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中"与"天中文化"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珍 《天中学刊》2006,21(1):120-123
古时的“天中”大地相当广阔,绝不仅仅局限于今天的驻马店市,“天中”之名由来已久。“天中文化”具有中(过渡性)、正(正统性)、全(折射性)的特点。天中文化无论是天中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都曾以其独特的魅力名扬中外,影响深远,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论天中文化     
天中文化是介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的一种区域文化,它内涵丰富而又独具特色,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华文明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超 《天中学刊》2002,17(3):72-74
天中文化是在豫南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孕育而成的地域性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弘扬天中文化,对于加快驻马店市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先秦楚文化的特点及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无论在地理、物产、风俗、民情、制度、语言、音乐、服饰诸多方面,都与中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就风格的基调来看,楚文化清奇灵巧,中原文化典重质实。伴随着楚向中原的扩张,在中原文化讲究端正、敦厚、雄浑的主流文化中倾注进一股充满浪漫色调,奇思异想、绚丽多姿的清泉。  相似文献   

5.
说"天"     
语言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考察某个文字形式与意义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往往可以窥视出其所系文化观念形态体系的内核,本文搜集整理了大量古文献中“天”字的用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天”字意义的演化过程,以及它为核心的一系列词语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楚辞文化阐释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揭示/(木奄)匿”的二元性倾向。本文从文化分类的角度,将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划归不同的文化范型,从而指出以中原文化的价值判断阐释楚文化,必然产生上述二元性倾向,它表现为意向与运作、行为与结果、还原与(木奄)匿等一系列自相冲突的矛盾现象。文章进而指出,这种二元性倾向是造成楚辞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破译,楚辞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无法确解的真正原因。由此文章提出正确的思维路向,阐释者放弃与阐释对象相异的文化立场,返回到诞生楚辞诗风的地域文化的视角,并根据史料提供的线索逐一揭示阐释对象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老庄文化应属中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学者一致认为老庄文化属楚文化,实际上这种传统看法是错误的。本文不仅指出了这种错误观点产生的原因,而且还从老庄生活、活动的地理位置和他们的思想渊源两个方面说明老庄文化应属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角度观察,与魏晋南北朝一流诗人作家相比,陶渊明颇有其独特之处,即生长于、长期活动于中原文化与吴、楚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该文着重探讨了陶渊明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楚文化精神和吴文化风韵,并发现三种文化以楚文化为主导,在陶渊明作品中自然地、合和地融为一体,这也许正是他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作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隆中文化走廊与襄樊城市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襄阳古城到隆中风景区所形成的隆中文化走廊是最能展示襄樊三国文化与人文山水城市精神的景观环境地带。在这一景观环境区域内,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人文与自然山水景观,是彰显传统山水人文精神与现代城市意境的重要环境载体。襄樊城市环境建设与发展急需正视隆中文化走廊的景观环境缺陷,并加以科学规划、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自1957年以来,在豫南的信阳地区、南阳地区的一些县市,陆续发现并发掘了近百座楚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分析研究这些墓葬和文物,对研究古代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这些楚墓的分布规律、墓葬特点以及其随葬物品进行初步分析,以便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1957年以来,在豫南的信阳地区、南阳地区的一些县市,陆续发现并发掘了近百座楚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分析研究这些墓葬和文物,对研究古代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洮河流域和渭河上游流域为范围的陇中文化,在文化发展变迁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模式,呈现出独特的典型文化现象。用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陇中文化现象,阐释陇中文化独特内涵,解读陇中文化的发展变迁规律,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鄢维新 《鄂州大学学报》2005,12(4):22-25,49
吴楚文化,即指从古到今存在于吴、楚交错地段的人类学文化。其中心区域是指鄂东、皖南、赣北等史称“吴头楚尾”之地。就广义的吴楚文化而言亦可指源自先秦、历代不绝而延续至今的故吴楚之地的文化,或日长江中下游文化。该文从历史和地域性的文化视野,梳理、点评吴、楚文化及其后续文化之间因撞击、融合而成的吴中有楚、楚中有吴的吴楚文化之源起、流变,撮举其要,略述吴楚文化的特色及成因,揭示其在中华历史文化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地位。  相似文献   

14.
“天”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哲学及神学概念,在传世典籍里屡见不鲜,但此概念的渊源至少可追溯到甲金文时代。本文结合甲金文和传世典籍的相关材料,对我国古人对“天”这一观念的演变作一些初步的梳理,从而探讨一下古人的神学观。  相似文献   

15.
"何为董仲舒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学术界既有的以"元"为本说、以"元气"为本说,都是建立在对董仲舒思想的某种误读基础之上,皆有其偏颇之处,只有从以"天"为本的角度理解,才能对董氏的思想有更好、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荣格和弗莱的原型批评为进行人类化和学深层结构的整体性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认为,探究中国化精神内核,审察神话原型“天”的隐喻意义,至为重要。在此。力图追根溯源。透析远古神话中“天”的概念及其天人关系,提出对中国化的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17.
儒学价值体系中"天"的内涵十分复杂,而且它贯穿于整个儒家学说,成为儒学思想的核心。解读它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河南方言中"中"有"成、行、好"的意思,本文疏理了"中"的几个义项,讨论了河南方言用"中"表示"成、行、好"的文化内涵.其中牵涉到中庸心理、对称的审美观、封闭心理等.这一研究折射出文化心理对语言的影响,反映出方言词可以揭示不同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9.
20.
类书及其分类思想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是多元的,她不仅有殊少宗教色彩的中原文化,还有独具原始魅力的楚文化,类书主要是由楚文化的土壤孕育生成的,本文在楚文化与类书及其分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这片极少涉足的领域中进行一些探索,不论收获如何,我想念对类书、对楚文化的研究将都是一种可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