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五三年十月間修訂的中國歷史課本第二冊是初中歷史課本中修改比較大的一冊,內容包括了隋唐五代和宋元兩章,在中國古代中世紀史中恰好是一般刊物論文中討論得較少的一部分,因之未得定論的地方也便相對地顯得多些。當然,教材優點是有目共睹的,以下所提出的一些問題也不會使它减色;但是爲了精益求精,這些問題仍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第十九章日本一、課時計劃第一課時(教材:自然條件和居民、日本的建國、大化革新、一○二至一○六頁) (⒈)日本的自然條件和居民 (⒉)日木的建國:(一)早期日本和中國、朝鮮的關係。(二)早期  相似文献   

3.
第三十二章尼德蘭革命和荷蘭的興起本刊四、五月號刊登了A·H·齊斯托兹伏諾夫‘尼德兰革命’一文,为節省篇幅,避免重複,從略。第三十三章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的俄國 十六至十七世紀俄國形成了沙皇的專制統治,並由单一民族國家發展為多民族國家。這一時期俄国的歷史充满着一系列複雜的鬥爭過程。(一)沙皇為鞏固專制政權和封建農奴制的鬥爭,(二)農民反對農奴主壓榨的鬥爭,(四)俄羅斯人為保障國家獨立,保障经濟和文化發展條件的鬥爭。這些鬥爭交织为一複雜的過程,在教學中要有條理地阐明這些鬥爭的交互關係,指  相似文献   

4.
第廿一章十一世紀到十三世紀的歐洲城市和商業 ‘歐洲封建農奴制度存在約有一千多年。在其發展過程中,依賴着生産力的發展及伴隨着這種發展而產生的歐洲社會政治制度底變化。它先後經過三個基本的階段。’(蘇聯大學教科書‘世界中世紀史’第一卷引論、一九五三年五月十六日光明日報‘史學’)可見中民中其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是以十一世紀封建社會生産力的發展開始的。生産力的發展,使手工業脫離了農業,商業發展,并造成城市的繁榮。隨之發生了地區之間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和内地市場逐漸產生的過程。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加重了封建主對農  相似文献   

5.
本刊收到關勛夏、金成玢、訪君、錢天澤、劉毅、唐致信等同志來稿,對王芝九編高中課本‘世界近代史’第一册一九五五年修訂本的部分內容、史實和附圖,提出了一些意見。現將這些意見分類綜合發表,供原編者和讀者參考。一 關於內容編排方面 (一)關於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條件問題:在‘英國的工業革命’一章中,編者在分析‘工業革命’這個概念和說明‘工業革命’發生的諸條件時,沒有很好地說明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  相似文献   

6.
第二十四章 歐洲封建君主統一國家的形成第一節法國和英國 從十一世紀下半葉起,在歐洲很多國家中,出現了由封建割據逐漸走向統一的過程,王權在這個過程中鞏固和加强起來,建立超封建君主專制國家。集權制形成最快的國家是英法兩國,到十五世紀,這個過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 統一國家的形成是城市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從二十一章的學習過程中  相似文献   

7.
第二十七章中世中期的歐洲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毛主席:‘新民主主義论’) 隨着中世中期歐洲政治经济发展的過程,出現了文化發展的過程。即從封建文化的完全統治到资產階級文化萌芽並與之堅决鬥爭的發展過程。在這一章中我們要闡明的有三个主要问题。(一)封建文化的特徵,它怎樣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二)资产階級文化運動——文藝復興运動怎樣發生的。(三)资產階級文化的特徵,它怎樣為資產階級服務。关於第一個問題,在上一册課本第二十章‘中世紀早期世界文化’中已經觸及到了。但這里仍必須和它聯系起來。西歐封建文化有这樣兩個特徵。第一、宗教支配着一切文化領域,教會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三年七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对於中学历史课程的科目编排,参照着苏联的先进学制作了调整。调整後,初中历史课的质量将大为提高。因为新计划既避免了高初中历史课科目的重复,中学历史课每一科目的教学时数就得到了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更细致更深入的教学,要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担任初中世界史的教师,比去年的任务更重了,因为按照新教学计划,初中世界史增加的时间最多,而四年来,据我们所知,初中历史教师对世界史尤其是古代和中世史教学研究做得最少,因之现有基础也较薄弱。所以在新教学计划的要求下,集中相当力量研究初中世界史教学问题,恐为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今年寒假,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编印了新的初中世界古代史课本第一册。这个课本是根据苏联五、六年级的历史课本缩编的,对於我们的教学一定有  相似文献   

9.
第七章希腊奴隶制社会的发展一、课时计划第一课时(教材:希波战争的原因和经过、七三至七六页) (1)希波战争的原因:(一)前六世纪末的波斯和希腊 (二)米利都人的起义和战争的爆发 (2)希波战争的经过:(一)波斯的第一次攻势时期——前四九二至四九○年 (二)双方准备再战的时期——前四九○至四八○年 (三)波斯的第二次攻势时期——前四八○至四七九年 (四)战争的结束——前四四九年 (3)希波战争的意义:(一)希腊胜利的原因(战争性质对於战争胜败的关系、雅典的作用) (二)雅典在希腊地位的提高(雅典在防御波斯再犯希腊中的作用)第二课时(教材:雅典的强大和奴隶制度的发展、七六至七九页)  相似文献   

