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2005,(2):7-7
“阳光媒体投资”于近日宣布,将以4620万港元收购“阳光体育传媒”(HKSE#307)12亿股股票和“中国体育传媒”100%的股份。至此,“阳光媒体投资”已构筑完成以教育、出版、新媒体资讯、电视、体育五大板块为支撑的营运布局。目前,“阳光媒体投资”已拓展成为容纳多种传媒结构、总净资产逾25亿人民币且负债为零的传媒投资组合。2004年度,集团总销售额已近2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5月24日,200余名各路传媒人士聚会北京,探讨“21世纪全球传媒产业投资战略与盈利模式”。首次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传媒产业论坛”颇受众多媒体的关注。20多位传媒界权威人士登台演讲,“传媒产业及  相似文献   

3.
《重庆晚报》坚持“责任传媒”营造和谐氖围的做法,经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总结推广,在全国新闻媒体中产生了广泛影响。面对如潮赞誉,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勉励重庆晚报的同志要清醒,更要坚定牢记媒体的社会责任,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坚持“责任传媒”义务,推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深入深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事忠要求市内所有媒体都应牢固树立“责任传媒”的理念,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品牌战略是时代的需要,是传媒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应该作为我们传媒工作的不懈追求。中国媒体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其中突出表现就是媒体由传统的“孤芳自赏”到“春秋战国”,由传统的电视电台报纸到各种新兴媒体的多元兴起与竞争,同一类媒体由独立相安发展到“你死我活”。在这之中一批巨人站了起来,一批劣质儿被市场淘汰。  相似文献   

5.
随着泛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最早进行“媒体融合”的是美国“媒体综合集团”,于2000年投资4000万美元在坦帕市建立“坦帕新闻中心”,将“媒体融合”做到极致。开创我国传媒业“媒体融合”先河的是2003年成立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之后,成都、广州、重庆、辽宁等地新闻传媒集团相继成立,我国传媒业的跨媒体运作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和佛山珠江传媒集团,以他们的生动实践和不凡业绩,为地市传媒走“融合”之路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省传媒纷纷组建集团军,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发展自己的传媒产业,使之“发扬光大”。因为现今的媒体市场竞争态势逼得我们必须通过媒体的规模扩张,以增强自身的实力,提高媒体竞争力。因此,我们在一开始就必须定好自己的方向坐标,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以怎样的规模和途径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传媒产业集团发展所需的动力核能源──媒体广告的经营创收,这是我们的焦点问题。 酒香还怕巷子深──“巷战” 中的省级电视传媒 如今,境外传媒巨鳄在国内市场触角不断延伸,地方城市台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省级电视传媒处在上…  相似文献   

7.
杨春兰 《传媒》2006,(4):7-7
3月25~26日,首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暨2005年度创新传媒颁奖盛典在上海复旦大学隆重举行,并揭晓了“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2005年度十大创新传媒人物”、“2005年度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2005年度最具潜力创新媒体”和“2005年度最具创新传媒经理”五大奖项。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4,(1):35-35
为促进我国信息学科群与传媒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推广传媒竞争与管理新观念——“媒体信息管理与开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中国记协将于2004年春季举办“媒体信息管理与开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相似文献   

9.
个别媒体或媒体工作者动辄用其掌握的稿件终审权、演员录用权,“枪毙”、“封杀”,实在是一件不怎么让人愉快的事情。有些时候,毋宁说,极其让人反感。比如,有些演员因为工作中与导演意见不合,或者应得的待遇不到位而索要,“得罪”了传媒,传媒便挥舞大棒,对其“封杀”,委实不该。虽然这种“封杀”,有些是冲冠一怒当众宣布了的,有的则是属于“内控”秘而不宣的。正如一些论者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媒体本来无权这么做。传媒者,是社会大众心声的载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而非传媒中人的“同仁阵地”,更非个别…  相似文献   

