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派文学 (包括诗歌 )实在不是什么太新鲜的玩意儿。从 20世纪初期开始到 20世纪 70、 80年代,欧美的现代主义经历了好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是 21世纪了,欧美人把它看成了一段历史。就是从中国文学发展来看,现代派文学在 20世纪 30、 40年代就已经存在,我们从艾青、卞之琳、李金发、戴望舒、九叶等诗人的创作中不难发现这一点。到了 20世纪 60、 70年代,宝岛台湾也掀起了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但现代派文学在中国又是一个新鲜的玩意儿,即便到了 21世纪的今天也还是如此,这是某种社会原因使然。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当…  相似文献   

2.
曹乃谦在其小说《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中,以干净质朴的语言叙写了地处雁北苦寒地区农民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苦难人生,他们备受物质匮乏和性饥渴的折磨和煎熬,悲苦而又坚韧地挣扎于生存的绝境。曹乃谦所写的温家窑人的苦难人生不仅属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温家窑,它也是当时中国所有偏远苦寒地区农民生存的一种写照,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的后朦胧诗是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到90年代的诗歌创作,创作主体包括第三代诗人以及90年代倾向于"个人化写作的"诗人群。朦胧诗退潮以后,一批更加年轻的诗人,以断裂的姿态挥别朦胧诗人的诗学追求,他们竭力摆脱朦胧诗带给自己影响的焦虑,撕碎有寄托的描红者的身份,致力于开拓一片自由的诗学园地。这群诗人对诗歌的热情,对诗歌创新的追求,对创作表现出的虔诚,在我们这个文学已经失去轰动效应之后的时代里是值得追忆和怀念的。本文试图梳理朦胧诗以后当代诗坛的流派、代表诗人,以及他们的创作和理论,在游动的悬崖上观看后朦胧诗"喧哗与骚动的风景",倾听夜莺在那个时代的歌唱。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的后朦胧诗是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到90年代的诗歌创作,创作主体包括第三代诗人以及90年代倾向于“个人化写作的”诗人群。朦胧诗退潮以后,一批更加年轻的诗人,以断裂的姿态挥别朦胧诗人的诗学追求.他们竭力摆脱朦胧诗带给自己影响的焦虑,撕碎有寄托的描红者的身份,致力于开拓一片自由的诗学园地。这群诗人对诗歌的热情.对诗歌创新的追求,对创作表现出的虔诚,在我们这个文学已经失去轰动效应之后的时代里是值得追忆和怀念的。本文试图梳理朦胧诗以后当代诗坛的流派、代表诗人,以及他们的创作和理论,在游动的悬崖上观看后朦胧诗“喧哗与骚动的风景”,倾听夜莺在那个时代的歌唱。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受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影响,香港电影开始变革,出现了一批区别于传统的电影创作思想,带领大众进入这个历程的是一群当时从国外电影学院毕业后在香港工作的电影人。徐克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香港电影在80年代终于实现了现代化和国际化。至今他的艺术创作思想还影响着我们。  相似文献   

6.
诗人之死     
黄梦菲 《文教资料》2014,(31):52-53
在世纪交替的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重复发生的诗人自杀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甚至有一些人对“诗人之死”产生了过分的赞颂和推崇,发展到关注诗人超过诗歌的地步。对于诗人的自杀我们不需要过分推崇,但诗人自杀与一般人自杀是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诗人之死究竟是否具有形而上的意义,这却可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的出现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抑扬区别。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抱有明显的偏见,他们将叶赛宁划定为"农民诗人",认为他只适合写乡村题材,且格调不高,过低地认识了叶赛宁对苏维埃诗歌所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解冻,叶赛宁被重新评价,其创作的价值被再次发现,评论界在诗人的爱国情感、意象派风格、农民倾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8.
冯汝汉 《高中生》2013,(7):10-11
他们是摇滚音乐的热爱和传承者。自20世纪80年代,崔健在中国内地吼出第一声摇滚乐始,到梁博用它喊出心中的梦想、站上《中国好声音》的冠军台,摇滚这种舶来的音乐表达方式被他们代代相传,成为鼓舞无数人心的力量。今天我们走近这群执著的摇滚接力者,聆听他们对摇滚乐的坚守,了解他们的音乐态度,我们也许会从中获得警醒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这是朦胧派诗人顾城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首朦胧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营造了这样一幅场景:在回归的旅途上,一对恋人互相依偎,度过了沉沉的黑夜。周围是陌生、荒凉而不无诱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60年代生人被称为"老帮菜",70年代生人被冠之以一堆头衔,80年代生人被称为"独一代",如今90后也一步步走上了历史舞台。白岩松说过:"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不易的。"另一方面,每一代人的青春又是相似的,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年轻时曾  相似文献   

11.
一世界面临着一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变革。国外对这场变革的提法还很不一致,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一种是把这场变革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他们认为,18世纪70年代的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外语教育领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革,这些变革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学生学习语言不再被认为是一种简单机械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对语言的自我建构;课堂教学也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些西方外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美国的家庭作业在短短的100多年中经历了19世纪的漠视——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的批判——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改革——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探索几个截然不同的阶段,这对于我们在当前的家庭作业改革中怎样看待家庭作业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黑土地上一个写诗的人,我对前辈诗人王书怀是格外敬重的.这种敬重始于20世纪70年代我上中学的时候,那时我把听人讲起他和他的诗歌作为一大乐事.那时我在写诗方面师从宋歌、吕长河、曲国栋等诗人,学习他们的民歌风,而那时他们是把王书怀的诗歌作为范例的.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作用重大。美国的公众参与是通过参加环保组织开展的,这在20世纪60-70年代表现得尤为明显。60-70年代美国非政府环保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对推动环保立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介绍20世纪60-70年代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基本概况,探索其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其对政府环保立法的推动作用,借以为我国的环保事业提供某种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从19世纪20—30年代起发轫,由于其顺应了人们教育价值观念的变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因而获得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其间经历了萌芽期(19世纪20—30年代)泰勒期(20世纪30—50年代)、发展期(50年代末—70年代中期)和成熟期(70年代中期至今)四个阶段。客观地考察这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都市青年人,是我国新时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现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曾经一度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如今他们都长大成人了,一个个走上恋爱结婚、成家立业的历程。这代人一直在父母的娇生惯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先锋诗人往往被读者冷落、被论者误解,然而他们恰恰是最具艺术开拓性的一群。他们的生命悲剧意识非常强烈,所以,他们的对抗姿态、解构行动实质上是生命意识的冲动与张扬。周伦佑是八九十年代先锋诗人群里最有言说价值的一个,他早期诗歌创作的文本实验价值引人注目,后期诗歌创作对诗歌本质的重建又是他创作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当代诗人埃.蒙塔莱(Eugenio Montale,1896-1981)是1975年诺贝尔文学奖,堪称20世纪意大利和欧洲诗坛上造最高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跨越20世纪从20年代到70年代的时间,以其反修辞学传统和超凡脱俗的观点表现了半个世纪内外于“生活之恶”重压下的人们内心的感受,并以独特的方式抒写了整个一代人的生活经劝和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人的重要代表,海子的存在丰富了中国当代诗歌的意象群落。“麦地”“村庄”曾一度成为海子的代名词。本文认为,除了“麦地”“村庄”外,“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也是海子诗歌意象群落中的重要主题。笔者结合海子的诗歌创作,对海子诗歌中存在的浓郁的黑夜意象与死亡意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