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人文价值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体现,强调教育实践中人的主体性,注重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个性发展,培养拔尖人才;在注重个人发展的同时,重视社会发展的需要,强调自我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的统一;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的辩证关系,主张“心物合一”,始终保持人的主体性和超超性。  相似文献   

2.
3.
学生主体精神的生成 ,必须依赖于现代主体性教育理念主导下教学实践活动。要坚持以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发展的原则 ,尊重学生主体的发展性 ,倡导客体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化 ,发展主体的个性 ,重视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价值 ,激发主体实践活动的兴趣 ,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精神培育应着力使人们明知国家曾经蒙受过的耻辱,更要深知国家不能产生新的耻辱。国家荣辱现的核心是要知道国耻。中华民族曾有百年国耻,我们应该“知耻近乎勇”;目前社会群体知耻感淡化,知耻教育是“治世之大端”;官吏不廉洁知耻,是“国之大耻”。国耻教育在民族精神培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功能。举国之人皆知有耻,中华民族才会避免再蒙受耻辱。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国人非常重视历史的育人功能,并且逐步认识到历史具有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今天,在积极倡导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之时,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因为:一方面历史教育可以为培育民族精神找到根基,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主体。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并在各抗日根据地深入开展了民族精神教育,以此作为动员民众参加抗日战争的基本手段、发展和壮大抗日武装力量的重要措施.在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中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教育、民主教育和科学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实现了发动群众投身抗战的目标,发展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推动了民族的长远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精神与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有丰富的内涵,它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在弘扬民族精神中发展民族精神,在培育民族精神中创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林龙溪 《考试周刊》2010,(36):100-100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课堂中,如何保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呢?  相似文献   

9.
试论延安精神、美国精神与历史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从维护发展民族优秀传统化的角度,探讨了延安精神、美国精神的互补融合与历史创新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国际化与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国际化在为我国带来经济、化、教育等发展的机遇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最根本的做法是不忘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国家存在的根本、民族发展的动力。把教育国际化与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既是我国的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11.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大教育环境为背景,提出了“民族精神教育”这一新理念。并从四个视角论述了民族精神教育,即民族精神教育是凝聚力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震撼力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意志力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创造力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举措。落实这一举措,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明确民族精神教育的丰富内涵,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的作用及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创新的特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使教育的目的得以充分实现,因而创新教育只有从关注受教育者个性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精神,综合构建创新教育模式等入手,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美利坚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精神。美国高校主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从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强化实践教育、营造教育环境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重视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迎接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高度,立足于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着眼于高校德育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印记着一大批老一代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活动家为开风气而孜孜探求的足迹,这些先驱将毕生的心血挥洒在中国教育的个个领域中,为逐渐形成中国现代教育的新格局作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廖世承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名的中等教育专家、教育心理学家,他对于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杰出的建树。  相似文献   

17.
确立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目标体系,应坚持生活性、综合性、发展性、民族性和全球性的统一、专门性等原则;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应在总目标下设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方面素质目标和分段目标;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应注意从学生生活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在师生平等关系中开展对话。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教育是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在民族精神的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高职院校应通过德育课、校园文化、主题教育、实践体验式教育、现代信息手段等,增强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邵俊梅 《西北职教》2007,(12):39-39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民族创新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教育创新,教育创新首先要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创  相似文献   

20.
提到语文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半个多世纪来,语文界及关心语文教育的各界有识之士,就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效率等问题各陈己见,共识与分歧并存。但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人们对语文作为一种文化的构成的认识日趋一致。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语文课程具有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人性与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文化过程。民族精神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民族精神教育是其全部文化教育的最核心的内容。特别是我们目前面临着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文化殖民主义的威胁,面临着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形形色色腐朽思想的冲击,面临在极复杂和极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抉择,民族精神教育就愈发显得必要和急迫。由于语文课程具有文化功能,使得我们能在语文教育中进行丰富而深刻的民族精神教育;也由于民族精神教育本身的重大意义,使得民族精神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肯定和提升了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结合是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