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明哲学与先秦哲学在知行问题上的一个根本性的区别是,前是以行为中心的人,相对而言,宋明哲学则强调了知的中心意义,知行之辨上的以上差异最终根源于本体论上的如下不同:先秦哲学是以“道”为中心语词的人,而宋明哲学则是以“理”为中心语词的人。从先秦到宋明,中国哲学的转换表现为基本语词的变迁,这就是道的理化现象。通过对戴震、王船山哲学的解读,可以彰显中国哲学演化的上述线索。  相似文献   

2.
近代哲学是以主体为中心的哲学。康德哲学和黑格尔哲学都是主体中心性的哲学。然面而,康德的主体中心性学和如果离开了交互主体性理解,就是不可思议的。但康德的交互主体性思想被束缚于他的主体性原则的视域内。黑格尔哲学力图跳出康德哲学的纯粹思辩的、主观性的局限,但他由于最终始有发展出一个交互主体性的视域,同样没有超出这种内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张敏 《岱宗学刊》2000,(1):70-73
“理性时代”开始于艺复兴对理性的介导,完成于德国古典哲学建起的一个个理性思辨体系,即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时代,理性至上是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理性至上标志着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取代了上帝创世的本体论,然而,理性至上从理性以人为中心起步,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人以理性为中心,康德哲学则坚持理性以人为中心原则,高扬理性批判大旗摧毁理性论的一切形而上学,打破了理性神学,使哲学掐脱本体论,真正实现了哲学向主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理性时代”开始于文艺复兴对理性的倡导.完成于德国古典哲学建起的一个个理性思辨体系,即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时代。理性至上是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理性至上标志着以人为本的认识论取代了上帝创世的本体论、然而,理性至上从理性以人为中心起步,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人以理性为中心。康德哲学则坚持理性以人为中心原则,高扬理性批判大旗摧毁理性论的一切形而上学,打破了理性神学,使哲学挣脱本体论.真正实现了哲学向主体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是革命的、实践的哲学。它以西方传统哲学追求人的真、善、美为宗旨,包含丰富的人学思想。人是马克思哲学的中心话题和核心内容,人学是贯穿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6.
面对以科学为中心的现代化社会及哲学人素质教育不断被边缘化的现状,本从哲学素质教育是人素质教育的最高体现,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结晶,是科学的价值手向及加强哲学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等几个方面,指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哲学素质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对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批判,其目的就是要摧毁西方传统哲学的中心假设——心灵好似自然之镜,进而摧毁西方哲学已有的哲学观和知识观。并由此展望一种无主导性的、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后哲学文化。  相似文献   

8.
哲学研究的方向应当走向何处?这是一个当代哲人们必须面对并做出正确选择的问题。哲学作为指导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必须与人紧密结合,任何超脱人、严重背离现实的哲学都将失去它的意义。哲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哲学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民族由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化心态、宗教习俗以及历史进程的不同,形成的哲学观也就不尽相同,这主要表现在:1东方哲学的整体性、统一性与西方哲学的分析性、对立性;2.东方哲学的具体性、形象性与西方哲学的抽象性、逻辑性;3.东方哲学以人为中心的主体观和西方哲学以自然为中心的客体观。哲学和语言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汉俄两种语言在表层结构上所体现出的巨大差异正是由于其深层结构所依托的哲学背景不同。  相似文献   

10.
经过几年教改,中学政治课教学的面貌已有改观,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以“课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影响,如哲学常识课的“论证”痕迹和“说教”味道就仍然浓厚,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针对性。笔认为,哲学常识教学要提高实效性、针对性和可信度,必须在真正意义上“跳出”教材,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探究教学模式,实现“用课本教”。现谈谈笔在哲学教学中进行的一些探索,希望得到同仁的指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人类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也使得符号的意义及对人类的影响得以充分凸现,这使得传统哲学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其应有的作用力。符号哲学将从哲学的边缘地带走向中心舞台,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范式。本文对符号的本质及符号世界与人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并指出符号哲学的任务在于消除符号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与现代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人的主体性问题是现代哲学的中心课题,有人干脆认为现代哲学就是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哲学。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现代哲学的这一倾向,反映了现代人类对自身的本质力量、价值、发展前途的认识和关注。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社会化趋势的加强,随着人类在各个实践领域中主体力量的提高,而导致的人类对自身存在状态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继华侨大学首次经济哲学研讨会之后,第二、三、四、五次经济哲学系列研讨会又连续举行,现将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经济哲学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形而上学沉思1996年4月23目的第二次研讨会,以蔡灿津教授对经济哲学的性质分析为中心议题。哲学是研究事物内里、“一般”的抽象的科学,可以称之为形而上学。哲学所研究的世界由自然、社会、思维三部分构成,所以就有自然、社会、思维哲学,社会这个大的范围之中又有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应有政治哲学、经济哲学和文化哲学。经济哲学就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形而上学,经济哲学的研究是对经济领域超…  相似文献   

14.
郭长春 《教育与职业》2006,(24):182-183
文章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践性教学这个中心,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正确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性,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践性教学的前提;在“理论”、“实际”、“联系”三个方面下工夫,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要素;精心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实践性教学的具体操作环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与自然观并不是像传统哲学教科书所认为的那样,彼此分离遥遥相对。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实践出发去考察理解自然,才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直观性”的主要缺点,深刻地证明了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达到了对自然界辩证的理解,建立了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中心的崭新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从而实现了自然观的变革。所以,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6.
晚明,鄂东化基础好,王学左派学术气氛浓,李贽长期居住在黄安(红安)、麻城,吸引了许多进步人士,形成了集结体,麻城成了进步哲学的中心;湖北公安、竞陵(天门市)二县又相继崛起了主宰整个坛的进步学流派、公安派和竞陵派。因此,晚明进步哲学学的中心在湖北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范畴的历史发展张传开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心范畴。因此,科学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范畴的历史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一众所周知,生产关系范畴是...  相似文献   

18.
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三大社会活动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的其它的两项活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哲学是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知识的结晶。因此,哲学对科学的发展是有影响的。本文想对此作一点探讨。一、世界哲学中心总是超前科学中心日本的科学史家汤浅光前教授在本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著名的科学中心转移论。他指出,在某一时期,如果某个国家的著名科学家和所发表的论文占当时全世界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话,那个国家便是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按这个标准划分,自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世界上曾出现过五个科学…  相似文献   

19.
技术哲学的历史演进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技术哲学的演化划分为四个时期:孕育期、诞生期、积累期、发展期,并对每个时期的社会背景、表现特征、主要人物、学术观点及论著作了阐述。分析了技术哲学独特的研究特色,构画出了技术哲学的体系框架和理论特征。文章第三部分揭示了中国技术哲学研究的背景、现状、以及正在形成中的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指出未来技术哲学的研究走势将主要集中在技术社会学和技术价值论领域。  相似文献   

20.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理论还包括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制约因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阶段构成,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表现和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既受到“中国向何处去”这个近代社会中心问题的影响,又受到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近代哲学革命包括前驱阶段,进化论阶段,新旧思潮之激战和哲学革命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阶段。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表现为:一是传统的范畴获得了新的内容,二是西方传来的新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三是近代哲学的独特创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表现为:一是忽视了哲学的理论思维的科学性质以及写具体科学的联系,二是在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上的缺失,三是在方法论上的缺失,四是在人的自由问题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