方则有使血浆内毒素水平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AMI患者PCI术对血浆BNP水平变化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CI术对AMI患者血浆中BNP的水平变化,初步探讨PCI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测定法对20例AMI患者PCI治疗前后和20例对照组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MI患者血浆BNP在AMI患者PCI术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CI治疗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AMI患者PCI治疗血浆BNP水平变化说明PCI术能对改善A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