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父子谪居岭海时期,仿陶渊明斜川之游,写和陶斜川之诗,在精神上与陶渊明达成共鸣,但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相关的四首斜川诗词各异其趣。“斜川之游”对苏轼父子尤其是苏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斜川之游”逐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并演化为后世文人雅化生活的一个构成部分。“斜川之游”对了解古代文人的休闲理想和审美精神也具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洋球     
Chencl成tiao跳Se色Znl口.,\cliu球 nal 海you游you游ZnI CaI alU只彩球咖洋 e妇J训彩。曰帅浪∞波{;的们我嘶堆咖跳一吲彩计一炯身{;的们我_五在D评点卜作从‘厅卅冰”5。仙川人,联川到“人海”浪”,从m卜川IIJ\P年的海洋球@常福生 @顾燕华  相似文献   

3.
“游”是艺术主体与客体在澄澈清明状态下心与物的紧密结合,是心灵的由静入动的审美体验活动。“游”作为艺术思维的状态,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强烈的情感、想象和直觉等活动,进入心醉神迷、物我消融,即心与目、物与我相互触发而又相互融为一体的审美境界,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古代文论家就充分认识到“游”丰富的内涵并加以挖掘,“心游万仞”“神与物游”“梦往神游”等便是对“游”的文学审美本质的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我的朋友从深圳给我带来一个日本学生。朋友一见面就对我说: “我可和他爸爸夸下海口了,让小川和你学习汉语,时间一个月,他得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小川是一个15岁的男孩,模样是典型的“小日本”,表情严肃,神态认真。我把朋友拉到一边,问他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5.
苗族的“游方”择偶习俗和古代日本的“游场”择偶习俗,都源于稻作农耕文化。如它们的名字所示,苗族和古代日本都重视“游”的要素,这是因为“游”带有男女两性结合的意思。而且,它们都重视“游”并非是一种巧合,这与由古苗越族群创造的稻作向日本列岛传播有关。古代日本“游场”(Utagakinoniha)一词的产生应该也受到了苗语“游方”(Yex Fangb)一词的影响。在创世神话中记载的始祖“游方”的故事,有助于为后世子孙提供行为依据和正确恋爱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教育部门和学校“禁游”“限游”的做法,其实是“防卫过当”。国外对学生的风险性活动都有保障机制,如日本学生一年两次的远足、新加坡中小学每年3月份为期一周的体验式活动以及韩国修学旅游等,主要靠集体保险分散安全风险,而不是把学生的“成长风险”统统转嫁给学校。国内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给学校“上保险”,不过如果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我很喜欢“游”这个字,无论是在玩中,还是在人生之中,也包括在写作之中,这个“游”都是我非常看重的状态。“游”的反义词,绝对是“呆”。我想告诉你,孔子是一点也不“呆”的;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孔夫子其实并不是一个老夫子,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积极掠夺伪蒙疆地区龙烟铁矿和大同煤矿的矿产资源。日本在“蒙疆”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矿业调查活动,满铁、“蒙疆联合委员会”等日本经济特务机构都参与了这种调查。日本把“蒙疆”地区龙烟铁矿的铁和大同煤矿的煤大量运往日本。此外,日本还残酷虐待“蒙疆”的中国矿工,造成中国矿工大批死亡。总之,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开采“蒙疆”矿藏,以支持其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2008,(9):25-27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五年级上册出现了全新的“整组集中、课内外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邀游汉字王国”。教材分为“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又分“活动建议”与“阅读材料”两部分。“活动建议”给学生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个性特点作选择;“阅读材料”是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的。“邀游汉字王国”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的不仅仅是学习内容的专题性,  相似文献   

10.
我有幸参加教育部组织的访日代表团,赴日本进行了为期14天的友好访问。所到之处,都深切感受到日本文化与教育的特点。通过参观、考察、访问也充分了解了日本的教育制度及现状,学到了许多教育经验,真可谓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一、均衡发展的学校教育在日期间,我们共参观访问了八所学校,有现代化城市的重点中学,有偏僻山村的普通小学,还有特殊的护养学校。总体印象是各学校的办学规模不大,校园环境优雅,教育设施先进。我们访问的最后一所学校叫秋津川小学,是位于日本西南半岛上最偏僻的山村小学。秋津川地区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其面积只有25平方公里,人口约870人,大多是农户,农闲季节多以烧炭为业。秋津川小学办学规模较小,全校只有4个班,共38名学生,但学校的环境、办学条件及教育设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与城市里的学校没有太大的区别。课堂上,有的教室里虽然只有五六名学生,教师依然能运用各种先进的电教设施投入地上课,学生则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在网上认真地查阅资料。课外,学校根据当地的烧炭业,在学生中组建了一些活动小组,如以炭为材料制作出被称为“炭琴”的乐器,并经常举办炭琴演奏会等活动。可见日本的教育是没有城乡差别的,山里的孩子一样接受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神与物游”是刘勰对文学构思想象活动中物我关系的一个理论概括.对这个命题中的“游”字,人们的理解不尽相同.如周振甫解为“接触”,陆侃如、牟世金解为“融会贯通”,黄侃解为“文融”①.从这一般意义上讲,这三种解释大体不错,其中黄侃的解释比前两种稍好些,它突出了物我双方的相互作用.但严格地说,它们都没有揭示出“游”字的美学底蕴。我们认为这一美学命题中的“游”是指一种无意志、非理智、超功利的精神活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成都市一幼儿园组织“修学游”,1.18万日本游6天。幼儿园强调“自愿参加”。 蒋先生的孙女在该幼儿园上学,看见其他孩子报了名,她也硬是要去,在家闹了一个星期,蒋先生一家左右为难。“价格太贵,关键是,五六岁的娃娃去日本跑一趟,有意义吗?”蒋先生说。  相似文献   

