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的气势是指文章信息的流态与作功动势。气势是我国文章学,一个重要范畴,其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文章写作、文章构成、文章阅读的论述中:1、文章的气势来源于作者的“气”。作者思想道德的“积”,在生活实践和做学问过程中养成的气质性情、志趣才华,特殊遭遇形成的胸臆心态以及生理年龄劳逸程度而影响的血气精力,是文章写作的原动力,造成文章的气势效应。2、有“形”之文,它的构成应有一种义脉和势态去凝聚,这便是气势。3、气势是吸引读者赏读,帮助读者理解的向导。  相似文献   

2.
三、段落和过渡一篇文章,在确定主题、选好材料之后,就得考虑怎样组织材料。这种组织材料的方法,称为结构。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末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文章有了骨骼,主题才能  相似文献   

3.
高级英语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高级阶段(本科)的精读课。本课程的重点是:(1)提高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即能掌握和使用所学的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即能用英语解释、用汉语翻译文章中的难句,使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论。占试卷总分60%的试题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以课文为本。由于该课程所有课文都是英美原著,篇幅长、…  相似文献   

4.
好文章人人爱读。好文章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开发人的思维,给人以写作特色和语言表达的艺术美。读好文章是一种享受。好文章因何而来?笔者认为,一篇成功的文章源于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体验、感悟和感动;源于作者的求实与创新精神。求实与创新.是每一位写作者.尤其是广大中学生写好文章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结构是一种排列组合的艺术,也是作者思路的表现,不仅要求形式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美感,而且要表现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作者从什么是组织结构入手,论述了组织结构的三个方面:文章的选裁、文章的线索和文章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考设 计的完型填空题是 一种侧重在情景中 活用的知、能混用 型考题,强调解题 的思维过程,强调 分析、判断、理解、 综合等能力在解题 中的运用,属于逻 辑型试题。 本文拟从四个 方面来介绍完型填 空题的解题技巧。 一、通读全文, 掌握大意 未正式做题之 前,跳跃空格,快速 浏览文章,抓住文 章的中心思想。在 难以把握文章的主 题和大意时,我们 应重点理解文章第 一句和尾句。通常 情况下,文章的第 一句是观察全文的窗口,可以了解文章的背景和概况。 尾句是文章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表达方式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也是文章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但是传统文章学对表达方式的认识一直处于经验的理解,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例如,记叙和叙述是什么关系?叙述和说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很难从语言形式上对文章表达方式作出明确的区分?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于表达,人们一般只从文章学的角度进行了界说,但并未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因为,文章作为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既是文章学的。也是语言学的,而文章表达方式则具有文章学和语言学的二重性。传统文章学讲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表达方式的混合物。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表达方式,这是两个彼此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校招生》2010,(7):22-22,36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社会各种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其中包括社会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哲学、美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社科类文章虽是科学知识,考查的却不是对科学知识的阐释,考查的仍然是“语文”学科的能力,只要我们具备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社科类文章同样具有可以鉴赏的“东风”和“绿水”。  相似文献   

9.
韩东 《现代语文》2002,(12):37-42
3犤命题特点犦所谓“社科类”文章,是指研究和反映各种社会现象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所谓“科技类”文章,是指研究和反映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内容主要是反映近年的现代高新技术、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及其他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社科文和科技文,在高考命题中属轮考内容,在第一卷中考查,用客观题的形式,共占12分。纵观近年的题目,两类文章在考查的能力点上,表现出如下特点:1、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包括理解指代性词语和短语在句中指代的具体内容,理解…  相似文献   

