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 ,人们往往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本文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引导学生重视对心理、生理保健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建立并完善自我调控机制”、“利用‘老师———家长联络本’展开书面谈心活动”和“教育学生具备良好的忍耐力、承受力与抗争力”五个方面对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络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和娱乐的一部分,但许多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仍把学生上网“一刀切”,一味地采取“堵”的消极管理方式,而忽视了网络的教育“牵引”功能。  相似文献   

3.
“推进责任教育”即要注重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中学生全面的成长进行负责。责任教育涉及诸多方面,而人格教育是重要组成之一。人格教育即在社会的要求之下,学校掌握中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通过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等非直接教育化手段,使中学生在长期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对学生人格的忽视,导致如今学生的人格参差不齐,对人格教育带来很大的阻碍。学校可以将人格教育渗透到德育、美育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圆满状态”。过去一提到健康,人们往往只注重于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上也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的教师角色中,教师除了要担当传统的“传道、受(授)业、解惑”的角色外,还应该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呵护,正确地引导他们实现心理健康。在中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有:1.思维异常。这些学生大多有…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很多老师认为“难以认同”,“明理”难以深入,教育中“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现象普遍,究其原因,是我们教育中过分重视教育的目标性,而忽视了青少年认知过程的规律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浅析郜城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教师中心论”。这一理论突出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这一理论把学生提高到至高无...  相似文献   

7.
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桂林市十七中曾宪顺近几年来,在教育工作中,随着智力教育手段的日益先进,非智力因素的引导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淡化了。社会、家庭、学校对中学生的教育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只注重其学科学习成绩优良,而忽视了对其健康心理素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徐红 《江苏教育》2010,(6):58-59
加强中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对于其“成人”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在中学教育阶段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人文素质培养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升学的压力使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都还存在着关注表面分数、成绩的倾向,忽视了内在的人文素质教育,以及对学生的“做人”的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9.
新年伊始,教育部 召开了“减轻小中学生 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 议”,陈至立部长作了 重要讲话。各级各类教 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先后 出台了一系列“减负” 措施,每一个教育工作 者,都深感责任重大。 但是在积极推进“减负” 工作的同时,部分学生 家长、教师的头脑中却 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想 倾向,笔者想在此谈三 点看法。 一、减轻负担不等 于只减轻课业负担 每谈及减轻学生过 重负担时,人们往往只 强调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而忽视了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这是一个看似简单明白,却又极易为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是全…  相似文献   

10.
一、将“双基”教学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 创新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着重研究和解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问题。从它的本质和目标来看,创新教育源于基础教育,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没有基础知识的重组和再造的创造性,就谈不上创新教育的开展。但从实际情况看,传统教育模式只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传授和积累,忽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了今天不少的中学生成了书呆子、知识的继承者而非发展者。因而,“双基”教学与创新教育是一种辩证关系,只抓双基忽视创新不行,同样,只抓创新而忽视双基教育将更是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1.
朱祥 《中学教育》2002,(11):19-22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就必须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考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 ,大多数人认为 ,重要的一个区别就在于我国的教育重在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 ,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问题”。这些无疑是告诉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这样一个道理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一、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题的现状及归因浅析。 1998年底 ,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市访问 ,希望听一堂中学科学教育的公开课。一位重点中学的优秀特级教师开了一堂高一年级的物理课。在教学活动中 ,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内容清晰 ,教学方法灵活 ,有理…  相似文献   

12.
现今,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语文课堂中学生生命成长的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强调了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情感,但“对情感的重视,往往只是把它作为服务于地学习的手段,还没有注意到课堂生活本身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中学语教学中,往往中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而,中学生听说能力普遍低下。原因主要有:传统教育的影响;思想认识不足;教材本身的缺欠。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对听说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教材要配套;采取种形式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4.
吕建青 《考试周刊》2011,(64):218+188-218,188
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过于注重基本技能、知识与基础理论的积累与继承,忽视中小学教育活动中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的培养.往往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许多艺术院校培养的仅是一大批“艺匠”,而非“艺术家”类的创新性艺术人才。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已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有些地方矫枉过正,过于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教育制度过于强调考试绩效,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尤以华文独中为甚。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一部分学生由于所谓信仰危机导致审美观念的沉落,审美趣味趋向低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已日益严重。某些粗鄙的、颓废的艺术情调的作品,在中学生中有相当的“市场”,这些现象已越出艺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以及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留守学生的叛逆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而心理素质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多教师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心理健康疏导,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班主任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以身作则,多关注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黄金时代。它是学生们在掌握人类基础性知识 ,从而为从事高层次科学研究、在社会和自然的某一领域有所建树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作必要准备的同时 ,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下简称“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 ,学校总是把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三观”教育相结合 ,并放在重要的地位 ,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 ,该如何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或者说 ,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中学政治课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的一个途径。我们知道 ,中…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而,中学生听说能力普遍低下。原因主要有:传统教育的影响;思想认识不足;教材本身的缺欠。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对听说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教材要配套;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北京安定医院对北京市1000多名中学生进行社交恐惧症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的社交恐惧症患病率较高,有时高达80%。近年来出现的儿童青少年暴力行为、少年犯罪等问题也与我国教育中忽视儿童社会技能培养有关。据调查,校园里的暴力事件大多起因于一些常见的人际冲突问题,如两人因琐事发生口角,因互不相让而升级到拳打脚踢,最后直至“刺刀见血”。最近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完成的一项“企业眼中的学校教育”调查发现,在外企和民企看来,我国学校教育在对学生的社会技能培养上最差,突出地表现为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尊重他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3):75-75
在以往的教育中,学校、家长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却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