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望五号船是我国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主要担负战略导弹和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发射试验的海上测控通信任务。该船9次远涉重洋,6次成功停靠印尼、菲律宾、斐济等4个国家的港口,圆满完成了以神舟七号、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为代表的19次国家重大科研试验任务。远望五号船准确把握全媒体时代特点,利用停靠外港休整、外事访问等契机.多途径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有效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良好风貌,受到国际舆论好评。  相似文献   

2.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报道早已圆满结束。作为记者.我不仅有幸在第一时间见证和领略了大洋测控飞船的精彩瞬间和关键动作,而且对于有限信息传播环境中的科技新闻报道有了进一步理解。中国远望号海上航天测量船分别布阵于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海域.担负着测控飞船入轨,变轨,轨道维持.返回以及天地通信等多项任务。在特定时空营造出的特殊信息场域中.如何将四艘船以及卫星海上测控部的信息及时全面地传输给受众,满足信息需求?记者认为.有效整合新闻资源.建构良性传播生态是实现优化传播的对策。一、开发信息资源,借助高强度信息流促进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3.
感受远航     
“这一趟有收获吧?”当诱人的蓝色慢慢地退向天际、远望二号驶入长江入海口时,靠在船舷上,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副主任郭裕芳曾经这样问我。终于见到岸了,兴奋的我忙不迭地应付:“收获不小”。说完就跑到船头去看江面上穿梭如织的船只。两个多月前,刚一踏上远望二号航天测量船的船甲板,  相似文献   

4.
大洋深处     
傅强 《军事记者》2011,(7):40-41
(一)2010年7月下旬,3艘"远望"号测量船——三号、五号、六号又一次从江南小城江阴起航。它们将在140多天的时间里,去太平洋和印度洋执行"嫦娥二号"卫星等多项海上测控任务。  相似文献   

5.
1997年4月2日至7月3日,作为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船员──随船摄影记者,我乘坐“远望2号”航天测量船,在海上连续航行93昼夜,采访发射“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卫星海上测控任务。测控船顺长江口入海,经亚洲、澳洲东部海域,穿越大洋洲及罗列在太平洋上一万多个岛屿,跨赤道,越过经度180度,进入西半球的南太平洋海上测控点。“远望2号”航天测量船,此次出海在东西半球、南北太平洋劈波斩浪,两次过赤道,横跨7个时区,航程2.6万余海里,创下了我国航天测量船一个航次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的纪录。浪摇涌推,日晒雷击,跨海探天…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9月1日开始,记者随远望二号航天测量船南下太平洋跨越赤道,挺进西南太平洋,执行神舟七号飞船海上测控任务。我在海上度过57个日日夜夜,远航1万5千海里,跨越5个时区,经历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在这片“浮动的国土”上亲身经历了神舟七号飞船远洋测控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伏波”号舰艇原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巡逻舰.是英国赠送给国民党政府的第一艘军舰。它曾存二战中参加过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护航作战.还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1946年12月,“伏波”号驶抵南京。  相似文献   

8.
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箭手在何处呢?——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公开的场合,范炬炜的话不是很多,可就是这位憨厚的老实人,在20多年的军事记者生涯中,他的名字与解放军报乃至全国新闻媒体的许多个“第一”联系在一起:第一个完成了环绕中国大陆的“周边行”连续采访,被全国记协和新闻界评价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创举”;第一个随“远望三号”航天远洋测量船连续远航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完成了单船出海时间最长、跨越海域最多的海上航行连续采访,被该船授予“荣誉船员”称号;第一个登上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采访报道海拔5374米的…  相似文献   

9.
1999年11月20日,冬季的印度洋上,一艘舷号“远望4”的银白色海洋航天测量船依偎肴淡墨色的深空.静静地随大洋潆摇,船上巨大的雷达天线面向大穹一这艘由向阳红10号改造升级后的远望4号航大远洋测量船,将首次执行神舟一号飞船发射的海上测量通信任务。  相似文献   

