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说:每个人都像是一座两层楼,一楼有客厅、餐厅,二楼有卧室、书房,大多数人都在这两层楼间活动。实际上,人生还有一个地下室,没有灯,一团漆黑,那里是人的灵魂所在地,  相似文献   

2.
一支足球队中总会有一个灵魂人物,他能凭借自己的意志和拼劲带动全队积极拼抢,战胜困难走向胜利!在一个班级中也同样如此。作为一个班主任不妨在自己所教班级中去发现和挖掘一下这一灵魂人物,让他们带动全班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三一班的陈楠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3.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雅思贝尔斯有这样一个经典论著: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一切令人心动的描述 , 大多发生在一个叫做班级的“生命场”中。在这个“生命场域”中,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协同、陪伴和互助的关系,其中班主任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未来的超市     
一个星期日,爸爸妈妈都上班了。我一个人在家好孤单啊!干脆……好,就这样! 我带上钱去了我家附近的苏果超市。一进店门,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我仔细一看,咦,超市现在是两层楼,占地面积比以前大好几倍呢!好  相似文献   

5.
灵魂之杯     
灵魂是一只杯子。如果你用它来盛天上的净水,你就是一个圣徒。如果你用它来盛大地的佳酿,你就是一个诗人。如果你两者都不肯舍弃,一心要用它们在你的杯子里调制出一种更完美的琼液,你就是一个哲学家。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灵魂之杯,它的容量很可能是确定的。在不同的人之间,容量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非常大。容量极大者必定极为稀少,那便是大圣徒、大诗人、大哲学家,上帝创造他们仿佛是为了展示灵魂所可能达到的伟大。不过,我们无须去探究自己的灵魂之杯的容量究竟有多大。在一切情形下,它都不会超载,因为每个人所分配到的容量恰好是他必须付出…  相似文献   

6.
<正>很喜欢《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的这样一段话:"人的成长需要灵魂与智慧和谐发展,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功利的技术和专业等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关注灵魂、精神和心灵方面的成长。"这段话很有力量,它说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那就是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气象万千的人,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成长的光明。李志欣老师的《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带给我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启示。李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为特级  相似文献   

7.
一位艺术家曾有过这样的论断 :“一位好演员 ,重要的不是让人记住他的名字 ,而是让人记住他演的角色。”其实 ,角色问题并非演员的专利。社会是一个大舞台 ,每个人都面临着如何扮演好自己角色的问题 :你是教师 ,必须为人师表 ,不误人子弟 ,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你是医生 ,必须培养自己高尚的医德医风 ,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你是记者 ,必须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不搞虚假报道。正如俗语云 :干什么吆喝什么。只有每一个人都找准自己在社会的位置 ,演好自己所担负的角色 ,各就各位 ,修其身、谋其政、尽其职 ,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保障社会…  相似文献   

8.
媒体评论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我们都曾经渴望像小蝶一样,遇到一个像周小舟这样能够与自己灵魂共鸣的伙伴,在两颗心中唱同一首歌。虽然每一个青春故事的结局都是错过,但谁又能忘记,那交汇时互放的光亮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郁雨君  相似文献   

9.
我是三年前参加的高考,那时候的我可以说是非常的轻松。住在学生宿舍的三楼,其他年级的都走了,就剩我们高三的在等待高考。高考的前两天,我就把自己的一部分东西拿到2楼的一个空宿舍,一个人住,不想其他人影响自己。一个人很安静,心情也是平静的。很多家长都守着自己的孩子,而我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我知道自己该做什  相似文献   

