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讨论李海林(湖南省岳阳市教育局,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著有《言语教学论》等)非常赞同你(指执教者,编者注)关于语文教学要给学生“震撼“的观点,当然,首先教师自己要震撼。只有教师自己震撼过了,才可能震撼学生。问题是:你是被语文震撼吗?还是被语文所描述的东西震撼了?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不能以自身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个性化阅读"已渐渐被语文老师重视起来。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一、吃透文本,引领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让学生以自己的阅读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学科特点,使语文教师的言语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阅读素养。一位教师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你想让你的话有力量,你必须自己首先要对你的话有敏感度。"事实上,课堂教学中的"说话艺术"永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孜孜以求的。因为有价值的言语是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4.
面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语文教学饱受指责。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在哪里?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有怎样的变化?顾明远先生提出"教师可以少讲一些",这一点特别适合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准确把握自己"讲"的量和度,把课堂还给学生,寻求更加绿色生态的课堂教学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对文本的理解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阵地。你真正读懂文本了吗?你真正把握文本了吗?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这样叩问自己。当我们在教学上感到迷惘时,我们首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是不是找到  相似文献   

6.
你问:要掌握和运用语文导读法,应该从哪里入手?我的回答是:最好先审视一下你的学生观。不管你自己有没有意识到,只要你在进行教学活动,只要你和学生构成了一种双边关系,你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就不能不受你的学生观的支配。学生观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教师对自己教育的对象——学生的一  相似文献   

7.
学生说,他们很想上"开心的,长知识的语文课",不少学生从心里喜欢语文课,可为什么语文课却让他们"想说爱你不容易"呢?谁动了语文的美丽?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呢?怎样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丽?让他们热爱母语,把阅读当作自己的兴趣、习惯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知任重而道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思考。一.唤醒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信力和自豪感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  相似文献   

8.
杨海英 《考试周刊》2014,(42):31-32
正随着高考语文分值的增值(从150分增值到200分),学习语文的劲头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达到白热化的地步。近几年,专家在探索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也争论得不亦乐乎。语文教学路该走向何方?这是语文教师最关心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大家都在苦苦探寻学好语文的捷径,可是学好语文真能一蹴而就吗?培养能力是关键。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在平时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他们自己读书、自觉读  相似文献   

9.
李海林老师在<生活化与语文化>一文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本位,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以语言为载体促进学生心智成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依托生活设计教学,让语文"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1]281,从而使"语文生活化"成为一种可能?笔者现以<品质>(苏教版必修三)一课的三个教学设计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教师》2013,(15):31-31
在一些语文公开课中,我们时常见到这一现象: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教师的评价语用得最多的是"很好""读得不错""真棒"等。那么"好"在哪里呢?是答案有创意还是声音洪亮呢?这样的评价语缺乏针对性,显得笼统而空泛,赏识缺少真情。这种没有"灵魂"的课堂评价语,苍白无力,对学生的心灵形不成震撼。因而语文教学中,要追求课堂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学生对作文无从着手,教师对作文教学迷茫的情况,我就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感悟,以下水作文为载体,从时段随机化、形式多样化、语言儿童化三方面对如何利用下水作文进行作文指导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那么你一定是一位出色的作文指导能手,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教学,就像音乐教师要唱歌给学生听,美术老师要画出画供学生参照一样,你也应该写出一手好文章,这是分内之事.《教师法》中有这样明确的规定:老师应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写作的好手.要使学生"昭昭",我们老师自己怎么可以"昏昏"呢?俗话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不仅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教师要上好一堂作文课,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进行布局,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水试一试深浅,亲身感受一番,带学生一程,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样不但能把握作文课的主动权,也能让学生把你当做朋友,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使他们爱上作文,敢于作文,并体味到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下水作文呢?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追求的不仅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语文,强调的是让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成为主动的求知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什么是"语文味"呢?语文味就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一、语文味在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中在一些语文公开课上,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阅读教学,而对于教材中的字词教学则采取直接回避的方式,这是因为教师在主观上认为字词没有什么可讲的,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己读读写写就可以了。殊  相似文献   

14.
正华东师大的教育专家在一些中学进行了一项调查,主题为"你最喜欢的学科",语文学科被学生们评为倒数第二。为什么最优美、最生动的语言文化课程会让学生这样反感?对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刍,对曾经被自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新的审视。现阶段语文新课改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让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重新回到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正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如果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那么你的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如果学生不喜欢上你的课,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好,他们也会不屑一顾。所以,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呢?结合教学,我谈谈自己的感受:一、教师要苦练"内功"。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偶像,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破坏了这个形象,学生会怀疑、会失望。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心"这一因素,尤其是我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更感到了语文教学的"心"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学生是坐到了课堂里,可学生的"心"在课堂吗?即使"心"在课堂,学生的心有没有用到学习上呢?学生的心是用到了学习上,可他(她)是不是在专心地听授课教师的讲授呢?如果他(她)没用心的话,授课教师讲的再好也是徒劳。为此,我再次强调语文教学"心"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习惯了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嗣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教师变成了"演员",将原本最生动有趣的课文演绎得枯燥无味.将原本最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变成了最干瘪苍白的学科.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由过去的"演员"变为现在的"导演".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师主导,生主体"的角色定位,教师应在以下四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是我们的共识。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将德育渗透在课堂中,在备课时有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教学,把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呢?下面我谈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享。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是一种渗透。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教师在具体操作中,要善于抓住关键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最感动自己的、最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的历史课堂中,学生喜欢历史课的并不多.那么,怎样使历史课给学生带来影响和震撼呢? 教育界有一种看法,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所以,如果教师的历史教学思想十分浅薄,或那些较好的历史教学思想还处于朦胧状态,要想把历史课上得有滋有味,给学生以精神的愉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就勉为其难了.因此,教师要想自己的历史教学拥有智慧,并给学生以享受,就得立志做一流的教师,成办-个"思想者".这就应思考教学是什么?历史及历史学究竟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进行高效的历史教学?只有触及历史教学的底蕴,成为一个思想丰满而深刻的教师,才会使课堂教学放射出智慧的光芒,进发出创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设想,一个没有思想或思想贫乏的教师,一个没有个性的教师,怎么能教出(或感染)思想丰富、个性鲜明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我认为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首先最重要的是设法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语文课,教学的艺术就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能否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是衡量一个语文老师是否胜任语文教学工作的根本条件。1.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维、大胆质疑、积极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学生为本,放弃那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师长"架子,把自己摆在与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