10.
文章学史: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兼论文章学史与文学史的区别与联系贺汪泽自八十年代初重建文章学以来,短短十几年间,产生了一批文章学教材,出现了一批文章学、写作学和阅读学专著。这是令人欣喜亦堪自慰的事实。然而,也无可讳言,文章学研究还仅仅是开始,一些十分...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在以往阅读分析时,我们往往以分析文章语言点为主,老师和学生关心的是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至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等等,却不大在意。.这种阅读方法实际上是把文章看成是语法结构和句子、词语的堆砌,是培养不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阅读过程是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文章意义进行猜测、证实,再猜测、再证实的心理活动。要想取得令人满意的阅读效果,必须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松华 《考试周刊》2009,(17):117-118
英语书面表达的中心,即书面表达的主题。所谓书面表达的中心或文章的中心,是指文章通过一定的语言说明,阐述和论证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主张。它是英语书面表达的中心、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决定着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每一次写文章前审题和立意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在确立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时,如何做到使自己的文章中心突出、新颖,令读者、教师和评委看好,读后留下好的印象,引起共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章学理论专著,它对文章的产生,变化、发展以及文体分类,文章写作、鉴赏均有系统的论述。刘勰对文章的认识,与今天对文章的认识大体相同;而对文学的认识,与我们有所不同:第一,在他所列文学体裁中,只有诗歌、辞赋等少数几种,不包括小说、戏剧等文体;第二,他所认为的文学性,仅限于运用语言、选择内容和表现手法以及抒情言志等方面,没有涉及到概括现实,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等重要方面。就是说,他论述的文学性,既是诗歌辞赋所具有的,也是一般文章所具有的,所以就其理论体系看,主要是文章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章学理论专著,它对文章的产生、变化、发展以及文体分类,文章写作、鉴赏均有系统的论述。刘勰对文章的认识,与今天对文章的认识大体相同;而对文学的认识,与我们有所不同:第一,在他所列文学体栽中,只有诗歌、辞赋等少数几种,不包括小说、戏剧等文体;第二,他所认为的文学性,仅限于运用语言、选择内容和表现手法以及抒情言志等方面,没有涉及到概括现实,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等重要方面。就是说,他论述的文学性,既是诗歌辞赋所具有的,也是一般文章所具有的,所以就其理论体系看,主要是文章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认真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时,我们可坚持“致远大而尽精微”的原则。所谓“致远大”,即先通览全篇,从大处着手,看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等;所谓“尽精微”,则是从小处着手,着眼于语言表达,想方设法使其变得准确、具体和生动。唯有二者结合、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结构。简而言之,就是作者对文章材料的组织安排和谋篇布局。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可见,向学生讲述文章的结构是小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列举几例,谈一谈小语教材当中常见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质问题主要是讨论文章形式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历代文章学家对此都有不同层次的论述,但相对来说,却没有章学诚说得明确,论述得全面、深刻、辩证。他认为,“文”生于“质”,“质”是起主导作用的,是第一性的,“文”是居于从属地位的,是第二性的;但是强调“质”对“文”的决定作用,并不是不要文章形式不讲文章辞采,恰恰相反,他又十分重视文章的审美愉悦作用和文章本身的特殊规律。章氏辩证的文质观是建立在他朴素唯物主义的“道器观”尤其是“名实观”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曹操文章的艺术特色许善述曹操一生,除诗歌创作外,还写下很多文章.由干时代久远和社会变动的关系,曹操的文章大多巳散佚。今存曹操一百五十余篇文章中,主要是教、令、奏、表、书牍、哀祭之类的实用性文字。仅就这些实用性文章,我们也能看出曹操文章尚理、重情、主气...  相似文献   

19.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高层次的阅读,绝非是仅仅探寻和领悟文章的思想主题,表层性地解释文章的结构,或是解析文章的结构,或是解析文章的技巧。”阅读的本质是要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物质符号”上理解其精神内核,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它需要双方都敞开自己,倾注进全部的生命意识,以最终达到交融与同构。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类文章是高中语文课本中重要的文体类型。同时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经常选用的文章。作为高中生,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能够欣赏社会科学类文章的理性之美,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评判。进而对其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作理性的欣赏和鉴别,能从审美和评判的高度去审视作品.去辨析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