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一种新型节目样式。它是借用杂志综合编排的方式,把不同体裁的新闻报道串接起来,由主持人主持播出而形成一次完整的节目。我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伴随着我国电视新闻改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形成以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透视》、福建电视台的《新闻半小时》等节目为代表的优秀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但是,从我国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许多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仍处于简单摹仿阶段,存在栏目设置大同小异、节目编排程式化的毛病,没有真正发挥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传播优势。发展我国…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一种借用杂志综合编排的方法,将多种新闻报道形式融为一体,由主持人主持播出而形成的节目。由于这种节目内容丰富、编排灵活,突出了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所以,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自从上海电视台推出国内第一部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新闻透视》以来,我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杂志节目《东方时空》极大地推动了这类节目在全面的推广和普及。然而,目前我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杂志采取在一个统一名称的栏目下,由几个相对独立的节目单元组成结构方式,使电视新闻由原来的简短新闻集锦变成结构化、杂志化的新闻栏目,操作手法统一,在固定时间播出,这种杂志型节目现已成为深度电视新闻节目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当前科技发展迅速,电视新闻节目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其竞争日益激烈,要想让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能够有更好的市场地位,就必须要从观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让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对于节目编排艺术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当前,编排新闻杂志节目当中,应该让节目的内容体现出杂而不乱,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中心;另外尽量保证其板块的组合能够灵活合理。  相似文献   

5.
正电视新闻杂志打破了固有的电视新闻模式,融合电视与杂志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了电视新闻杂志化这一全新的节目形态。这种节目形态诞生于美国,发展至今已日臻成熟。从分析美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编排方式入手,揭示其给中国电视新闻发展的启示,对拥有巨大受众市场规模的中国电视新闻制作业来说具有现实意义。一、引言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分散了电视媒介的受众数量,为把电视观众重新聚拢到电视机旁,电视从业人员必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杂志曾是大众传播媒介应对娱乐化趋势的产物,一度又因相对严肃的内容受到娱乐化浪潮的挑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央视《新闻周刊》成为国内电视新闻杂志的典型。节目通过使用活泼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丰富节目的呈现形式、彰显主持人的个性魅力,来营造轻松氛围,满足受众需求。在娱乐化语境下,掌握好电视新闻杂志做出调整的"度",打造观点至上、优质的节目内容,在坚守中尝试探索与创新,将是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杂志型新闻节目最早出现在美国。1952年美国广播公司(NBC)副总经理韦弗为摆脱广告商对新闻节目的控制,提出创办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的设想。目前美国的几大商业电视网都有自己的名牌杂志型新闻节目,在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稳定在高位。与电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起步较晚。1987年7月,上海电视台推出了国内第一个新闻杂志节目《新闻透视》。1988年1月,福建电视台创办新闻杂志节目《新闻半小时》。此后,国内诞生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1993年5月,央  相似文献   

8.
CCTV的《东方时空》和CBS的《60分钟》是中西两种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本文从节目场景、叙事手法和选题偏向三个方面来对两个节目进行比较,展现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9.
康来成  郭俐红 《传媒》2007,(6):62-63
概述 纵观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商业电视网,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是其节目规划以及利润收入的中流砥柱.电视新闻杂志之所以能形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其低廉的制作成本,通常制作一期电视新闻杂志所需成本大概只是一小时的情景剧制作成本的一半左右.然而,在电视节目盛行娱乐风潮的今天,新闻杂志型节目受到很大冲击,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纵观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商业电视网,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是其节目规划以及利润收入的砥柱中流。电视新闻杂志之所以能形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其低廉的制作成本,通常制作一期电视新闻杂志的所需成本大概只是一小时情景剧制作成本的一半左右。然而,在电视节目盛行娱乐风潮的今天,新闻杂志型节目受到很大冲击,出现了泛娱乐化倾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新闻改革的深入以及受众需求的变化,电视新闻节目正在向融消息、服务和深度报道、评论为一体的板块式方向转移,“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向。可以说,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在我国的出现,是社会和受众选择的必然结果。其表现为:第一、竞争需要把节目办出特色。杂志型电视新闻,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台方针设置出与众不同的几个固定的栏目,既能显示出自己的风格,又能有较大的容量,让记者可以纵横驰骋,一展身手,如鹰潭有线台开办的《新闻要览》这档节目。其中分别设置了《国内要闻》。《国际要闻》、…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主角。中美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制作的异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具有"杂"、"活"、"稳"节目形态的共同特征;二是存在"高"、"全"、"冷"制作方式的异同;三是存在"多"、"少"、"弱"等节目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陈丹 《新闻世界》2014,(3):28-29
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诞生。20年来,这种节目类型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中国电视新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1/7》以其选题的开阔性、以人载事的叙事策略和编排上张弛有度的节奏安排不断创新节目的内容和外延,定位准确,特色鲜明,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口碑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新闻杂志节目是一档具有特色的电视新闻节目,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杂志节目也受到了冲击。在此情况下,许多节目纷纷寻求变化,如改变节目时长、形式、内容等,希望通过改变而重新焕发生机。本文以《东方时空》为例,探讨新闻杂志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来,许多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编排结构有所改革,板块式、杂志型的电视新闻节目不断涌现,这也使新闻节目中穿插广告的形式有了很大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节目中穿插广告,为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这一形式在我国出现不久,在运作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我们不能忽视。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穿插广告不是一件新鲜事。本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新闻改革和兴盛时期,电视事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个电视台千方百计改善自己的节目,以提高收视率,电视新闻节目自然是重要的改革内容。1961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洛杉矶KNXT电视台创办了一个长达45分钟的《大型新闻》节目。这档节目取消了以往音乐在新闻节目中的陪衬作用,整个节目由一位主持人串联,被称为“杂志型”新闻节目。这种新闻节目的诞生带来了一个很  相似文献   

16.
胡丹 《新闻界》2006,(2):75-76
在频道资源和节目资源[花缭乱的今天,电视节目的竞争可谓如火如荼,不少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凭借新颖的模式、独特的风格、精致的制作在同类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拥有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面对面》、《法制在线》、《新闻调查》这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何以能在传媒市场中取得市场成功,在杂志型栏目不断出现的今天,中国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为何走过二十多个春秋后,还能受到观众的青睐呢?在成功的同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构思策划中又存在哪些遗憾和缺陷呢?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又怎样才能立足创新,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融合的发展,传播手段层出不穷,新旧媒体共同进入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这不仅给传统电视媒体的栏目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也为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全媒体时代环境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如何应对它所存在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闻界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主要从全媒体时代的内涵、全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影响、目前存在的问题,探寻此类节目在新的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指在固定的栏目、固定的时间,采用杂志化的综合编排方法,由主持人串联播出的电视节目。它在新闻内容上杂而不乱,且中心突出,形式上主要以板块结构为主,结合多种电视表现手段灵活操作。目前的电视新闻杂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周播的周刊类的电视新闻杂志,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融合的发展,传播手段层出不穷,新旧媒体共同进入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这不仅给传统电视媒体的栏目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也为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全媒体时代环境下,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如何应对它所存在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闻界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主要从全媒体时代的内涵、全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影响、目前存在的问题,探寻此类节目在新的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杂志的编排方式,由不同的栏目构成,它最早是从美国电视屏幕上推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