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卜美玲 《阅读》2012,(7):39-40
一天.我发现我家厨房的洗菜池边多了一个桶.我问妈妈:“水池边放一个桶干什么?”妈妈笑着说:“过几天你就明白了.”之后的几天里.我就细心地观察。原来这只水桶是存放淘米水的。  相似文献   

2.
悦读记     
顾鹰 《阅读》2023,(34):20-21
<正>小时候,在大人眼中,我是个安静的好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很听话,不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亦不错。之所以说是“大部分时间”,是因为在一件事情上,我总是固执地把母亲的话当作耳旁风。我的母亲是个没受过什么学校教育的农村妇女,这一直是我长大后觉得她顶了不起的一件事,因为她虽然没进过一天学校,但是后来在小店里做事时却能把账目管理得清清楚楚。  相似文献   

3.
一只花瓶     
列宁①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小列宁怕说出实话会遭到姑妈的责备,于是他也跟着大家回答:“不——是——我!”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但是她没有揭穿这件事,反而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三个月里她给儿子讲各种各样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  相似文献   

4.
礼貌的力量     
周冒灵茜 《阅读》2015,(14):24-25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是孔子教育世人要讲文明、懂礼貌。可是,在经历了一次打电话的事件后,我才真正明白了礼貌的重要。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打电话约同桌出来玩,“喂,小老鼠,下午三点来我家玩。别迟到,不然有你好看的!”电话一接通我就大喊起来。“谁啊?怎么这么说话?”一个女人的声音。“喂,叫‘小老鼠’接电话,我找他有事。”“他不在!”电话被用力挂断了。“不在?怎么可能?‘小老鼠’不是说他会在家等我电话的吗?”我嘀咕着,“再试一次,如果还不在,星期一我非找他算  相似文献   

5.
彭柳蓉 《阅读》2023,(ZD):42-47
<正>伊人声音如细雨幽兰:“白玉京里有一样足以毁天灭地的宝物。开启宝物的钥匙就在兴庆宫某个人的手里。我也是此时才知道。先知当时让我在开元十四年这一天的申时一刻去兴庆宫的一处凉亭。站在亭子里的人就是我要找的人。他身上的香薰球就是开启秘宝的钥匙。”伊人年少时曾在道观里生活过一段时间,无意中救了一个拥有先知之能的“异人”。先知告诉她,她深爱的人会死在她的面前。终其一生,  相似文献   

6.
逛街的烦恼     
在我的心中,逛街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逛逛书店,到玩具城里乐一乐,去小吃店里饱饱口福。可现在逛街也让我烦恼。今天,就听我诉诉苦吧!烦恼事件一:过马路的“专业指导课“或许是父母太关心我了,或许是他们不知道女儿已经长大了。  相似文献   

7.
黄清云 《阅读》2016,(Z3):53
大家好,我叫黄清云,来自靖江市城北小学五(1)班。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烦恼:一写作文就感到无话可写,只有绞尽脑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写出来,但写出来的作文却是干巴巴的?我以前也是如此,但发生了一件事,它改变了我无话可写的囧状。去年暑假一个中午,妈妈有事出去了,她让我和爸爸一起睡午觉。虽然我最讨厌睡午觉了,但母命难违,只好乖乖地躺了下来。过了一会儿,爸爸就打  相似文献   

8.
蒲喜明同志在《“前置宾语”说是不科学的》一文中指出:“我们分析句子结构的根本原则,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从这一原则出发才能正确反映句子的表意方式和本质结构。”又说:“分析句子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句子的结构关系,从而更准确、透彻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见《陕西师大学报》1979年第一期。以下引文出处同此。)这些意见无疑都是正确的。问题是要把这些意见贯彻到实践中去,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蒲喜明同志的这一篇文章,就很难说是贯彻了这些意见的。  相似文献   

9.
<正>我家是一个单亲家庭。听隔壁的多莉太太说,我的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  相似文献   

10.
哥哥变了     
周葛伊 《阅读》2013,(7):44-45
我有个哥哥,和我在同一所小学上学。说起他来,老师皱眉,老爸摇头,老妈叹气……数数他的毛病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他是个“邋遢王”,每天早上不刷牙,鼻涕拖得老长。衣服扣子常常这粒扣到那粒,一天下来,浑身上下就一个字——“脏”。红领巾系得像餐巾,两个角都飞到身后去了。  相似文献   

11.
本课的第二段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二段,数数这一段有几句话,用铅笔作上记号。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要重视句子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因此,学习第一句,我首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在什么样的天气里,雷锋和小同学去干什么?”学习句子同时结合课文采用换词法理解“一起”的意思。然后齐读这一句。接下来指名读第二句,问:“他们走到桥边看到了什么?”学习句子同时利用投影片,理解“漫”的意思。小语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想象  相似文献   

12.
“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张开,你却得到了一切。”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换一种角度去看待,换一种心境去面对,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是如此美丽。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以前我总是认为自己在数学方面一点天赋都没有,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我反感数学,不愿意去面对,只是选择逃避。而那次参加数学提高班的选拔,我意外地被选中了。当我拿着那张竞赛试卷时,我突然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好,原来我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差劲。那一刻在我心中,一缕云彩从天空中飘过,我看到了湛蓝的天……后来我才知道,我这只小鸟一直被一个叫“不自信”的笼子…  相似文献   

