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莫茂芝 《湖南教育》2004,(17):3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4.
王凤霞 《河北教育》2004,(10):34-35
要想让学生能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会问,会说。即学习一篇课文,针对课文题目能提出问题,读完课文,围绕中心段(或句)能提出问题。初读课文后。能简要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能准确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从哪儿读懂的;自己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等。如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时,读完课题就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师)读了课文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学生提出,课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见,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活动的开展,培养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自主合作能力,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语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语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语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此,广大教师付出诸多辛勤的努力,“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理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林红传 《广西教育》2005,(7A):66-66
新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倡学生自主地学习。识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开始。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课内外识字结合起来,使课内识字增加趣味性、课外识字体现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学习是由动机激发和推动的,它直接影响到自主学习的水平、进程和效果。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的意识,主动发展的精神,必须把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动机和兴趣放在首位。在作文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写作  相似文献   

14.
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由于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所以,就需要教师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程序。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作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对一些简单知识,也是教师详细讲解,对难以理解的词汇、段落等内容,更要讲深、讲透,用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养成了懒得动脑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生足学习的主体”,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学力差异足客观存在的,在自主学习中如何去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语课程标准》贯穿期间、渗透其中的是以人为本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确立“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的观点,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语课堂就会形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  相似文献   

20.
邱玉乐 《山东教育》2004,(10):46-46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着差异的学生的探究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亲自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