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近代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传统与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历史主义传统,对他们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和重塑,将科学性和人文性溶入了其世界历史理论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揭示出:随着生产力、分工和社会交往关系的相互作用,人类历史发展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对于这个过程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阐述,创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是在批判继承洛克和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的基础上,科学阐释并创新了的市民社会概念及相关理论,它的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顺序。本文将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雏形,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来探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为青年选择职业给出了中肯的、切实的建议。他认为,青年选择职业必须是理性的选择,是基于自身能力的选择。只有所从事的职业能够带来尊严,职业才能成为终生从事的事业。选择的职业只有把自身价值和人类幸福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才能做到"成己成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是人追求幸福的内驱力;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获得幸福的重要保障;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形态。中国共产党的当前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正是马克思幸福观当代价值的体现。因此,对马克思幸福观形成过程的梳理及对其内容的再认识,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实现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实现人类解放与幸福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立下的崇高社会理想,是马克思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价值目标。马克思站在广大无产阶级的立场,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论述了创造性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他将高尚的精神追求作为幸福的必要条件,将对人类幸福的关切作为幸福的最高境界,将幸福的本质内涵概括为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实现人类幸福提供了科学的理念指引,指明了现实途径。新时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肩负着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文化的交流,对新时代青年如何理解与追求幸福产生了影响和冲击,而马克思幸福观是新时代青年最好的幸福指南和价值指引。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深刻领会马克思幸福观的核心意蕴和本质特征,对新时代青年如何获得、深化并升华幸福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的特殊群体,其幸福观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社会的文明进步。该文拟在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在马克思幸福观视域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儒、道、释三家所述的幸福观中存在着合理成分,但也有其局限性,通过将马克思的幸福观与中国传统幸福观的比较,不仅能够克服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局限性,更能够为马克思幸福观理论的形成提供理论阵地。将马克思的幸福观与儒家、道家、佛家的幸福观相比较,可以看到马克思幸福观是具有革命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从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马克思幸福观着重关心人民的疾苦,追求全人类的幸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幸福观的思考是一种更贴近现实的人生哲学,内容上更为系统科学,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追求幸福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指导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幸福观在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以无产阶级的自由解放运动为实现方式等方面超越了同时代的其它幸福观,这凸显了马克思幸福观的阶级性、革命性与世界历史性等特征。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呈现这一独特特征的马克思幸福观仍然具有鲜活的时代感,为我们追求幸福、实现幸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经济学逻辑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新回到对经济学进行客观描述的现实逻辑,但由于其经济学研究视域依然以斯密为基础,因此,他此时的许多经济学分析仍不够成熟。他在这部书的写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想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加深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846年蒲鲁东《贫困的哲学》的发表成为他深化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催化剂,他在《哲学的贫困》中对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的一系列批判,可以看出马克思将自己的经济学视域从斯密转向了李嘉图,深化了对古典经济学和现实社会的理解,为创立自己的经济学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理解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重要文本。只有在文本解读中,我们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批判性意识形态观的形成、内涵及其转变。在《形态》写作前,通过对已有理论成果的借鉴和政治实践的深入,马克思的批判性立场已经形成。在《形态》文本中,马克思重点批判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及其"统治阶级维护意识"的实质。但因为《形态》的重大缺席,意识形态的内涵开始出现从批判性到描述性、从否定性到肯定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正义思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形式正义的过程中孕育的,经过了形成、转变到成熟。从“现实的个人”的实践出发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解放,马克思自始至终关注的是个人自由平等、自我实现发展和全人类解放,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围绕着全人类何以可能在未来理想社会中能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正义目标而确立。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早期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或将其作为马克思思想是否成熟的标准,或将其作为马克思思想发生断裂的标志。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需从其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出发来理解。从中发现,马克思前后期的思想并没有对立、也没有断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对其早期思想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大学时代写作的诗歌和博士论文主要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自由与幸福的思考。1835年至1837年上半年,马克思主要受康德-费希特哲学的影响,重视人的意志自由,侧重从精神层面来考虑人的自由与幸福。从1837年下半年开始,马克思逐渐转向黑格尔哲学,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现实因素和辨证思想,论述了"定在"中的人的自由与幸福。马克思大学时代的幸福观蕴含着其成熟幸福观的根本主旨:人本主义的原则;预示着其成熟幸福观的科学本质:唯物史观的和辨证的;孕育着马克思成熟幸福观的核心命题:人的自由是幸福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对人类劳动与幸福关系这一问题的独特认识和思考.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诠释了人类文明社会生产的本质.基于当前社会发展问题,做好对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进一步解析,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时代影响力,同时,也是解决信息化时代下工人阶级部分社会矛盾问题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幸福观及其特点可以看出,幸福民生构建是马克思幸福观的中国实践。作为马克思幸福观的中国实践,幸福民生包括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是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契合。构建幸福民生要促进经济平衡充分发展,丰富精神文化产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学观的确立。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有关论述,马克思、恩格斯与旧法学的关系,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学同旧法学的区别以及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学观形成、发展的的过程等方面,来阐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律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总体阅读思考】本文是1835年,马克思十七岁时于他的故乡——特利尔中学毕业时写的一篇论文.当时马克思虽然还没有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但是他能冲破利己主义的传统观念,选择为人类服务的人生道路,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本文,首先要继承马克思从年轻时代起就立志为全人类的幸福而献身的高尚情怀和远大抱负,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其次,在本文中,马克思以冷静成熟的思考,缜密清晰的逻辑,紧紧抓住中心论题,反复论证,逐层剖析的写作方法,也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阅读入门指津】在理清文章层次结构、行文脉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在作为马克思主义形成重要标志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本著作中,都有对于共产主义思想的阐释。而在《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已经超越了以往对于共产主义单纯、形而上的理解层面,从而形成了比《手稿》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共产主义观。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实验阶段,新课程与现行的教学体系相比,发生了许多变化。历史教育与时俱进,历史课程标准即将取代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这意味着什么?本简要回顾了百年历史教育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演化历程,对现行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作了一些对照,着重介绍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内容,从而说明了由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代替历史教学大纲是我国历史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历史教师应尽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