10.
相传有这样一个童话 :一个国王想把一枚特级勋章奖给最有功勋的人。于是医生、作家、演员、科学家、教师 ,甚至将军、官员闻讯后都希望得到这枚勋章。最后国王将勋章授给了教师。这是因为所有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是教师教出来的 ,故而教师受之无愧。这个童话形象地说明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作为当代教师 ,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这一职业 ?下面我从一名职业教育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真心做教师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 ,不论是参加一种运动 ,学一种乐器 ,还是做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找回自己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 , 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 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 , 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 , 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 , 他们得“找回自己”。 中国民间也有一种说法 , 就是个人客死他乡后 , 就需差一个人一边提着灯笼一边叫着逝者的名字 , 慢慢走回家乡 , 每逢有桥有水的地方 , 还得提醒逝者要小心走好。 这种奇异的风俗也有积极意义 , 在文明程度并不发达的时代 , 反而有更多的人在关注个人的灵魂。而现代社会 , 大家都在忙忙碌碌 , 很少有…  相似文献   

12.
罗莎 《华章》2013,(25)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力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相似文献   

13.
印第安人有这样一个说法,说人走得太快了,灵魂就跟不上,所以匆匆赶一段时间的路,就需要停下来,歇歇脚,好让灵魂跟上身体的步伐。这个说法确实值得我们现代人好好思索一番。在这个忙碌的时代中,我们确实需要找一个时间停下自己忙碌的身体,让自己的人生休闲下来去体会人生的意义,在纷扰之中找到生命的丰盈与美好。  相似文献   

14.
为自己的灵魂而活着是真人,为人类的灵而活着是伟人。所以,这个世上真正的伟人并不多,大多只是现实的赢家。巴尔扎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人类的灵魂而活着的伟人。巴尔扎克的童年很悲惨。所有成大器的人都拥有曾经悲惨这笔财富,但所成之器大  相似文献   

15.
蒋萍 《考试周刊》2014,(2):187-187
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多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细致入微的心灵接触,以人格教育人格,以性情培养性情,以心灵感动心灵。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是一次心灵雕琢的过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人,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6.
张健华 《今日教育》2007,(11S):16-19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智者,只用一个简单的承诺就开启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他们在困苦中寻找简单的快乐和纯真的灵魂,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学会憧憬自己美好的未来。简单,自然,信任,大度……在他们面前,我们胆怯的灵魂无处可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孕育出这样一个特定的阶层.他们出生于下层社会,但目睹上流社会的生活并与上流社会有一定接触,上流社会的繁华似锦的生活刺激着他们的感官,打开了他们欲望的闸门,他们的欲望急剧膨胀,消费的异化导致了他们为达目标,他们不择手段,抛弃了人之为人的灵魂、尊严和伦理。利蓓伽·夏泼和克莱德就属于这一特定的阶层,他们为了踏入上流社会,不惜出卖自己灵魂。  相似文献   

18.
星星点灯     
嫉妒让我好痛苦星星阿姐:坦诚地说,我这人从小就有一颗嫉妒心。我在看到别人比我学习好,考试比我分数高时,心里就不高兴,甚至对成绩比我好的人怀恨在心。我知道这样不好,我该怎么办呢?南昌晓天一个被嫉妒心占据的心灵世界,是会越来越痛苦、狭窄的。孔雀有美丽的羽毛,小鸟有清脆的歌喉。每个人都有欢迎来信330046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7楼星星阿姐收长处和短处,惟有这样,才会有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的长处像星星一样耀眼。换一种想法:啊!感谢他人的长处,让我看清了自己的不足,有了努力的方向。这样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祥林嫂的悲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是以祥林嫂的一生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祥林嫂在生命走向终结之前曾执着地问“我”:“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到底什么是人的灵魂?“灵魂”即一个人的精神。祥林嫂活着的时候是有精神的。在她饱含辛酸和血泪的生涯中,祥林嫂是满怀希望而且执着地守护着自己的生命之魂。但是,在她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面前,祥林嫂面对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的精神桎梏,如同浮萍一般飘飘停停,到最后只剩一具空壳,“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在命运的风口浪尖上,在希望与绝…  相似文献   

20.
邹妍 《教书育人》2012,(20):50-51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职业。只有教师塑造好自己完美的人格,才能以自身的人格来培养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一、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致加西亚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这也应该是我们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