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花”“雪”“月”四种事物是我国诗人词人的“爱物”,特别是古代诗词曲里很常见。下面分别列含“风”“花”“雪”“月”的诗词各十句,都是我们初中生比较熟悉的,你能说出它们的作及出处吗?。  相似文献   

2.
《作文》2020,(1):F0003-F0003
早在先秦时代,雪就被写入优美的诗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你知道古人给雪起的“雅称”有多美吗?现在让我们通过诗词来欣赏吗!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与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诗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核心本质。诗的教养,诗的精神,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如此多的诗词,西方读者殊难理解,甚至觉得多余———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隔阂与“冲突”。而频频出现在《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曹雪芹笔下,则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书中人物的气质与才华、生活与情趣,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反跌后文———借诗为伏线,为暗示。如果只以“空无依傍”的“一般标准”来欣赏品论,自然“失其泰半”。至于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位新来加入大观园群芳行列中,分韵作“试帖体”三首,看似可有可无,实有深意在焉。表面上同咏红梅,骨子里是分题钗、黛、湘三位女主角的收缘结果的“诗谶”。在曹雪芹为小说人物安排的诗词、灯谜、酒令中,无不如此。这是雪芹独到的小说诗词的特种艺术手法,从古未有,以后也无人能知能悟,能学能仿。诗词,在雪芹笔下的奇妙作用,宜乎用心体识,用志覃研。  相似文献   

4.
王菲 《英语广场》2023,(12):55-58
诗词中的抒情,通常不是作者的情绪和思想的直接表达,诗人大多喜欢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意象”是“意”和“象”相结合的最好方式。诗的精神在于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45首使用了“雪”的意象,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据了13%的位置。弗罗斯特诗歌标题包含“雪”的有《雪》《雪尘》《雪问》《雪夜在林边停留》和《一堆残雪》。弗罗斯特的诗里,各种雪景中的雪都有着各自的象征含义,探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雪”意象有助于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教学《瑞雪图》这一课,可在课前互动中先围绕“雪”的主题,让学生用词句形容雪,诵读写雪的诗词,演唱写雪的歌曲,激起学生的兴趣.展示学生丰厚的知识储备,为课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与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是诗人,他的诗才还表现在《红楼梦》中所写的大量“诗论”上。这些“诗论”虽然如同小说中的诗词曲赋一样是书中人物说的,应该与曹雪芹专门写的“诗论”有所区别,但我们把小说中的“诗论”与敦氏兄弟、张宜泉等人对雪芹诗词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1945年在重庆发表后,为全国文化界所瞩目,有十多种报刊发表了唱和之作。当时《新民报》晚刊编者附注,说“它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说,蒋介石曾就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问他的“文胆”陈布雷,陈布雷回答说“:气度非凡,气吞山河,可称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但如何使初中的孩子们真正体会该词的壮阔意境和“不可及”的大气魄呢?下面,笔者换一种解读思路,通过“三比”来理解和把握该词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宏大气概。一比见豪气。初中课文中有一篇写雪名篇,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该文与毛泽东的这…  相似文献   

8.
要对诗词进行鉴赏,关键先要理解诗词,从“类型”“情词”“形象”“信息”等方面理解,可使鉴赏诗词水到渠成,鉴赏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词,部分诗词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气象气候规律,本文就试着列举部分诗词。一、气温的年变化“天山有雪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还京》)“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岑参《火山云歌送别》)“崔嵬”,高峻耸立的样子。“火山”,即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它虽东西绵延约100千米,最高处海拔800余米,却因南、北均有海拔1000~5000米的高山而深陷盆地之中,因此地形封闭,四季少云,日照时间长,十分炎热,夏季地面温度可…  相似文献   

10.
向上·生命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晋梅中学“雪香”文学社成立于2002年,古老的黄梅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中国“戏曲之乡”“诗词之乡”和“楹联之乡”的美誉。黄梅学子自小深受诗词楹联、戏曲歌赋的熏陶,人文环境得天独厚。文学社成立至今,社员多次参加省市级作文大赛获奖,已有多篇作品发表于各大报刊。  相似文献   

