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不仅伴随着一种情感体验.而且情感体验反过来对人的活动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若能引起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发生积极的摹仿和反复进行的趋势。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引起人的行为停滞或改变的趋势。教学是需要情感来支持的。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就必须通过交往来发展自身。教育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展开的,教育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往,没有师生关系的交互性,就不可能有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交往,教育实质上就是师生之间的交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若干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与市场经济和人的发展有关的几个观点作了评析,认为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向作用与互动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不可能是全面的;个人既作为目的而存在,又作为手段而存在,是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个人能力的发展不是人们追求的目的,而是人们追求利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河风 《青海教育》2006,(7):8-10
人这一辈子,若下决心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可以无钱,可以无权;可以无产,可以无业;可以无不朽功勋,可以无惊人壮举,但不可以无为人的责任,无为人的尊严,不可以无羞耻感。孟子曾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意思就是说:人与禽兽的差别实际上并不很多,其距离也许仅一步之遥。稍一疏忽,就可能从人界堕入兽界。人之所以为人,不外乎明礼、知耻、要脸面的缘故。民间有俗语说得十分精辟到位:人不要脸鬼也怕。所以孟老夫子又云:知耻近乎勇。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总不可能十全十美,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优势互补,取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人与人之间,应学会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让每个人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微软公司,是在全球赫赫有名的电脑软件公司。  相似文献   

6.
在任何一个企业组织中,认识人和管理人都是相辅相成的,就是说,对人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措施。比如经常提到的4种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自我实现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就是认识人与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种历史性演变。  相似文献   

7.
资料库     
《中文自修》2006,(1):46-46
不要看到礁石就厌恶海洋,不要因为有死亡就否定生命,生命是美丽的,它本身就是目的。爱人类吧,全身心地去形成人与人之间真诚、善意、平等、团结的亲切友好关系,那时你会发现,活着是多么好啊,甚至悲伤、痛苦都能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8.
《家教指南》2007,(4):33-33
春去秋来、季节变换本是很平常的事,但在转变的过程中,人体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就有必要进行调适。有些儿童可能一时无法适应,严重的就会发生儿童季节性情感障碍。有的情绪抑郁,对事情悲观失望,整天无精打采,不爱与人交往;喜欢睡觉,早晨很难醒来;情绪很容易激动,动辄与人吵架;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懒得动手动脑,学习成绩下降;时常感到头痛、胃痛等。  相似文献   

9.
生存发展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存与发展是同一个问题,人的生存方式的特点就在于用发展求生存。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发展无疑产生了消极后果,但这并不是天人相分观念的恶果。人类中心主义需要反思并赋予更合理的内涵,但否定人类中心主义是不可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反思人类既有的实践与生产方式,建立生产与需要之间合理的辩证关系,提高生活质量与生活品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该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当孩子进了校这种差别就更明显了,智商、性格、兴趣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就学生个体来说,缺点再多的学生也是有优点的,作为老师,最可贵的是要学会赏识学生。  相似文献   

11.
“对话”是在相互之间进行的,因此,对话的因素最少有两个。根据对话教学专家的研究,“对话”既有一般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谈话或会谈的内涵,又有在精神层面相互交流的意义,“也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对话,专指“教学对话”,即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同学以及其他精神产品之间的一种精神互动交流活动,即“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  相似文献   

12.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只有人类才有道德,才有道德教育。道德教育须求真向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人心情平静、舒畅,而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就使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故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本途径。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的完成与否与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应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的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的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象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部长;等部长采访好了,再想副总理、总理、总统。  相似文献   

15.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直接的心理联系。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际关系史。现在人们对人际关系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事业发达,生活幸福,但如果不与人交往,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了解和帮助,失去一些本来可能得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文化里,友谊意即两人之间一种强烈的,一世之久的情感。在这些文化里,友谊发展得慢,因为要持久。但美国是个急速变化的社会,有些研究发现每年每五个美国家庭之中,就有一个家庭搬家。美国人的友谊建立得快,但也可能改变得快。从美国来的人可能刚开始看起来很亲切。美国人常能很容易地和陌生人聊天,他们交换关于自己的家庭、兴趣和工作的个人资料,他们可能热情地微笑说"祝你有愉快的一天"或是"待会儿见",而同学也  相似文献   

17.
刘雪  杨圣利 《师道》2008,(5):48-49
一、学会合作 一撇一捺构成“人”字,如果拆开便不成字了。这个“人”字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完全分开,我们要学会合作。尤其是作为教师,更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支辩论队赛场上只有四位辩论手.但仅靠四人之力不可能赢下一场比赛,这是团队的较量。让我感动的并非辩论赛场上惊心动魄的交锋.而是在整个每程中大家所体现的团队精神。场上,队友之间需要信任与默契,这样才会有漂亮的配合和出彩的个人。场下,如果没有其他所有人的帮助,我们四个人根本就不可能站在决赛的赛场上.辩论讲的是配合,靠一个人不可能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很少往来,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孩子如果缺少玩伴,就会变得漠然无情,自私自利。他们如果置身于闭门自守的家庭,就会形成与社会不和谐的人格,他们可能难以适应未来开放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敢于把信任、友爱和关心给他人;打开自己的门户,以自己的真诚、友善接纳别人,建立一个开放、和  相似文献   

20.
张平芳 《文教资料》2008,(21):174-175
大学生由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转变是人生路上的一次非常大的角色转变,能否实现顺利转变将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人与学校人有很大的区别,存在不同的导向,这就要求大学生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摆脱校园的环境和观念,迅速地与企业连起来,融入到企业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