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教材关于不作为的相关内容现行苏人版《思想品德》,仅在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负责"第7课"行为与后果"第一栏目"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第78页第二、三自然段,有如下关于不作为的内容。第二段全文:"在法律上,人的行为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不作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其实质就在于应当履行义务而不履行。如:作为警察,接警不出的行为;作为医生,见死不救的行为;等等。"第三段开头:"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作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不作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另外,教材在第二和第三段之间设计了一个感悟活动:"请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背景1.教材呈现苏人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行为与后果"第三课时,以"三思而后行"作为"对自己行为负责"内容的标题,从三个角度作了说明:1.必须在行动前对行为进行选择;2.重视行为过程中的及时调控;3.集中体现在对行为后果的自省及自觉承担应负责任。应该说,教材的分析说明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当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各级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全社会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呼声也越来越大。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不作为是行为的一种特殊方式,与作为具有一种相反关系。对"瘦肉精"事件的反思,结合质检所的具体工作内容,我认为质检所在食品监管中可能出现的不作为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在抽检过程中可能出现专抽已知是合格的产品或在监督抽查中由被检单位送样检验等行为。  相似文献   

4.
不作为犯罪可以分为纯正不作为犯罪和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等价性是指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与作为犯罪的等置问题,其判断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实施不作为行为的人必须是具有保证地位的人,也即必须是具有保证义务的人(即具有作为义务的人);二是发生了危害结果,并且该危害结果的发生与行为人的不作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三是实施不作为行为的人在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必须是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  相似文献   

5.
若要侵权人承担责任,则因果关系认定是必不可少的。在不作为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认定尤显困难。根据是否有介入因素、介入因素之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存在自然力或第三人行为介入的情形下,不作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二是在自然力介入时,不作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三是在第三人不法行为介入时,不作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其中条件规则、相当因果关系规则、可预见规则、比例因果关系规则、替代原因规则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行政行为是国家机关赋予行政工作人员履行特定职责的行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工作人员必须依据特定的职责实施管理和服务行为,如果行政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当为能为而不为”,即构成行政不作为。当这种不作为行为对法益造成严重侵犯,通过其他部门法不足以有效规制的时候,运用刑法也不啻为一项规制惩罚该行为的有效手段。现行刑法,行政不作为主要涉及渎职犯罪一章,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可谓是本章中最重要的两个罪名。结合法理与案例,探讨行政不作为与这两个罪名的关联、行政不作为与不作为犯罪的关联,以期探寻行政不作为的刑事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音位对立与语法对立时"有标记"和"无标记"的概念在内容上有很大差异,用相同的概念来描写和阐释不同的内容容易出现混淆.文章的设想是:将"标记"概念独立出来,作为分析音位体系和语法体系的基础,而"有标记"和"无标记"的概念是在分析"标记"概念基础上的第二层次上的概念,它们不作为对立分析的基础,而作为对于对立关系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8.
一、行政不作为的内涵界定究竟什么是行政不作为?如何给行政不作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这是我们研究行政不作为的一个前提。只有解决了这一步,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理论界通常有四种主张:程序说主张,应从行政程序方面区分行政作为与行政不作为,只要行政主体作出了一系列的实质性程序行为,即表现出积极的作为状态,无论该行为在实质内容上反映的是“为”或“不为”,都应该是行政作为,反之就是不作为。因此,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作为的法定义务,并有作为的可能性而在程序上逾期有所不为的行为。实质说主张,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消极地不…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材从图片到内容涉及的性别问题,对于学生建立一定的性别观和形成客观认识女性的态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虽然教材在性别问题方面已有重大改观,但仍需在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丰富教科书中女性的角色;第二,完善教科书中的女性形象;第三,在图片的处理上应该增加女性角色的数量,直观地、全方位地展现女性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相似文献   

