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南有个叶县,叶县有个明代县衙,前年我去参观,见识了打人屁股的竹板子、拴人脖颈的铁链子、夹人手指的木拶子,还有关押女犯的水牢。印象最  相似文献   

2.
政治是一门艺术,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似可视作政治艺术的完美表现。既然是艺术,从道理上讲就应该是高尚的,而与粗鄙无缘;是宽容的,从而拒绝暴虐。但这两点,朱元璋都做不到。  相似文献   

3.
年迈的皇帝祭祖,仪毕,在陵园门口看见一躬身相送的老人。皇帝凝视守陵老人,皱眉,摇头,叹气,上辇离去。  相似文献   

4.
好地方都用来开饭店了.那么漂亮的王府花园,竟然也是一个昂贵的大饭店。反正有人埋单,我也乐得见识一番.好家伙!门前站着这么多的“宫女”和“太监”!领班一声令下:“行礼!”这些“宫女”和“太监”一弯腰,齐声喊:“您吉祥!”真是把我吓了一跳。  相似文献   

5.
平民没有历史。在历史这个舞台能"走几步"的都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在我涉猎的学问中,最势利的以我之见就是"历史"。它宁愿把江洋大盗、土匪流氓请进自己的殿堂,也不会为平民百姓在旮旯里放一个马扎。就连古代的文学作品也如"历史"一样势利,多情的媚眼总是抛给帝王和英豪,其次便是才子佳人。偶尔有人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也都被打入"小说"之类。小说在清朝前乃下里巴人之作,是市井俗人看的闲书,算不上"主流文化"。对老百姓的艺术形象从来都缺少写实的现实主义塑造,有几个形象也都搅到了半是神话半是传说的故事之中。比如董永的老婆七仙女,就一半是人,一半是仙;许仙的老婆白娘子,也一半是人,一半是妖。大多作品中市井百姓的老婆都是一些脸谱化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吕丽萍遇到唐国强.事情将会怎样?一位是颇具文化气质,以正面形象重新树立自已在影坛位置的男星,一位是当今屈指可数几位最具票房价值的中年女明星之一,两位都不再年轻,却胜在演技纯熟,他们俩的合作,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在电视剧《大脚马皇后》片场,两人初次见面了。尽管此前都看过彼此的作品,对对方的事情也在圈中了解一二,但合作还是第一次,不免互道了声“久仰“。在这部戏里,唐国强饰演朱元璋,吕丽萍饰演他风风火火的妻子马大脚皇后。  相似文献   

7.
在古城西安鼓楼西侧有一条老街叫旗记街。这条街以前大都是做古董或笔墨纸砚生意的。如今,在这条街上资格最老的手艺人,恐怕非张慎初老人莫属了。1934年,11岁的张慎初因家境贫寒,到一家印刷名片的铺子当学徒。后来他开了一间小铺子,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生活。当时无非是印制商标或名片,那时采用的是非常古老的石刻板印刷法。1980年改用铅印了,老掌柜的手艺依然好,社会名人的名片也找他印。老人的店铺红火了几十年,这几年却萧条下来。因为老街上几十家印刷部改用电脑排版了,唯有  相似文献   

8.
老樟树     
堂弟来电话。言语急切地说,哥,村里万人广场建起来了.与它配套的是绿化带。村长看中我们湾的老樟树,要移植过去。你不回来阻挡一下.怕再也见不到樟树了。  相似文献   

9.
老枣树     
正似乎还没来得及做好过冬的准备,天气说冷便一下子冷了起来。感觉前几天好像还穿着T恤,今天却得套上厚厚的棉衣才够妥帖。天冷得突然,我挂念着家中已近耄耋之年的老母亲,特意趁周末回家探望。我将车子停在院外,轻轻推开院子虚掩着的门。母亲可能听到了车响,也可能一到周末这个时候,总  相似文献   

