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词虚化是语言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现象。通过虚化产生的新词与源词之间一定存在时间的距离 ,其间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在这一渐变过程中存在可称为“意味”的过渡态。  相似文献   

2.
-mo^21和-zw^33是凉山彝语中最常见的表人名词后缀,它们是两个相对的词缀。它们的虚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从词根语素到类后缀再到典型后缀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否定副词"不"的虚化现象考察》①一文的基础上,分析"X不"形式出现的原因,并指出否定副词"不"虚化的渐变历程可以得到普通话、方言、古汉语等多种材料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不成"由词组演变为语气词是汉语词组语法化的一个典型.其在唐代已可用在句末,语法化过程为由偏正词组演变为反诘副词再到语气助词这样两个阶段.其在句中语法位置、结构关系的改变引起其词义虚化,而词义的虚化又导致其词汇语法位置和结构关系的改变."难道……不成"与"难道……么(吗)"的演变与"么(吗)"和"不成"在虚词系统中的互相影响制约有关."不成"的虚化受词义内容支配和语境影响,表现为由行域向知域渐变,即由客观向主观投射,渐变是其虚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mo21和-z■33是凉山彝语中最常见的表人名词后缀,它们是两个相对的词缀。它们的虚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是从词根语素到类后缀再到典型后缀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6.
“即”的语义分化及语法功能历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伴随着词义分化的渐变过程,每个实词的虚化都有它们各自的历程.通过对"即"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环境的历时考察,证实"即"字在历史的发展中其词义和用法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其虚化的过程为由最早的表示靠近之义发展引申,逐步演变为现在主要用来表示解释,还形成"即使……也"这一重要的关联词语,这是一个语义分化和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汉语介词的发展历程和虚化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认为,现代汉语的介词是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发展而来的,但古今介词还是有许多不同,在介词虚化的过程中,句法结构位置是诱发动词虚化为介词的基本前提,而要实现这种虚化还需要动词词义泛化以至弱化,虚化,虚化是一种过程,因而动介兼类和纠葛现象是难免的。  相似文献   

8.
虚拟化了汉语文的本性,虚化了学生的真实存在,虚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共存和共建是汉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中流行的一种“虚化”病,汉语文教学在改革中应越来越像自己,这是一条原则。  相似文献   

9.
语言三要素中,语法发展是相对缓慢的,汉语语法由古到今的渐变发展,呈现出虚化、严密化、精确化、更加完善等趋势。本文通过语言事实,阐释和论证了这一趋势,并兼及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VP+来”和“VP+去”句式结构经历了历时发展的过程。“来”、“去”的虚化与进入“VP+来”、“VP+去”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二者的虚化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虚化历程中,存在共性特征,同时,也存在差异,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1.
张家界方言中万能及物动词“逮”能替代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动词。“逮”的本义,引申义,虚化义同时存在,完整地体现了“逮”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音发展总的趋势是促声舒化,但在吴语一些方言中却存在着一种舒声促化现象,舒声促化过程大都是伴随着意义的虚化、成分的语法化而进行的,可以看到语义变化对语音的影响。在北方方言中语义虚化常常导致音节弱化,由于吴方言没有类似北京音中的轻声,因此方言中一些成分意义虚化常常表现为音节促化,促化实际上是弱化在吴方言中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方言中万能及物动词"逮"能替代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动词."逮"的本义,引申义,虚化义同时存在,完整地体现了"逮"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贼"字的语义演变过程。动词"贼"字也跟随了实词虚化的潮流,由动词一步一步演变为副词,而且在这个虚化过程中,一些意义脱落现在几乎不用,只在一些固定短语中存在,而后起的虚词意义将成为整个语义的主体。但是我们最常用的工具书对贼字副词的释义仍比较滞后。  相似文献   

15.
从“在”和“从”的发展演变看词的兼类现象吴承玉汉语的词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有实词虚化的现象。现代汉语里的许多介词都是从古代汉语里的动词发展演变虚化而来的。动词是实词,介词是虚词。汉语的动词在逐渐虚化为介词的过程中,就产生了词的兼类现象。因此,我们在研...  相似文献   

16.
一、英语教育
  (一)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学的内容泛化、教学的手段不合理、教学过程过于形式化、教学的目标虚化,这些问题都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昆明方言"挨"有动词、与事介词、处置式、被动标记和连词五大类用法,其下分别下辖12个小类用法,包括:动词"挨"的"接触义""承受义""磨蹭义";与事介词"挨"的"受益""指涉"和"相与"三个关系子系统等等。我们对比"挨"各个用法的语义功能和出现的句法环境与条件,分析"挨"的两条语法化路径以及演变源头动词"挨"在语义虚化过程中的语义滞留现象。同时还发现了"挨"在虚化过程中的语音渐变规律和音变逆转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渐变册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在变化着的,让幼儿观察、认识这些事物的渐变过程,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使其获得有关知识。为了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完成观察任务,我们让幼儿自制渐变册,以帮助幼儿对渐变事物进行认真的观察与分析。渐变册是做成折扇式的,既能展开又能折叠成册,便于比较和展现渐变的过程。每一册只画某一个对象的渐变过程,每一页用写实方法记录一次变化情况。以下列举两种渐变册。(一)春季树木渐变册目的:通过观察、记录树木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副词"渐"的虚化历程存在两个源头:表"渐进义"的渐1()与表"浸渍义"的渐2(渐)。二者在上古汉语中字体结构相同、音韵相近。字形上,前者在先秦时期发生讹变后与后者字形重合;音韵上,后者历经中古以至近代汉语各阶段逐渐与前者靠拢合并;词义上,动词"渐"在高频使用中发生语义泛化和抽象化,虚化为副词;功能上,在认知图式的思维结构驱动下,副词"渐"表现为描摹框架和修饰框架两种结构形态。汉语"渐变"范畴符合世界诸语言间的类型学语义共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共时平面的观点,考察了"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过程。①"走"字作为介词,是由实词一步一步虚化过来的。而这种虚化的过程也在共时平面上得以投射,从而为实词虚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