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南 《学子》2004,(12):20-23
填报志愿是高考的重要环节,甚至是第二次高考。把握好这个环节,往往能让自己在录取中占据有利的位置,甚至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体育比赛中有一种“詹森现象”,讲的是有些运动员平时实力雄厚,但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一到正式比赛中,他就失误连连,让自己失望,让看好自己的人大跌眼镜。后来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一到竞技场上就因为心理素质不好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相似文献   

4.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学习效率不高,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心理学称此为高考复习期间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不少考生学习出现“高原现象”时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心态,影响学习。有的考生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不住,脑袋里一团浆糊,因此,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有的考生在产生“高原现象”期间,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由于考生对“高原现象”不了解,又…  相似文献   

5.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往往出现或长或短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这一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期或转折点,学生可能走出“低谷”后冲上“浪尖”,也可能坠入“深谷”而无奈,有的考生因此失去信心,有的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对此现象如果置之不理或处理不好,必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效果,甚至导致高考的失败。老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来突破复习备考的“高原地带”,具体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考宜过“立交桥”贾永生一年一度的高考刚过,很多人对高考现状与高考改革又作了深入思索。作为六十年代北大毕业生与在高校工作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亲身体验、耳闻目睹了数十次“高考现象”,倾听与研析了多方意见,得出一个结论:高考宜过“立交桥”。尽管国家对高校...  相似文献   

7.
仲文 《教育文汇》2004,(7):13-13
近一两年来,“高考移民”现象以及因“高考移民”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随之而来的高考分数线要不要统一的讨论,也愈来愈热。今年“两会”期间,这个问题曾引起过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少代表和委员认为,高考分数线不统一,甚至相差很大,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不公平。  相似文献   

8.
无庸讳言,高考在我国,是一根强力指挥棒,是应试教育的风向标。中国高考的特征,可以说是“一考定终身”,甚至“一分定终身”。这种以一次考试来评价并淘汰学生的制度,多年来遭到有识之士的强烈批评。对于中国的教育问题,有这样的评论: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来自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恶性竞争的根源是“高考”,“千军万马拥向独木桥”的根本原  相似文献   

9.
许多参加过高考的同学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在高考复习的紧张岁月里好像总有那么一段时间的不如愿.具体表现为:自己虽然一直在书山题海里夜以继日地遨游,但考试成绩却不够理想,有的沉浮不定,有的停滞不前,有的甚至一落千丈,这么一个特殊阶段称为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下面,就以高三化学总复习为例,谈一谈“高原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负面心理现象之一——“高原现象”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绝大多数考生都会有一段时间在学习上出现复习效率不高,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成绩不但没有较大提高,反而沉浮不定,甚至呈现出一路下滑的趋势。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段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时间,心理学称之为“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1.
2007年高考招生工作刚刚落下帷幕,高考复读的序幕就迫不及待地拉开了,特别是有些学校为了争取生源,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展开了一场生源大战。有统计资料表明,现在复读现象有增无减,三年前还不足10%,近三年来,在突破10%以后,一年比一年高。其实,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一年以利再战,本也是正常现象。可有的高考生“非名校不读”,甚至“非北大和清华不读”,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质疑,也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相当多的考生在中考、高考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客观存在,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  相似文献   

13.
在高考前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高耗低效”,甚至出现“熟能生厌”、“熟能生笨”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在统一配置的高考复习书中丧失了自我,盲目照搬复习书上的作业。针对化学高考复习作业的价值定位和使用功能认识不到位的现象,提出了在“教学最优化”和“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复习题选用的操作范式,研究和展示了不同复习阶段、不同教学目的和功能情形下高考化学复习作业的价值定位和开发的案例,通过分类、整合、优化,以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和使用价值,以期最大限度提升高考化学复习作业的使用价值和教学功效。  相似文献   

14.
高考并非“一试定终身”刘海峰每年7月的7、8、9日3天,都有二三百万的高中生参加高考。这不仅是决定众多考生的前途命运的3天,而且是牵动着数千万考生家长、亲戚、教师以及地方官员神经的3天。高考历来为社会所关注,甚至被称为“天下第一考”,就像4年一次的...  相似文献   

15.
和为贵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英语不断升温,到现在几乎到了“发烧”的地步。面对公共外语中英语独大的现象,最近北京宣布英语将在高考中降低分数,而在江苏,英语甚至可能“退出”高考,只以等级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16.
很多学生在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常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的现象。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心理专家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发现,人们在技能练习中,成绩并不是直线上升的。“高原现象”是高三复习中的规律性现象。出现高原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学习动机弱化、兴趣降低、情绪厌烦、身体疲劳;其次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一时很难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问题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笔者在《高考“阴盛阳衰”现象透视》(见《教育信息报》2003年6月19日)一文中对2001年和2002年浙江全省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作过初步的分析,而2003年浙江高考文理状元皆为女生更是“阴盛阳衰”最好的佐证。同时,2003年的高考成绩统计分析发现,“阴盛阳衰”现象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文科总分和四门考试科目的平均分与及格率10项指标中,  相似文献   

18.
一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现象愈演愈烈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但是,在教育教学领域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问题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在某些地方和学校,甚至愈演愈烈。有人讲我国基础教育有几个奇怪的现象:一是高考升学从娃娃抓起;二是素质教育在向“应试教育”转轨;三是学校异化成了训练考试熟练工的“工厂”。  相似文献   

19.
鱼儿 《广东教育》2005,(3):66-67
填报高考志愿,是人生的一次大抉择,但也是一件让很多考生和家长感到“头疼”的事。尽管已经知己知彼,但是实际操作中常常不经意就陷在一些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认识里,走进志愿填报的误区。而要选好志愿,必须逃离这些误区。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高考填报志愿普遍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20.
高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和“晴雨表”.2011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语文试题也已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其中备受关注、饱受争议的无疑是有着“半壁江山”之称的高考作文.纵观2011年高考的十余套作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还是内容都出现了“滑坡”甚至“倒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