10.
当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派出的救援船到达出事地点时.“环大西洋”号海轮已经消失了.21名船员不见了,海面上只有一个救生电台有节奏地发着求救的信号。救援人员看着平静的大海发呆.谁也想不明白在这个海况极好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从而导致这条最先进的船沉没。这时有人发现电台下面绑着一个密封的瓶子.打开瓶子,里面有一张纸条,21种笔迹,上面这样写着: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1月20日清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发射场。茫茫夜色中,数十只聚光灯把100多米高的发射架照得晶莹剔透,洁白的火箭和飞船静静挺立在发射架旁,宛若一尊高贵的女神像。此时是北京时间5时50分,由于这里与北京有近两个小时的时差,实际上应是深夜3点多。再过40分钟,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就要升空了。 这时,我开始想念几位同样不眠的同事。为了全面、准确、及时地报道这次发射的全过程,新华社派遣了解放军分社的7名记者,分别定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现场、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南大西洋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飞船预定着陆地区。新华社因此成为惟一一家  相似文献   

12.
李颀拯 《新闻实践》2012,(5):84-I0004
结束为期三个多月的培训、体检和考试后,我揣着《海员证》,以海员的身份登上了“平太荣29”号远洋渔船,从舟山港出发。25天的航行.船经常会受到小范围低气压风暴的突袭.有时局部最大风力达11级以上.浪高超过3米。茫茫大海,有时好几天都看不到一艘路过的船。船长解释,作业时船与船不能靠太近,其他船都在附近,“距离也就一到两天的航程吧。”  相似文献   

13.
立拾 《新闻记者》2005,(9):17-17
7月18日,上海市淮海东路3号一幢房屋起火,烧死2人。19日,上海多家报纸报道了这条新闻。笔者偶然翻阅三种报纸,发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军事记,能随舰远征太平洋、印度洋直至大西洋,一次出访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和南非三个国家是很幸运的。走出国门的军事记,开阔的是眼界,丰富的是经历,受冲击的是观念,留下的是终生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追索事实真相、开展新闻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也是国家赋予媒体的权利,但媒体并没有审判权。根据现代法学理念、犯罪嫌疑人在法院未定罪之前.不应被认为有罪,新闻媒体在做报道时,也不能将未经审判判刑的人称作“罪犯”。对报道中的称谓问题已是十分明确.但如何进行具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传媒过剩时代,新闻报道能否做到“三贴近”.不仅仅关系到新闻媒体能否落实好党的新闻宣传方针、能否完成好光荣使命,而且也事关媒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在新闻报道实践中立足于人文关怀.努力促使新闻报道向人性化转型,以人性化报道实践“三贴近”原则.寓“三贴近”原则于人性化报道之中,在推动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面对“封锁”:“3.31”千岛湖事件采访追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3月31日晚,浙江淳安县境内千岛湖湖面 发生惨案,3名歹徒登上正在航行中的“海瑞”号豪华游艇,劫财烧船,致使船上24名台胞和8名船员、导游全部遇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3.31”惨案。 惨案发生后,由于当地有关部门封锁新闻,海外媒体先人为主,不顾事实真相,炮制了大量“推测性”的新闻,一次偶发性的突发性事件被描述为“有军警参与”的政治事件,海峡两岸关系陡然紧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正在形成的良好政治局面也受到严重冲击。就在这样的“封闭性”新闻背景下,文汇报先后于4月2日、3日、4日连续报道了“3…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得需要对其社会责任进行拷问.本文以上游"重庆"与ZAKER"广州"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和指标评分检视两家地方客户端的媒介社会责任及其差异.二者在信息生产、社会监督、提供娱乐、协调关系四项上得分持平但偏低,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均存在问题.本文从内容、问责制度和规范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谓造“神”?就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把道听途说的事,当新闻事实去采写,并堂而皇之地刊发在报纸上。武汉出现“酒变油”的谎言,开始就是两三家媒体炒出来的。这儿我倒钦佩《北京青年报》,他们敢于做开顶风船的角色,刨根追底。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目前,不少记者忘却了这条真理和铁的纪律。他们带着浮躁的心态去写浮躁的人和事,使不少企业家、大阔佬倒在他们的笔下。不是么?闻名全国红得发紫的企业家,改革先锋栽了,有不少变成了阶下囚。江苏建湖有个“黄金灯饰”集团曾名扬海内外,结果空了壳子,人…  相似文献   

20.
减压有术     
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