10.
论病态传媒的角色冲突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到2002年间,可谓是香港、台湾乃至内地媒体的多事之年。璩美凤性爱光碟事件、东周刊事件、台湾政界绯闻案、陈宝莲遗照风波……事件层出不穷、风波一浪高似一浪。一时间,“传媒操守与读者口味”、“传媒怎么了”、“媒体的庸俗化倾向”、“媒体的道德底线与惩罚”都成为学术界、公众的热点话题,批判的焦点集中在媒介的职业道德和媒介的伦理上。本文借用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角色冲突”理论,试图以此探讨病态传媒的症结所在及其对策。一、大众媒介的角色冲突和利益冲突1.角色冲突、利益冲突的内涵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视技术和电视媒体的快速发展,电视文化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这种影响在少年儿童成长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今天,“电视机前的一代”不再是新鲜的名词,电视已成为“儿童认知、娱乐的首选媒体”。电视媒体作为家庭、学校、同龄群体之外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第四大重要因素,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重视电视传媒在儿童受知过程中的作用,依靠传媒科技,最大限度降低电视传媒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愈来愈引起电视传媒业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05,(7):24-27
传媒企业化并不新鲜,有人认为,“北青传媒”只是个案。首家在香港上市,意图跨行业经营等一系列作为都让“北青传媒”身上承载了太多的猜测,它是怎样做的?它能走多远?中国媒体是否将由它开始涌现“上市潮”?  相似文献   

13.
一、传媒素养的基本含义传媒素养有多种不同的提法。在国内的教科书及学术文章上,又被称为“媒体素养”、“媒介素养”、“媒体教养”、“媒体教育”、“传媒素质”等等。尽管称谓不尽一致,但所指代的基本上就是同一事物。为了比较全面地掌握传媒素养的含义, 有必要把国内外传媒素养的定义作一个扫描。有人认为传媒素养是根据1933年英国的李维斯和汤普逊合作出版的《文化与环境》一书提出的“文化素养”概念演变过来的。他们认  相似文献   

14.
陈栋 《今传媒》2005,(11X):4-6
2005年9月,本是继“超级女声”后一个传媒平淡期。可就在此时,9月19日至30日的“李敖神州文化之旅”打破了近一个月的平淡,一场传媒风暴随之来临。北京、上海、香港,海内外近两百家媒体风涌云集,全程关注和报道了这一文化活动。可以说,在人们的印象里,没有一个文人或学者的归来会像李敖这样如此兴师动众,甚或是惊天动地。媒体为何如此关注和报道这一活动?是什么导演了这场传媒盛宴?这次活动将对中国传媒文化产生哪些影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相关学者和媒体人士,带读者一同走进“李敖大陆行”传媒盛宴的背后。  相似文献   

15.
"和谐媒体"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慎界定“和谐媒体” 最近以来。在人们论及和谐社会构建中新闻传媒的作用时。“和谐媒体”的概念被频繁使用。要构建和谐社会.无疑需要新闻传媒发挥积极作用、做出切实努力。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新闻传媒,如果本身并不和谐.那是不可思议的。但“和谐媒体”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概念。因此笔者不主张在学术研究的语境中太多地使用这样一个缺乏审慎界定的概念。而如果缺乏审慎的界定,它就很可能被误读。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强调长远发展和后发制人的时候。传媒化越来越受到各种媒体的重视。无论是传统的报纸、电视,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传媒化成为推动传媒前进的原动力,也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美国哈佛大学所组织的一项关于企业常青的开拓性研究中,专家发现.企业成功的“4 2”法则,也就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成功法则:  相似文献   

17.
邬光照 《新闻界》2004,(2):34-35
传媒资讯结构,是指媒体传播的信息结构是否周全和严整的整体效应。传媒价值标准就是指判断和检验传媒是非得失的标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治文明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处于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巨变之中,“在未来的传媒竞争中.衡量一个传媒价值大小的关键性标准不是看它的某篇报道是否精彩,而是看它提供的资讯结构是否周全和严整。”媒体应该转变新闻观念,从受众的需要出发,以新的视角,重新确立传媒价值标准,优化资讯结构,服务“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升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06,(4X):18-18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已举办了3届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日前揭晓了第四届的评选结果。作为一个由媒体发起的文学奖项,在举办到第四届的时候发生了一个细微的转变,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变成了“华语文学传媒盛典”。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08,(9):65-65
一款承包传媒责任的保险近日出台。据北京市法院的资料分析,在今年的15件媒体被诉案件中,有14件判为媒体败诉。统计数据显示,在媒体应对诉讼的案件.,胜诉比例不超过20名。因此,这款保险可以让传媒企业承受突如其来的诉讼费用或赔偿。美亚保险公司正是看到了时下传媒行业的风险缺位,从而为媒体从业者设计了一套风险管理方案——“传媒业职业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传统媒体如何从“小融合”走向“大融合”,如何在传媒转型发展中寻找到新动能,从而构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已成为传媒业界和学界的一项紧迫课题。本文以山东广播电视台“比翼计划”为例,归纳总结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路径,寻找一条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释放广电活力基础上,实现传播力与经营力的双向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