10.
老等     
石春 《生态文化》2004,(2):35-37
如果看到一只或是几只或是更多的大鸟,一个个金鸡独立般地单腿站在水面上,缩着脖子,一站就是个把小时或几个小时,一副悠闲洒脱的样子,你千万别以为这些大鸟儿是在观赏风景的美丽,它们才没那么“风雅”呢,更不要以为它们是在享受清水碧流的柔和,它们同样也没有那份“儒雅”。  相似文献   

11.
老姚家的鹰     
孙仲 《生态文化》2013,(6):33-36
老姚说,他爷爷的爷爷带着全家当年从山东逃荒到了东北,落脚在一片大森林里。老姚爷爷的爷爷带着全家人起早贪晚地在大森林里开荒种地,日积月累下来,开出了一大片地。东北黑油油的土地很肥沃,种啥长啥,长啥啥壮实。到了老姚爷爷他爹那一代,姚家在山里的土地是最多的,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当地的土财主。  相似文献   

12.
13.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老北京来说,讲究就不少。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首先全家换上新装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席间,老少互相祝愿、见弟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  相似文献   

14.
成志 《生态文化》2005,(3):36-38
我要讲一个老榆树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老榆树长在我们村西头的碾房旁,据老人们说,老榆树的年龄最少也有三百多年。老人们的祖先见到的就是一人合抱不拢的老榆树。村子里的人挨了一代又一代,老榆树虽然老了,却愈发地粗壮,树皮黑黑的,身  相似文献   

15.
万历皇帝和努尔哈赤几乎是活动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人物,也是导致明朝和建州(后金)力量强弱嬗变的关键性人物。一个政权的强弱变化,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就包括统治者对于臣民冷暖的关心。如万历皇帝和努尔哈赤在"赐暖"上的态度、做法截然不同,使得明朝的大臣与皇帝的关系渐行渐远,而努尔哈赤与臣下的关系进一步拉近,也为异势力的融合寻求到了具体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加快了民族关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教授收了四个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开学第一天,教授让他们解决一个问题:桌上有一只烧杯,杯内盛有水,比水面低一点的杯壁上有一个小孔,水从孔里不断涌出。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迅速采取办法制止杯中的水向外流,教授给了四位学生一天的思考时间,第二天要把各自的办法演示一遍。美国人看了一眼烧杯便走了。中国人打量了几眼也走了。俄罗斯人端起烧杯仔细观察一阵离开了教室。日本人拿着尺子围着烧杯量了半天,记录下一串数字,最后一个离开了教室。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的美国曾有这么一个人:到处漂泊,干过许多工作,但无论他怎么努力,总不能摆脱穷困的厄运。他只想做个普通的店员,但频遭嫌弃。终于,出于同情,一家杂货店老板收留了他。的确,他缺乏做生意的天分——由于生性怯弱,不善言谈,顾客的询问都使他紧张得要命。杂货店老板常常叹气说:"弗兰克,你是我见过的最没用的售货员!"他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芍药不会老     
  相似文献   

19.
思念老北京     
有读者说:"一个作者写多样的人和事,或者多个作者写同样的人和事,这样的书都吸引人。"《日日如新—外国驻华大使夫人访谈录》一书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生活的故事。来自不同国家的大使夫人,她们看中国的视角和体验都带有新鲜感。当她们随着命运之船驶向久已向往的古老又现代的中国,所有的记忆正在成为她们一生的珍藏。在一路感受、一路收藏的过程中,她们通过自己的视角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信息。本书由何秋菊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现节选书中精彩部分,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20.
闲步老天桥     
位于北京城南的天桥,是旧时北京的闹市,又是著名的游览和娱乐场所。1917年至1918年,“新世界游乐场”和“城南游艺园”先后开业。许多民间艺人都到天桥学艺、卖艺、传艺。方圆二里的天桥成了北京众多民间艺术的发祥地。那时,在天桥可以欣赏京剧、评剧、梆子、评书、落子、皮影、木偶、马戏、杂技……。各个时期都出现过一些身怀绝技、行貌奇特的艺人,人们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