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包括“训”和“练”两个方面 ,“训”是指教师的指导、点化 ,“练”是指学生的操作、练习。“训”以“练”为目的 ,“练”以“训”为前提 ,只“训”不“练” ,其“训”就失去意义 ,结果必然是空中楼阁 ;只“练”不“训” ,其“练”就失去方向 ,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因此 ,为强化语言训练 ,必须坚持训与练的结合。一、以目标导学生去明确成功的课堂教学须有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一篇课文 ,练什么以及练要达到什么要求 ,教师给以指点、加以明确是必要的。但仅此还不够 ,否则 ,在学习目标的明确上 ,学生则会老是被…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基本功。语文教学中的“训练”是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运用语言文字技能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师为学生的“练”而“训”,学生依教师的“训”而“练”,二者缺一不可。在一篇文章里,“训”什么,“练”什么,怎样“训”,怎样“练”,下面就以《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为例,谈谈怎样抓住各段特点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扎实、充分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宜将与“语文素养”密切联系的概念“训练”作为基本理念加以固定。“训练”不等同于“做练习题”,它是介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之间的教学策略。它包括“训”和“练”两个方面,即“六训”、“五练”,其最高境界是学生自训自练。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要通过训练得到落实;语文训练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是思维、情感等的训练;科学的训练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性学习”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训”文体的内容从《尚书》确立时起,至《度训》《命训》《常训》成书存在一个演变过程。《度训》《命训》《常训》是政治思想家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统治者提供施政治民之策的需要而作,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度训》《命训》《常训》中蕴含丰富的“中”思想,其中为政者治国安民时所坚持的适度原则,则深刻体现儒家的中庸之道。因而,研究《度训》《命训》《常训》“训”的内容,以及体现儒家政治伦理的“中”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宜将与“语文素养”密切联系的概念“训练”作为基本理念加以固定。“训练”不等同于“做练习题”,它是介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之间的教学策略。它包括“训”和“练”两个方面,即“六训”、“五练”,其最高境界是学生自训自练。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要通过训练得到落实;语文训练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是思维、情感等的训练;科学的训练是“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性学习”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1.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就“训练”而言,“训”是针对教师,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训”:“练”是针对学生,学生的反复实践过程就是‘练”。教师的讲是手段,而学生的做、读、说、写,即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最终为己用才是目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以讲为前题,练为目的,讲为练做铺垫,讲练结合,进行适时训练,使学生通过练最终形成综合能力。我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的:  相似文献   

7.
《“导学制”课堂教学模式之有效导练》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导学制”的实践与研究》的子课题.该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五环节”教学法: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导练是“五环节”之一,以“练”带学,以“练”促学,让学生在活泼有序的导练氛围中体会参与的快乐与表达的愉悦,从而感受思维的历练和实践的成功.“导练什么,怎么导练,怎样有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要有教师的“训”,又要有学生的“练”。怎样“训”和“练”?让我们来看看刘秀云老师教学《画鸡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两句话的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句话,说 说你知道了些什么。生1:我知道了达·芬奇画画很好。师:老师刚才怎么说的?生2:老师说,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二两句话,说说 知道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陆艳清  林翠英 《教师》2011,(35):59-60
本文从理论层面的以情育德、操作层面的以练促训、见习与实践层面的以技长能、构建立体课程四方面,阐述了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专业“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改革作出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须处理好五个关系□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黄亢美一、必须处理好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的关系训练,是由相互依存的训和练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有训就要有练,练又离不开训。在讲读课中要进行讲读,从语文基本功训练的角度去看,这里的讲就是训,读就...  相似文献   

11.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教学方面入手就是要彻底改革多年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意识。在实施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对“训”和“练”的关系,以及对训练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产生了一些片面的认识,出现了—些“放任自流式”的做法,致使课堂训练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提高。下面,就“训”和“练”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两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训”和“练”的关系要正确处理“训”和“练…  相似文献   

12.
语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何为“训练”?《说文解字》解释为:“训,说教也。练,涧缯也。”“说教”即启发教导;“涧缯”古意为“在水里反复地漂洗织物”,其意演变为反复地操作。《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教育辞典》解释为:“训练是教育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器晚成”语出《老子》第四十二章。古人在运用这个词语时,往往将“晚”训为“迟”,如《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都也,终必至远。’”不独古人训“晚”为“迟”,现所编成语词典皆训“晚”为“迟”,解释整个词语意思为:大才需要长时间才能长成。训“晚”为“迟”,其实大谬。  相似文献   

14.
开学了,又接一个新班级,刚拿到点名册,班主任就郑重地告诉我,小A---典型的“老油条”,作业通常不做,逼急了一顿乱作。第一次《课课练》作业交上来的时候,我特别注意了一下,感觉很好呀,不但字写得工整,正确率也很高,完全不是班主任说的那样。我把作业拿给班主任看,“抄的,肯定抄的!抄后面答案的。”班主任斩钉截铁地说,同时把作业翻到后面的《参考答案》。可不,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5.
开学了,又接一个新班级,刚拿到点名册,班主任就郑重地告诉我,小A——典型的“老油条”,作业通常不做,逼急了一顿乱作。第一次《课课练》作业交上来的时候,我特别注意了一下,感觉很好呀,不但字写得工整,正确率也很高,完全不是班主任说的那样。我把作业拿给班主任看,“抄的,肯定抄的!抄后面答案的。”班主任斩钉截铁地说,同时把作业翻到后面的《参考答案》。可不,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6.
当今介绍训诂学的一些著作,在解释“训诂”这一名称的由来和意义时,往往把它和《毛诗故训传》书名中的“故训”二字完全等同起来.因为“故”与“诂”古字通用,汉人著述中“训诂”一语多作“训故”,而《毛诗故训传》书名的“故训传”三字又或作“诂训传”,于是便把“训诂”或“训故”看成是“故训”或“诂训”的同义倒文,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又因为《尔雅》篇名有《释诂》、《释训》,孔颖达曾解释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则‘诂训’者,通  相似文献   

17.
“训”与“练”的关系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是教师指导学生在作文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就一篇作文的教学而言,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例如:  相似文献   

18.
当今介绍训诂学的一些著作,在解释“训诂”这一名称的由来和意义时,往往把它和《毛诗故训传》书名中的“故训”二字完全等同起来,因为“故”与“诂”古字通用,汉人著述中“训诂”一语多作“训故”,而《毛诗故训传》书名的“故训传”三字又或作“诂训传”,于是便把“训诂”或“训故”看成是“故训”或“诂训”的同义倒文,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又因为《尔雅》篇名有《释诂》、《释训》,孔颖达曾解释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则‘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于是又认为,“训”与“诂”(或  相似文献   

19.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王玉梅一、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就“训练”而言,“训”是针对教师,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训”;“练”是针对学生,学生的反复实践过程就是“练”。教师的讲是手段,而学生的做、读、说、写,即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  相似文献   

20.
辛燕 《河南教育》2010,(4):33-34
高师钢琴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示范、讲解、肢体语言使用”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坚持体现“正确读谱,有效慢练,强化理性认识,培养乐感”的教学目的,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