13.
小蚂蚁,好调皮,爬上我的地球仪。逛“北京,,,游“巴黎,,,还想看看奥地利。 小蚂蚁,好调皮, 爬上我的地球仪。 逛“北京”,游“巴黎”,小蚂蚁,游世界,旅游不用坐飞机。小蚂蚁旅游去@辛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是典型的实践性课程,重视体验和过程,与中国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共同之处。日本爱知县绪川小学开展的“大家一起守卫的一个地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典型代表,环境教育主题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实地考察、发现思考、担当行动”三环节有机结合,实现了使课程关乎儿童幸福生活的教育理念。其对中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示为:因地制宜,多元化整合课程资源;合理指导,助力活动顺利进行;秉承理念,灌注课程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让幼儿真正理解歌词,幼儿才能很快学会歌曲。为此我在教小班幼儿学习《小朋友爱上幼儿园》这首歌时,做了以下尝试: 我先出示一幅鱼在水里游的图片,请小朋友自由组织语言,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说“小鱼在水里游”、“小鱼在水里做游戏”、“小鱼在水里玩”。最后我小结“小鱼爱在水里游”,让幼儿跟着念一遍,幼儿很高兴地接受了。  相似文献   

16.
设计说明小班孩子最喜欢小动物,小猫、小狗、小白兔……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可是他们对小动物们又了解多少呢?于是,我们开展了方案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此活动是其中的内容之一。活动目标1.了解常见动物“飞、跑、爬、跳、游”的行走方式。2.学认汉字:飞,跑,爬,跳,游。3.能大胆模仿各种动物的律动,能自信地动手操作,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各种动物头饰若干;写有“飞”、“跑”、“爬”、“跳”、“游”的字牌各一个,小房子标志5个(分别写上“飞”、“跑”、“跳”、“爬”、“游”的汉字),各种动物卡片若干,插图操作材料若干…  相似文献   

17.
爸爸妈妈带我去日本参加为期一周的“《非诚勿扰》主题游”,北海道的自然风光让我尤为喜欢。 坐在车窗边我可以看到迷人的田野风光,金色的麦子、绿色的山峦,还有那牛和羊,错落有致,像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八册第29课选有王维的《鹿柴》一诗。柴,课文未有注音,不少老师都教学生读为“chái”。上海市文改会主办的《汉语拼音小报》第237号将‘鹿柴’也注为”“lú chái”。这是不正确的。“鹿柴”系《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辋川集》是王维编辑其在辋川别墅所作的诗而成的,全系咏写辋川一带景物的诗作。原集有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由是可知‘鹿柴’是辋川  相似文献   

19.
<正>共享游学,即教师与学生一起游,一起研,一起学,一起经历,一起成长。“游”是活动形式,“学”是活动重点。对于游学,很多人的认识就停留在“春游”活动上。从“春游”到“共享游学”,是对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游学这种课程形式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图片     
‘、,,Lr甘目.r川洲译卜‘曰色r叭r.,卜.‘护,t.L甩川门1忆‘能川.胜,舰护川阶比溯撇 1884年,法国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驻守在中越边境上的“黑旗军”在刘永福的率领下同越南军民积极配合,在北宁抗击法国侵略军。这幅图是当时朝鲜画家朴定画的。l引L.r卜助卜t.“.医眺拍.即引‘.卜:区.户..瓜趁旧门比.‘.灿‘卜.‘‘乒沈川旧服艺﹄华‘﹄旧“‘..,以了l七.1。;111‘f..,1.““,““l!l-IJll 一八九四年,日本挑起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九月十六日,日本俊略军在黄海向我北洋舰队发动进攻,日本海军军令部长坐的西京丸舰曲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