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客在线     
教育:要关照儿童的现实生活岳伟在《人民教育》2008年第8期上撰文说,现实的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每一周到每一堂课,儿童都在为一个遥远的未来准备着。这种重未来轻现实的功利主义教育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独具特色的儿童文化堵截于学校的高墙之外,使儿童远离了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只有让儿童自主实践,才能使儿童快乐幸福地生活。我仅就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性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教育理论界对学校教育回归生活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那么,学校教育究竟应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应回归到这样的生活:从主体而言,回归到成人与儿童共同的生活;从时限而言,回归到过去、当下、未来生活共在的生活;从内容而言,回归到事实与价值统一的生活;从意义而言,回归到丰富、有趣、有德性和智慧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4.
现实的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每一周到每一堂课,儿童都在为一个遥远的未来准备着。这种重未来轻现实的功利主义教育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独具特色的儿童文化堵截于学校的高墙之外,  相似文献   

5.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提出,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不是按图索骥的过程。教育应保持对生活的超越,对生活起简化、平衡、净化和指导人的生活世界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构筑一种新的可能的生活世界。从主体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统一的世界,是成人生活与儿童生活统一的世界;从精神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存的世界;从时间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个体当下、过去、未来生活统一的世界。教育还应关注学生的虚拟生活世界,找回丢失的校园生活向度,共建学生的全面生活世界,以实现学生发展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8.
何为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理论界有关“学校教育回归生活”的争论,其关键问题在于没有明确什么是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我们认为,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从主体而言,是成人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和谐统一;从时限而言,是过去、当下、未来生活的统一;从内容而言,是事实生活与价值生活的有机结合;从意义而言,是丰富、有趣、有德性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9.
当前理论界有关“学校教育回归生活”的争论,其关键问题在于没有明确什么是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我们认为,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从主体而言,是成人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和谐统一;从时限而言,是过去、当下、未来生活的统一;从内容而言,是事实生活与价值生活的有机结合;从意义而言.是丰富、有趣、有德性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0.
任韧 《江苏教育》2022,(47):7-11
江苏省常州市星河实验小学分校的创意生活课程,是立足儿童成长需求、秉承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以儿童生活力提升为具体目标而开发的学校课程体系。创意生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沟通了课程世界、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链接了学生现在与未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生活力。  相似文献   

11.
刘河燕  贾洪鉴 《文教资料》2006,37(35):57-58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儿童中心论”及“从做中学”是其回归生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他的回归生活教育思想对世界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品德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品德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所以品德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学前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学前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学前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与教育相辅相成,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两者相互促进而发展.但是现实的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过于理性化和体制化,缺乏对学生完满生活的建构;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忽视了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唤醒.教育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努力建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课程观,培养学生重建新生活的能力,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面向现实生活、走向未来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5.
回归生活世界是一种哲学观的重要转向,也是时代的呼唤,其彰显了人性化、人本化和以人为本的内蕴,以此观照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要融通生活世界,实现教育范式的转换,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从成材走向成人,从理论世界走向现实世界,进行生命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青海教育》2008,(3):62-62
一、教育要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教育应当起到引导学生生活向前发展和提升及引导人们向往、追求和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教育不是回归而是引领和超越现实生活,即教育对于现实生活不是“回归”而应是“超越”;对于未来生活,则不是“回归”而是“引领”。二、教育应不应该回归生活世界。教育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抛弃当下的现实利益去感悟人生的意义所在和追求生命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种复杂而又普遍的现象.它本身来源于生活,生活世界是教育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了一个改革的亮点.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学校教育向生活的回归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对学校教育回归怎样的生活和学校教育如何回归生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胡晓霞 《教育与职业》2008,(17):120-122
文章对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和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进行了解读,并对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运作进行构想,认为生长起点是生命教育,前提是自由教育,环境氛围是隐性教育,而让学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桥梁应是交往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