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再论《太一生水》乃老聃遗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是一篇阐述宇宙生成的佚籍。关于该篇文献的学派属性和作者,我们从"太一"发展的源流、简文所述天象生成的内容与史官的关系、郭店楚简道家著作内部的紧密关联性以及将之与相关文献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可以推知《太一生水》是道家始祖老聃的遗著;并且太一学说是按老聃→文子→列子→太史儋→关尹这一谱系传承的。  相似文献   

2.
《荆门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是先秦道家佚书,反映了早期道家道本原的思想即世界本原观,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性质,与后世对宇宙形成的认识有明显的渊源关系。道家认为世界是物质相互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道”存在于物质之上,与儒家对世界起源的认识基本一致,但比儒家的观点显得更清晰、明确,更有思辩色彩。  相似文献   

3.
《老子》"道生一"新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店楚简《老子》、《太一生水》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道家文献,是老子的元典思想。“道”是老子及道家重要的思想。“道”即“太一”和后来出现的“一”。“太一生水”是道家早期的宇宙生存学说,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源头。“道生一”中的“一”就是“太一生水”中的“水”。  相似文献   

4.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原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原型理论”,结合神话传说、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等各种资料,对“太一”的原型进行多重“考古”。研究发现,中华民族集体潜意识中以石壁岩穴为其象征的“大母神”(石母神),是楚人的至上神“东皇太一”和先秦哲学中的宇宙本体“太一”的原型。“太一生水”源自中华上古先民心灵中的“石母生水”的“原始意象”和祈水巫术仪典。“太一”与“水”是“母”与“子”、“道”与“德”、“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因此,郭店楚简《太一生水》说的宇宙生成论,并非“水生成论”,而是“太一生成论”。就“太一”的原型而言,便是“石母生成论”。就这个原型的象征符号而言,则是“石生成论”。  相似文献   

5.
“太一生水”的神话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葛店出土楚简出现“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图式。“太一生水”不是战国中后期突然冒出来的奇思怪想,《老子》等为它准备了充足的思想或文化的材料。它是有神话或民间本体文化之背景或“基础”的。“太一”相当于道或太极,它的母型是“混沌”、太阳或北极星。作为“天地母”,它是“生”水并通过水生成天地万物。这又以“水生万物”的“水源论”宇宙观为基础。而太阳、太一或天帝,都有控制、衍生雨或水的功能,这也是“太一生水”的另种表达或证明。  相似文献   

6.
上博楚简《恒先》是一篇道家奇文,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先秦哲学和道家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该文自出版以来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该文的研究在以下方面都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一)简序的编排;(二)重要语句间的句读和宇宙生成方式的阐释;(三)关键词句的解读;(四)文本的作者、时代和学派属性;(五)宇宙生成图式的描绘;(六)与其它文献的比较;(七)《恒先》的思想主旨。目前研究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不少谬误,并且忽视了诸多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简平议》对《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98年版 )所列楚简《老子》、《儒书》、《语丛》凡 18篇的字、词、句、篇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 ,《老子》甲、乙是表述道家原创者以道治国、“清静为天下定”思想的两册重要典籍 ,《老子》甲所提出的“道” ,是战国道家“建之以常无有 ,主之以太一”的理论依据 ,是道家本体论的发端。《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为晚出 ,似为关尹子所作 ,当是战国早期的作品。传世本《老子》晚于《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将楚简《老子》甲、乙、丙的内容全部溶入 ,“建之以无常有” ,完成了道家学派的本体论的建设 ,于是便以《老子》著称于世。《语丛》比较复杂且佚简较多 ,在编排篇目时仅据简文内容对简序作了部分调整。  相似文献   

