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会用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整百数的方法估算多位数乘法,并会用估算的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多位数乘法估算思考方法。难点:由于估算的要求不明确,造成估算结果出入较大,必须会根据数据特点进行估算。三、教学设计(一)复习1.请一位学生上黑板计算21×48,并把计算结果写上。2.口算卡片:(乘数是整十,整百的多位数乘法)200×120,30×32,110×50,30×600,412×20,250×40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又分成两部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其中,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难点是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具体地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3.
感知教师提供下列两个题目给学生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的得数,并将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4.
教学前,教师印发两张表格(如下图),一张填出1~3的乘法算式,一张填出相应的口诀(下面三行准备填4~6的算式和口诀,略)。教学开始,教师先要学生观察算式表格里被乘数  相似文献   

5.
初小算术第七册第一章《多位数的乘法和除法》的内容分两节。第一节《用三、四位数乘多位数》有13个例题。通过这些例题的讲授,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应用;掌握用三、四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法则;懂得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相乘,结果不变,可以用来验算乘法和使运算简便;熟练乘数中间和末尾有零、被乘数末尾有零等各种情况的乘法运算和乘法的简捷算法。  相似文献   

6.
验算是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乘法的验算,学生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交换因数位置再乘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另一种是用积除以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因数。这两种验算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例如,我教六年制第六册“乘数是  相似文献   

7.
武岭 《中学教学参考》2014,(10):128-128
<正>我是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年了。最初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课堂讲得还是不错的(实为在唱独角戏),结果让人很失落。那时的我,很想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幽默诙谐的地理教师。然而,每天走进教室都很头疼,学生也不喜欢听我的课,对地理缺乏兴趣,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思想"抛锚",上课随意讲话等一系列问题。那时的我一边忙着管纪律,一边忙着讲课,付出很多却效果不佳,学生的成绩也不理想,我很是苦恼。后来,我找校领导和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为什么学生总是对位错误 常听到一线的小学教师反映:“最近几年,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教师们也因此感到苦恼,常常讨论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一次听“笔算乘法复习课”的时候.几个学生的共同错误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能用乘法的验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二、教学重点: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多少个“十”的理由及乘得的部分积在竖式中如何书写。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当城市里的幼儿已经学会上网,当青少年开始追逐"苹果三件套"的时候,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不可能只满足于教学生用Office和上网了。那应该教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一、学生在多位数乘法竖式计算当中出现的进位错误类型一般来说,通过适当训练,运用竖式来计算乘法,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能掌握。但是,在教学中我们还是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难以过关。以下是我们通过调研分别属于不同城市的三所小学当中的9名即将进入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的平时作业即测试卷等作品,梳理出来的他们在多位数乘法竖式计算中出现的进位错误,主要有以下错误类型:(1)进位错算或使用时机(运算顺序)错误。如,在625×58的竖式当中,有学生是这样计算第一部分乘积的:5×8得40,向前进位4、写下0;然后是,向前面进位1,再将6与之前进上来的4相加、接着在乘积中写0;然后是6×8得到64(口诀不过关),在乘积里写下65。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参加了一段新編十年制教材代数(试用本)试教工作,試教的教材是《乘法公式》这一节。现在来談談这段試教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突出規律和加强基本訓練的重要性乘法公式是基本知識,必須让学生熟练掌握。但是学生常觉得記忆公式很是枯燥,并且公式多,容易混淆。通过这次试教感到,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記忆公式,达到牢固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突出規律和加强基本訓练,是很重要的。从突出規律来說,例如多項式平方是旧教材高中一年級的內容,現在十年制教材在复习运用公式(a b)~2=a~2 2ab b~2的基础上,举(a b c)~2=a~2 b~2 c~2 2ab 2ac 2bc为例,讲透公式  相似文献   

13.
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四个人出游,A发现了一只野鸭,B一枪将之击落,C跑进草丛把它找回来,D将之收拾烹调成菜。四人边吃边争功,各人都认为自己的事最重要6于是去问老师——老师告诉他们:“发现”最重要。  相似文献   

14.
观察是发现的前提,观察要抓住数学对象的特征,从局部跃向整体,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许多学生的思路出现阻滞,陷入僵局。这时,教师提示学生:求数列通项必须明确,要运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方法,寻找各项间的共性。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上述例子中各项间的共性:各项都是分式;各项符号是正负交错出现,可运用 (- 1)n+ 1表达;由第一项分子到第二项分子,再到第三、第四项分子,学生容易看到各项的分子恰等于 2n;由分子到分母,学生容易得出分母的…  相似文献   

15.
杜蕾 《宣武教育》2006,(7):21-22
最近,我听了不少节课,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课上。无论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学生都能迅速、准确地回答;独立练习后教师展示的都是正确答案,一节课下来,几乎没遇到是么“坎”,课上的似行云流水。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真的学会了,学懂了呢?那些学困生,他们的学习状况,是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样做能否体现出新课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呢?”这些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为此,我在教学《笔算乘法》之前先做了一个小调查。  相似文献   

16.
克劳狄斯与于连本来是毫无关系的两部世界名著中的人物,但是,他们身上体现的人性的矛盾,他们获取成功的历程却又某种程度上契合与分离。本文以克劳狄斯和于连为两条主线来分析人性在真诚与虚伪、善与恶之间的转换。莎翁笔下的克劳狄斯和司汤达笔下的于连,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做出的人生选择向来被评论家认为是野心家的历史抉择,但本文认为,在他们野心的背后,有一个更复杂的本心需要我们去探索与发现。  相似文献   

17.
高三数学复习中常会遇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若能借题发挥,师生共同探究,发现一些结论,并应用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中,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笔者就有这样的经历,现将这个过程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 1 从探究到发现 在一次高三二轮复习课上(笔者所带班级为四星级高中实验班,学生基础扎实),有一道解析几何题,源自2011年江苏卷第18题的第3问:  相似文献   

18.
19.
顾元忠 《现代语文》2009,(5):133-134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困扰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的问题,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值得探索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有些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作文难的状况,较快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在作文指导中一直采用“从模仿到创造”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笔者的做法是: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作文教学,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  相似文献   

20.
牛家社 《湖北教育》2005,(10):56-57
语文学科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角色,“蹲下来”和谐平等地与学生一道发现美,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感知美,铺垫搭桥多方诱导启迪学生赏识美,精心营造巧设氛围鼓励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