11.
祁娟同学问:“《沁园春·雪》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时描写了北方的雪景,作者却产生了不同的感慨,请问这两首诗词在借景抒情上有什么不同?”诗词讲究情景交融,诗人笔下的景致实则已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结合体了。同一景物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同样是北方冰天雪地的景致,在毛泽东和岑  相似文献   

12.
学习毛主席诗词,常常要碰到一个“象征”的问题。譬如说,《沁园春·长沙》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象征当的工农革命运动波澜壮阔的大好形势;《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象征坚贞不屈、大公无私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七律·冬云》中的“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象征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方面修正主义嚣张一时,一方面真正的革命者正在马列主义的旗帜下重新集结力量坚持斗争这个新的形势。以上诗词中的象征意义都是显而易  相似文献   

13.
王需 《文教资料》2009,(2):8-10
唐宋诗词中出现了“男子而作闺音”现象,本文试从词史发展、诗词的表现手法、文学审美心理转变及诗词所寄予的政治内核等方面做一探讨,同时指出这种现象对宋元以后的戏曲、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却杳无了。古典诗词中到处弥漫着飞卷如席、如诉如泣的盛大雪况:“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像我等而立之辈,虽未历沧海桑田的大变迁,但儿时作文里的“雪”气还是蛮足的,好歹也目睹过那让人隐隐动容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吧。可现在满嘴冰淇淋的孩子们呢?令其捧着课本吟诵那莫须有的“大如席”,他们会不会牙疼呢?而未来的孩子,该不会把头探进冰箱里去体验雪的滋味吧?没有雪的冬天,还配得上叫“冬”吗…  相似文献   

15.
群芳安可比?梅花天下春!在“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严寒季节,独有梅花怒放。它那凌霜傲雪的品格,俊逸不凡的风姿,幽幽袭人的异香,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历代诗词中咏梅的佳作,至今传诵不衰。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词中,“可怜”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仅唐宋诗词中就有一千多处。“可怜”在现代汉语中的主要意思是“值得怜悯”。那么古典诗词中的“可怜”是否都作“怜悯”解呢?其实,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有不同的含义。下面,我们对“可怜”的语境意义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1936年2月初到陕北看到大雪后作的。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作者把这首词赠给了柳亚子先生。“索句渝州叶正黄”(见《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指的就是这件事。 这首极负盛名的《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精品,它集中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笔调豪迈,气  相似文献   

18.
《玉梨魂》与《雪鸿泪史》是民初鸳蝴派小说的代表作品,其共同点都用了以诗词入文的叙述形式。这种叙述形式在演进中不断地发展。从明传奇的“附赘累牍”到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以诗为媒”,直至《玉梨魂》与《雪鸿泪史》,入文诗词开始承担起传达人物情绪体验的叙述功能。这种叙述形式既源于古代文学传统,又适合小说中旧礼教下才子佳人情感表达的身份需要,徐枕亚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但这种叙述形式历来为新文学家们所诟病,这就需要重新审视原有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理解诗词文化的深厚思想,传承和弘扬诗词文化 精髓,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浸润式”教育。让诗词文化 真正走进课堂,深入人心,根据各阶段学生特点,设计启蒙认 知、系统掌握、创新探究等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由表 及里地理解诗词文化内涵,领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校园是传 承诗词文化的现实土壤,学校开展诗词文化“浸润式”教育实 践,把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中,以实现校园 文化、学校课程、学生素养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最终促进传统 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相似文献   

20.
袁坚 《父母必读》2023,(12):24-27
<正>雪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和快乐。没下雪前,人们就期盼着它的到来,想着欣赏雪景、围炉饮酒的美好时光。过了立冬,后面接连的两个节气就是小雪和大雪—每到了这时候,大家便开始盼望:什么时候能下一场雪呢?说到雪中诗词,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