8.
李军  纪明 《文教资料》2010,(2):97-99
《太一生水》与今本《老子》宇宙生成论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本文作者通过对当时其他诸家学说及社会政治体制变化的思考,认为两者的变化正是道家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作出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文子》与郭店楚简的道儒两家文献都有密切关系。在道家有《老子》、《太一生水》,在儒家有《五行》、《成之闻之》,其中一些是久已失传或不见于载籍的古佚书。《文子》与这两方面都存在着联系,体现了以道合儒,兼采百家的融合互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古代楚国是一个以江汉流域为中心、跨连长江流域多条水系的泽国。楚人对"水"的感悟尤为深刻。"水",不仅成为楚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还是荆楚道家看宇宙和人生的精神具象。水,滋生了荆楚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生命。荆门郭店楚简《老子》中"水""几于道"以及"水"反辅"太一"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荆楚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神明"概念在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中作为宇宙生成之重要一环,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运用哲学、宗教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细致考察,认为:神明应是并立的一组概念,以光明之义释之为佳,它与商代的灵信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贾耿 《文教资料》2021,(2):69-79
“无极生太极”与“无中生有”是同一个哲学概念,太极是“有生于无”的有形者。无极是暗物质(无),为宇宙的本原,太极是明物质(有),为天地的本原。“无极而太极”是宇宙的生成论,“太极生两仪”是天地的生成论。宇宙是由无极(无形)和太极(有形)组成的宇空,是“有无相生”“虚实共存”的太虚。太虚是“无极生太极”的时空场所,太极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是“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先天之精。太极即太一,太一即太阳,太阳是四太创世的果实,《说文》的“太阳之精”就是先天之精、“天地之专精”,谓之“天精”。精是天地万物一切的根源,精就是根,根就是本,本就是心,心就是主宰,太阳就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是《周易》的“天地之心”。天心以天精为体,以谷神为用,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来自于精、来自于心,精神就是心神,所以心为“精神之所舍”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生命之根源。  相似文献   

13.
《太一生水》文化意蕴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体现了先秦时期崇水尚土水土并重的文化意蕴,但当前学界对该文本的研究并未切入这一点."太一生水"之"生"不是"产生""化生"之意,而是"有"之意.水和土是先哲们为了论述宇宙生成的需要而从实体性质料中抽象出来构成太一和天、地的要素.建构这一框架只是为了解决理论和直觉经验之间的矛盾,即作为形上体的太一何以能生成形下体的水,又何以必须藏于水的矛盾,但在哲学内涵上并未将水和土视为万物的本源.在<太一生水>中,宇宙的本源是太一(即混沌),它永居万物的源头而不变.  相似文献   

14.
"水生万物"的哲思,强调突出了水的本原性、创生性及再生功能。《太一生水》、《管子.水地篇》都对此作了深入阐释。这与重生的中国文化互为印证:"生"乃一重要母体,"圜道"为生命运行之道。水的孽生化育再生能力使得人们相信,人水死后可得复生,而且复生的异常光辉灿烂美好。水"生"之道实现了生命的"永恒回归",生命乃一通灵之环。  相似文献   

15.
先秦宇宙生成论主要以道家“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为代表性模式,这一模式直接主导并催生了汉代以《淮南子》为代表的宇宙生成理论。《淮南子》丰富了先秦宇宙论的内容,充实了传统的宇宙生成论内涵。本文即以宇宙生成论的哲学视角,对《淮南子》由上及下、由主及次的音律生发逻辑梳理分析,继而对其以数生律、律历相生,从而突出“数”的生成机制和“律历合一”的文化统和性深入阐论,旨在进一步探察《淮南子》音律生发逻辑所蕴含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6.
<正>1993年10月在古代楚国贵族陵墓区(现湖北省荆门市纪山镇郭店村),发掘出一批竹简,世称郭店楚简:这批竹简共800余枚,计13000余字,距今已两千多年,为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内容均为先秦时期的典籍:其中有道家文献4篇,即《老子》甲、乙、丙和《太一生水》;儒家文献14  相似文献   

17.
上博楚简(三)中《彭祖》篇,主要记述了彭祖与耆老关于“为人”之道的谈论,明显地具有道家抱朴守素、知足不争的思想。故此,《彭祖》应是一篇黄老道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郭象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其《庄子注》是借注解《庄子》来表达自家之意,是对《庄子》文本的创造性诠释。《庄子注》中的"自生"概念是理解郭象思想很关键的一步。本文通过对道家以前"自生"概念的梳理,进而发掘出郭象对"自生"概念的独特理解以及其哲学内涵。郭象将老庄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创造性地诠释为自生独化论,改变了道家一直以来以道为本的哲学,将一切都还原成万物自生独化的过程,批判地继承并且发展老庄哲学的思想,对于后世研究道家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与《易传》宇宙生成论是原始创世神话的哲学表述,它与陈地流传的创世神话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陈楚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东夷和楚蛮原始崇拜和神话遗存。作为一个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是通过神话获得名号。伏羲名号源于“元气”,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伏羲即“太极”或“太一”。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与《老子》和《易传》宇宙生成模式的对照考察可以看出,《老子》“道”和《易传》“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概念及其对宇宙生成的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把神话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徐玉玉 《文教资料》2011,(23):112-113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美学派别.道家美学的全部思想是建立在关于“道”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其基本观点是以“自然”作为宇宙之本原.以“道法自然”作为人生之要义。老子的“道”论隐藏着中国古典美学的本体论。“道”成为“美”的本体论依据:庄子认为“美”根源于“道”的自然性.庄子之“美”集中地表现为其对自由逍遥之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