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共性视角的高等教育财政研究路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最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财政的研究进展,从大学公共性视角可以概括为:高等教育财政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现实是从服务公共目的到追求“3E”;西方国家的研究理路是从政府介入到成本分担;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的关切是从吸引社会投入到关注教育公平;高等教育财政的发展路径是政府责任与市场的有限介入。  相似文献   

2.
“县管校聘”是对教师资源配置行政权力的整合,是新时代政府公共职能的显著体现。“公共性”向度可以从根本上解释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逻辑框架,就是政府要求教师以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形式提供公共服务。“县管校聘”面临困境的本质是“公共性”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缺少法源性支持、机制架构引发利益相关者间的博弈以及伦理品质的流失等。“县管校聘”的有效执行需要教育公共性理念的合理复归,通过确立教师职业专业性与公共性统一的法律地位、推进区域整体化治理、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有效模式,同时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提升教师资源配置活力等举措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根据其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不同运作类型,世界各国教育财政体制可分为协作式、分离式和委托式三种.这些不同类型的教育财政体系反映了各国对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不同权责职能,也反映了对市场和政府资源配置机制的不同态度.分析各国教育财政的机制特征,对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方式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两个阶段。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受经济“二元结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政治利益集团博弈以及宏观制度环境的路径依赖的影响。为走出困境,需要打破经济、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建立多元、民主的教育投资管理体制,打破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彭婵娟  刘宝存 《江苏高教》2022,(10):112-118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话语体系,蕴含了国家及其附属机构的价值、行动和规范立场。从历史和全球视野来看,留学生教育政策在经历了“学术取向”“政治取向”“市场取向”的价值观念变迁以后,至今已形成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多元价值取向。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变迁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价值取向变迁总体上属于政府主导型变迁,并受制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价值取向变迁既反映了国家优先事项的变化,也渗透了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冲突与博弈;价值取向不仅受特定国家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还日益被全球性话语所塑造;价值取向从强调单一目标向同时兼顾多元目标的方向变迁。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要建设成来华留学教育强国,需要以国际发展经验的空间横向坐标和中国自身发展进程的历史纵向坐标为尺度,树立与中国国情相一致又符合教育规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育法案》、《教育机会均等法案》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构成了战后美国基础教育公平理念演变的基本线索.它们不仅反映出经济补偿偿、权利平等和质量均衡三种价值取向,还揭示了公平理念转化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7.
教育财政偏好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财政偏好是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流向的倾向性与喜好,在价值选择标准上受教育投资收益、教育财政收入来源、政府角色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教育财政偏好经历了短缺性偏好向制度性偏好的演变,追求短期效用最大化,大力支持强势组织的教育发展,教育财政中立程度较差。秉持公益价值优先的教育财政偏好理念,依法纠偏,实施教育财政投资偏好的民主与科学决策,建立教育信息独立和公开披露制度,是教育财政偏好回归理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危机丛生,政府财政性拨款总量不足,比例持续下降;学费收入占总经费比例持续增长,影响入学机会公平;高校贷款危机凸显,影响加剧;财政分权导致高校财政出现系统化差异。市场机制过度引发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带来大学公共性缺失,体现在高等教育财政规模不足、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质量遭受质疑、教育腐败、大学功能窄化。从2002年始,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政策整体取向发生转变,政府职能强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财政制度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过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知识经济形态以及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质量提升的吁求,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把彰显公共性作为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财政学的视角,以国家财政制度演变为背景,探讨了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变迁的内在逻辑,总结了既有的经验,找出了存在的弊端,进而试图根据教育自身的属性和特征,寻求摆脱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财政困境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三生教育”的内在逻辑与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生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理念在云南各级学校得以推广、实施,通过对“三生教育”内容及内在逻辑进行阐述,找出其内在价值及思想渊源,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指出实施“三生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三生教育”既是教育本身规律的反映,又是教育其价值回归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义务教育法>等有关义务教育保障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加大了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中国彻底结束了几千年来基础教育上学要交费的历史,当前义务教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目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解决义务教育财政问题,从根本上说,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近十年来中国学前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最严峻的社会问题,其反映的实质正是学前教育机会不公平.文章基于财政投入视角,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及归纳,发现大部分研究表明政府责任缺失、财政投入机制不合理是造成我国学前教育机会不公平的主要原因,由此指出应进一步明确政府投入责任、改革财政投入体制.但是对于政府在学前教育领域应该承担多大的支付责任、财政体制改革应侧重哪些方面等问题,学术界还存在一些争论和分歧.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产品属性及其资源配置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纯公共产品的理念导致教育由政府垄断供给,而财政不足必然出现教育供求资源配置失衡。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应走市场化改革模式,多渠道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培育并完善竞争性高等教育市场,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调整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在高等教育领域建立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模式,从而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公共财政制度下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府再三明示教育的公益性质反对教育产业化后,公共财政将成为教育经费来源和保障的主渠道,在这个在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如何认定,经费多元化投入的渠道、成本分担的作法是否调整,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理论与现实课题.文章在对公共财政的性质、内涵作了简要分析后,指出在新的财政理念下,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与成本分担原则都要做出新的调整与改变.  相似文献   

15.
梁文艳 《天中学刊》2011,26(1):18-24
面对经济危机给公立高校造成的经费困境,美国联邦政府积极调整高等教育财政政策,通过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改进高校学生财政资助政策、加大对高校基础科研和科技创新的经费拨款、推动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两年制学院发展等措施,美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着手制定"十二五"教育规划的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应借鉴"他山之石",作出战略性、前瞻性的部署。  相似文献   

16.
普惠性概念的提出其实质是在“入园难,入园贵”背景下,公共权力机关对公众学前教育权益诉求的积极回应,表达了政府在制定学前教育政策时追求的目的与价值.而要实现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必须明确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边界,政府的主要责任在于制定学前教育规划、政策和标准,提供公共财政支持,加强监管这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从政策、财政方面予以大力扶持。明确财政责任及其承担方式是政府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基础。民办教育发展的财政责任正当性源自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政策也为财政责任提供了重要依据。以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方式作为财政责任承担的方式,可以促进竞争、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政府、民办学校、投资人三方共赢。我国需要结合国情,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从相关主体、购买内容、运行机制、监督结构及配套制度等方面构建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世界幼教事业发展趋势: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基于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关幼儿教育的正外部效益的发现和对幼教市场缺陷的揭示。幼儿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有限资源分配不公、效益不高是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主要问题,必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缺失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不够完善,各级政府教育财政职能的定位存在偏差;二是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政府顾虑公共投入资产流失;三是在教育市场化大潮推动下,部分民办高校办学行为损害了教育公益性;四是民办高校合理回报问题界定不清,导致政府公共教育财政不敢作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是建立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财政资助制度,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财政思想历经了"先经济后教育"、"像抓经济那样抓教育"、"教育优先发展"的演变过程。建国初期采取"先经济后教育"策略是一种必然,这与当时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开支巨大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像抓经济那样抓教育"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建国之后我国教育财政思想的转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投入的问题;90年代"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立,从根本上明确了教育的"基础工程"地位,为解决教育投入问题扫清了理念层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