10.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有积极实施行政职责的义务而不实施的违法行政行为。而建立与加强对行政不作为的立法监控是减少行政不作为产生的有效方式。立法者应考虑从行政提序原则、行政程序制度等方面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内容。本框既承接了上一框"法不可违"内容,将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由一般违法延伸至犯罪,又引导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及后果,为下一框"善用法律"探索如何面对侵害和违法犯罪做了铺垫。八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落脚于社会公民养成,而社会公民培养离不开规则。法律作为最刚性的规则,是  相似文献   

12.
正预习是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工具进行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行为,构建一定的新认知,并形成一些新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前预习不是看看、了解的浅层次预习,而是有内容、有目标,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预习。有效预习需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是泛读教材。知道第二天学习什么内容;第二层次是精读教材。看懂"例题"并将练习题做一遍,并把在练习过程  相似文献   

13.
某些教师的"不作为"是指法定的具有履行教育教学义务的教师,未能实施积极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某些教师的这一行为包括故意的教育不作为和过失的教育不作为,以及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不作为、体质发展的不作为及能力发展的不作为,严重损害了学生之间平等的受教育权,违背的是学生的基本利益和平等人权,与教育公平背道而驰。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某些教师教育不作为,可以从微观上折射出我们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影响教育公平的隐患,也可以给许多老师以启示,将教育公平纳为心中的一杆秤,作为对待工作的一条准绳,帮助某些教师避免不作为,产生积极有效的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4.
加强合同管理 防范法律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法律风险是基于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法律主体的作为与不作为,对企业产生的负面法律责任或后果的可能性。作为法律风险管理内容之一的合同风险管理是指对合同约定产生的违规、违约、侵权、怠于行使权力和行为不当这五类风险进行管理。本文主要阐述了合同管理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企业安全运行,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王春云 《地理教育》2013,(Z2):47-47
云南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一年来,地理教学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超越教材而不是脱离教材"原则,用心整合教材,丰富教材内涵,拓展教材外延,进而达到高效和有效教学。做法一:适时将"单元活动"内容穿插,联系前后知识,层层递进例如,讲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讲到"四、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时,对学生提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5-6年级的阅读提出"诵读古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1]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第二点"评价建议"中提出"评价学生阅读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他们是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2]基于此,统编版教材在中高年段设置了12篇小古文,有层次、有梯度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本文结合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的教学理念:"依体式,定终点;研学情,明起点;中间搭上两三个台阶",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人的行为就其发生的过程而言,是在一定的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就其所包含的内容来讲,大致分为政治行为、经济行为、法律行为、管理行为和日常行为等等。在这些行为中,有的属于道德行为,有的属于非道德行为。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德行为,技工学校通用教材《职业道德》第四单元第二节中有这样的解释:“道德行为就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能进行善恶好坏  相似文献   

18.
成功的管理必然会有成功的教育,但在农村基础教育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个盲点,这就是忽视了对教师“不作为”行为的管理。笔者认为,引起教师“不作为”行为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教师职业倦怠引起的“不作为”行为教师工作属于“多应激”职业,容易引起职业倦怠。教师由于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职业乐趣的枯竭感,加上工作的单调平凡和少有成就感,许多教师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逐渐感觉到枯燥无味,甚至于心灰意冷,因缺少激情而在教学中产生“不作为”行为。其具体表现为:工作中缺少热情,只想完成规定的教学时数;上课平淡无奇,语言…  相似文献   

19.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核心问题,现行刑法规定其义务来源有三项:法律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除此之外,合同行为和自愿行为引起的义务虽与先前三种行为不同,但性质是相同的,即都是由一定的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重大道德义务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9月,笔者参加了南京市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组备课活动,对以研讨吃透教学内容有了深刻体会。一、认真研讨,把握教材本次备课内容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深深浅浅话友谊"。因为第三周就要上公开课,所以只进行了两次研讨:一是阅读文本,初步研讨,把握教材;二是试上新课,再次研讨,努力挖掘教材的原生价值,并以此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1.阅读文本,初步研讨首先,研讨本框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包括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