13.
李墨波 《阅读》2022,(ZE):4-10
<正>“我叫任溶溶,其实我不叫任溶溶。”“人的一生总会碰到各种各样机缘,这是不是像一个童话呢?”“为了让小朋友和儿童文学作家多看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我就译啊译,译得越多越好!”“我生下来就该干这一行,这一行也用得着我。”他是儿童文学泰斗、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这位世纪老人,笔耕不辍,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大旗。  相似文献   

14.
施菊芳 《阅读》2011,(5):22-23
孩子们,你们喜爱劳动吗?你们有过快乐的劳动体验吗?如果你认认真真去做一件事,仔仔细细地观察一下劳动的全过程,把它写下来,那将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我班有个“刀子嘴”叫赵滢。他中等身材,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大家刻骨铭心的是他的嘴巴。他那嘴巴好像是专门用来教训人的,班上不少同学都被他教训过。我与他同桌,“受训”的机会自然不会少。当我因为数学测验获得高分而忘形时,他会冷冷地说:“别高兴过头了!小心,骄傲使人落后。”当我不小心丢了零钱而伤心时,他会指着我的鼻子说:“谁叫你把钱带到学校来的?丢了活该!要是我捡到了也不会还你的!”为了这些事,我跟他急过许多次。与他相处时间长了,我发现,虽然他有一张人人都讨厌的“刀子嘴”,但他都是善意的,他还拥有一颗不被人注意的“豆…  相似文献   

16.
笛法兰 《阅读》2013,(3):50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这段话的意思是:不懂就要去问,不会做就要去学;即使有能力去做一件事,也要懂得谦让,这是成为品性高洁之人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就要谦虚好学、懂得谦让。《荀子》是我国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况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春节如何过,较之孩童,自己是忧大于喜。忧从何来?一忧“赶场”。亲戚朋友多,过年当然热闹。但7天假,一天挨一天地排着今天到你家,明天去他家。头两天还新鲜,到了第三天就麻木了。不仅是舌头麻木了,感觉也麻木了——到这家是吃喝打小牌,到那家还是吃喝打小牌,“节目”一个样,天天面对同样的几张脸,以至于老怀疑时间是否停住了。真个是“度日如年”!二忧“厨务”。本人不善厨艺,但让人羡慕的是有一个擅长且喜好厨艺的老公。可是挨家吃了几天,到自家吃什么好呢?搜肠刮肚地设计了几款新样的“绝活”,老公埋头到厨房大操大办了。只是他大厨风范太到位,准备工作和善后清场工作——收拾碗筷、打扫房间从来都是一概不管。这等杂务粗活就非我莫属了,谁叫自己技不如人呢!不过就算是夫妻双方的分工、合作吧,再说自己也不能白吃白喝啊。每每看到满厨房  相似文献   

18.
文章又要写得好,又要写得短,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写文章的人要朝这方面去努力。用现代的话来说,这是为读者着想,是群众观点。同时,自古以来有许多短而精的文章流传下来,而独不见一篇长而臭的“大作”被人们记住。总之,要发挥文章的作用,不得不讲究“以简驭繁”的写作的功夫。《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秦晋殽之战,秦军大败,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被  相似文献   

19.
蜗牛的森林     
王一梅 《阅读》2014,(4):9-10
蜗牛生活在一片草地上,对于蜗牛来说,这里就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可是有一天,草地上来了一只穿红靴子的兔子,蜗牛很热情地招呼说:“欢迎你来到蜗牛的森林。”兔子听了哈哈笑着说:“这样的草地也算森林?最高的草才过我的靴筒。”  相似文献   

20.
学雨 《阅读》2006,(12)
嗨,大家好!欢迎又来到碰碰车乐园。你驾着你的卡丁车,我开着我的碰碰车,让我们到“同音字”园游历一番吧!孙膑、庞涓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两人拜了同一个老师学兵法。有一次,老师想考考他们,就让他们每人一天拾回“‘百’担榆柴”,谁先拾好就算谁赢。第二天一大早,庞涓就扛起扁担、拿着斧头上山去了。孙膑却从从容容地吃了早饭,然后才带上斧头,背了些书,在山上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读起书来。庞涓想:我身强力壮,这次一定要赢孙膑。他拼命地砍呀、捆呀、担呀,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拾了99担榆柴。而孙膑呢,看到天色已晚,才收起书,砍了一根粗柏树枝做扁担,又砍了两捆榆树枝,不急不忙地挑着下山了。庞涓见孙膑只砍了一点点柴,心中暗暗高兴,心想:这次我赢定了。没想到孙膑却对老师说:“今天我赢了,师兄砍了99担,也不够‘百担’,我却是完全按照您的要求砍的柴。”老师点了点头,笑着说:“孙膑赢了。”庞涓直到这时才领会了老师的意图。请问:为什么庞涓砍的柴多反而输了呢?鲁班十几岁就投师学艺,跟着师傅到南山密林中去修香岩寺。一天,鲁班陪着师傅在山上踏看,走到古柏和怪石面前。师傅说:“古树怪石,真真少见!”鲁班说:“如果在石上再建座庙,就更好了。”师傅看了看鲁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