10.
第四章古代波斯一、课时计划(根据课本编者意见用一小时讲完) 1.伊朗高原和波斯部落 2.波斯帝国的兴起:居鲁士和冈比西 3.大流士和波斯帝国的巩固:(一)大流士时代的波斯帝国国境 (二)大流士的统治政策(三)波斯帝国商业的发展 4.波斯帝国的衰亡二、简要说明根据课本编者意见,这一章用一小时讲完,份量是够重的。因之我们认为这一课只能是从各方面对古代波斯做一个概括的介绍。重点可以放在大流士的统治政策上,以说明古代东方奴隶制军事大帝国的政治特点。因进度关系,本章无须补充教材和作更多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这一期刊物出版的时候,各地中学已經快要放暑假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的大跃进的形势下,已将下学年各年級历史課本加以修訂付印。为了帮助各地中学历史教师們在暑假中备課,我們选刊了下面三篇文章,对新修訂課本的內容作一些重点的介紹,希望讀者注意。  相似文献   

12.
詩二首泊船瓜洲王安石 題西林壁苏軾 一、教学要求这一課的两首詩是我国古典詩歌里的絕句。绝句只是簡短的四句詩,无论描写景物或者抒发思想感情,都要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学生接触文言作品还不多,学习这一課,只能要求他們注意学习用语簡炼和重点突出的写法,初步  相似文献   

13.
第十章罗马国家的形成和扩张一、课时计划(教材分配及讲授纲要)第一课时(教材:意大利的自然条件和古代居民、一至三页)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本新出版的教科书,经阅读後,发现有几个问题,特提出来商讨一下。下面所提的意见,是按照原书的页次排列的,所有引用的拉丁,英,法文原著,都是意译。第四页第十三行:“罗马公社里有全体成年男子组成的民众会议,平民不能参加。”“民众会议,这个名词,本书前後使用了好多次,但含义却十分糊  相似文献   

15.
讀了李赓序同志編著的‘中國歷史’第二冊之後,發现其中有些關於史料方面的問題。中國歷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應該通過課本,授予學生確實可靠的歷史知識。现在将這些問題提出,並且寫出自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供李赓序同志及歷史教師們做爲參考,並希望大家給予指正。第2頁:‘隋朝以前,錢幣和度量衡非常混亂,’在這裏所說的‘隋朝以前’的時間性有些含混,應該指出這一階段,是從東晉起到楊堅滅陳統一中國前爲止。  相似文献   

16.
李賡序、王芝九兩同志合編的初級中學課本「中國歷史」第一冊出版後,引起了廣大教師和青年學生的歡迎與重視。這本書在很多方面都是比較好的;但作為一本成千成萬中學學生適用的課本來說,需要商討的地方還是很多。一首先我們認為本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還是不够强的,甚至有個別地方會使人感到模糊不清,具體表現在下列的幾個方面: 一、有些地方,對歷史人物及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處理得不够恰當。如: 一四頁(新本十一頁)在「分封諸侯和周公東征」一小節中,講到周初「東方一部分同姓諸侯和武庚聯合起來,反抗周朝」的歷史事實,也沒有從具體情况的分析着手,只是寫了「武王死後,他的兒子成王年輕,由叔父周公掌握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学校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试用本),已经试用了四年了。现在编者根据新的教学计划,总结了试用的经验,对试用本作了必要的修改。本文想就如何使用好改编本,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力求初二学生不要由于增加了一门物理新课而出现学业不良的现象谈四点粗浅的意见。一、质量标准不可偏目前有些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在物理教学中教学要求盲目地一再提高。一些好心的教师说:“十年动乱时期,欲教不能、欲罢不忍;如今欲‘教’不忍、欲罢不能,长此以往我们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文化建设工作,已在全国普遍展开,並且逐步提高。各地文教期刊,出版的已不下十几种。从各刊物中分题选辑的资料叢编,也有好些种。其中如河南省教育廰编的《文教叢刊》和察哈尔文教社编的《文教叢書》,分类较细,书册较薄,颇便读者的选购参考。在此所想介绍的二本小册子,就是在这二种叢編里的。《史地教学》所选历史教学的文章共十篇。卷首有‘编辑《文教叢刊》的說明’,講得非常扼要。它说:  相似文献   

19.
第十二章罗马帝国一、课时计划第一课时(教材:奥古斯都的统治、罗马的社会生活、三十四至三十七页) (1) 奥古斯都的统治:(一)奥古斯都的统治政策(政治制度、奥古斯都的?力和社会政策)(二)近卫军(三)领土的扩张。 (2) 罗马帝国开始前后的社会生活:(一)奴隶主的腐化堕落(二)游民无产者(三)罗马奴隶主阶级的寄生性。第二课时(教材:演说术、老普利尼、建筑术、罗马文化的意义、三十七至  相似文献   

20.
我覺得初中中國歷史課本第一冊(一九五二年七月版)和第二冊(一九五三年一月版)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兩個重要問題——農民戰爭問題和民族問題,在課本中都沒有按照它的重要性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來。一 農民戰爭問題 毛主席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發表的「中國革命和中囯共產黨」裏指出:「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議和農民戰爭的規模之大,是世界歷史所僅見的。在中國封建社會裏,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在中國歷史課本裏,沒有把這個精神體現出來。第一冊寫中國封建社會共六十七頁,而寫農民起義只占五頁,不只分量不夠,更大的缺點是沒有把秦末第一次農民大起義與西漢經濟發展的關係正確地表達出來。像課本裏敍述西漢「生産的恢復」一段中所寫:「秦漢交替時期,戰爭頻繁,人民死傷和流亡的很多,生産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恢復生産成爲當時的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