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乌鸦与喜鹊相邻而居。前者是悲观派,后者是乐天派。乌鸦整天伤心流泪,有时还哇哇地大哭,好像日子难以过下去了。喜鹊总是乐呵呵的,欢快无比,好像每天都遇到许多好事。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只谈词本义,或把字本义混同为词本义.本文试从文字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字本义同词本义的联系和区别.字本义是汉字符号的形体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而书面语中,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词,这时,它代表的是词本义.字本义研究,属于文字学范畴;词本义研究,属于语言学范畴.字本义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字的形体形象,词本义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语音形式.字本义与词本义在结构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存在差异.字本义与词本义存在着某种一致性,但又不一一对应.掌握字本义同词本义的区别,对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由“甲”至“癸”十个汉字,自商代便已经存在。但在最初的文献材料中它们就用为天干的代称,本义反淹没不闻。本文以其文字构形、文献用例及参与构形的其他汉字的字义为出发点,从而达到探究其本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教”与“育”是两个有联系但内在意蕴不同的概念,长达百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实践,没有完全弄清“教”、“教育”、“育”三者之间的意蕴界限及其各自的本真内涵,以至于“教育”简化为“教”,以“教”代“育”、重“教”不重“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削弱了“教育”应有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与"育"是两个有联系但内在意蕴不同的概念,长达百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实践,没有完全弄清"教"、"教育"、"育"三者之间的意蕴界限及其各自的本真内涵,以至于"教育"简化为"教",以"教"代"育"、重"教"不重"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削弱了"教育"应有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6.
吴霜 《课外阅读》2009,(18):42-43
我喜欢动物,和喜欢小孩子一样。去年到斯里兰卡,发现这个印度洋上的优美热带岛国,显然不缺乏动物。而我,在那里发现了一种最普通的动物,这种动物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殷商及殷商以前的具体居住环境及居室的构造去探索“向”字的本义,证明“向”的本义并非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的“北出牖也”,而应是“半穴居住宅的出入口”。  相似文献   

8.
汉字学界通常认为:一个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只有一个本义。而通过对《说文解字》进行研究,发现这个结论适用于大多数古汉字.但对少数的古汉字无法解释。对此.从这些“少数的汉字”入手加以探讨,以补上述结论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在对专题片众多认识梳理的基础上,专题片的本义被澄清,并予以清晰的分类;从专题片的本体属性出发,其特征可归纳为真实性、功利性和专门性,并结合创作实践一一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10.
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睡虎地泰墓竹简的出土,在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专制国家——泰国制度的研究热湖,其中,泰简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啬夫"一词更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啬夫进行论述,认为"啬夫"一词的本义,应是指"农夫",而非官称或田神。  相似文献   

11.
“颂”的本义的研讨 ,关系到颂诗形态、起源、创作主体、流变等问题。因此 ,以往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程度地揭示了颂诗的本义 ,虽然至今尚无一致的结论 ,但这是进一步研究颂诗问题的起点。正因为如此 ,如将各家论点予以概括 ,明其立论依据、相互间的传承关系 ,进而评其得失 ,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对颂诗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谋”字在古文献中的用法分析及对“谋”字的古文字字形考证,认为“谋”字的本义应当是“贞问”。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功能繁多,语文学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语文”这一概念,就争论了几十年。究竟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难成定论。由于这个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也就给语文学科的内容和范围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必要复归中学语文教育的本义——语言教育也就是母语教育。或者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母语。  相似文献   

14.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顺”为“理也”,当为“顺”之引申义,“顺”之本义应为“合乎自然次序”。依据有三:第一,参照“顺”的古文形体,比合“川”、“页”两意,可推求“顺”之本义;第二,“顺”之本义在古代文献资料中用例颇多,现代方言俗语亦可佐证;第三,“顺”的这一本义是其整个词义系统的源头和总纲。  相似文献   

15.
“师”的繁体字为“師”,这是一个会意字,左半部表示小土山,右半部表示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所以“师”的本义是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  相似文献   

16.
"青"字本义在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大多数人对其理解较为模糊.作为五色之正色之一,它的本义比较明确,只是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其本义发生异变,又包含了蓝色、绿色、黑色等.本文试图从对其演变过程的考察,略述"青"的本义.  相似文献   

17.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顺"为"理也",当为"顺"之引申义,"顺"之本义应为"合乎自然次序".依据有三:第一,参照"顺"的古文形体,比合"川"、 "页"两意,可推求"顺"之本义;第二,"顺"之本义在古代文献资料中用例颇多,现代方言俗语亦可佐证;第三,"顺"的这一本义是其整个词义系统的源头和总纲.  相似文献   

18.
探讨类的本义,有助于理解“人类”为何称“类”.从目前流行的几种字、词典来看,学界一致认为类的本义是种类,即一般物种的种类.这与先秦文献的记载是不相符合的.种类一词指称一般的物类最早发现于东汉文献.但经考证,类的本义是族类或说是人的种类,而一般物种的种类等是从族类引申出的.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的“伏”是个象形字,其状如一个弯腰曲背的人趴在地上。小篆的“伏”是一个会意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犬”,  相似文献   

20.
"夷"字自诞生以来,其意义一直在不断地拓展延伸,而对其本义的解说则争议颇多至今没有定论。我们认为"夷"意义的发展变化是基于其历史条件和语言发展规律而产生的,本文将从形、音及其对立面的意义等方面入手并结合相关历史、语言条件追本溯源,探索其本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